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0 道试题
22-23高一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图为北魏前期、后期中枢机构长官籍贯数量分布柱形图。影响北魏官员籍贯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鲜卑历史传统的影响B.国家政治中心的变化
C.鲜卑贵族籍贯的变化D.中枢权力机构的调整
2023-01-06更新 | 74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调研(一)历史(选修)试题
2 . 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通过下列史料能够认识到的历史事件是(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自葱岭以西,至于大秦,百国千城,莫不款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所谓尽天地之区已,乐中国土风因而宅者,不可胜数。是以附化之民,万有余家。门巷修整,禾绿填列。青槐荫陌,绿树垂庭。天下难得之货,咸悉在焉。

——摘自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A.商鞅变法B.魏孝文帝改革C.王安石变法D.张居正改革
2023-01-06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平谷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孝文帝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宜改姓元氏 …… ”,故皇族拓跋氏改姓元。孝文帝改姓氏的措施(     
A.传播了佛教文化B.促进了经济发展
C.推动了华夏认同D.加剧了民族矛盾
4 .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存、共同发展的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期,判断一个人究竟是“中国”人还是蛮、夷、戎、狄,是以是否接受了或保持着“礼”作为标准,存在着“中国”敌视蛮、夷、戎、狄的现象。到了春秋时期,随着农田不断被开发,农业生产不断发展,蛮、夷、戎、狄越来越愿意接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出现主动向     “华夏”靠近的趋势,最终在战国时期成为华夏族的一部分。

——摘编自王珂《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历史中国的认知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至战国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

材料二通过孝文帝改革,北魏“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改革使南北之间的均势逐渐被打破,形成北强南弱的局面,而北方民族大交融的实现,又大大淡化了南北对立的民族矛盾,这就为隋文帝结束隔江对峙奠定了基石。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首北朝民歌。下列与之同时代的历史现象有(     
① 淝水之战爆发②贾思勰著述《齐民要术》
③孝文帝迁都洛阳④经济重心南移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6 . 据《魏书·高祖纪》载:“史臣曰:有魏始基代、朔,廓平南夏,辟壤经世,咸以威武为业,文教之事,所未遑也。高祖……钦明稽古,协御天人,帝王制作,朝野轨度,斟酌用舍,焕乎其有文章,海内生民咸受耳目之赐。”由此可见,北魏高祖的做法(     
A.削弱了士族阶层的地位B.促进了北魏经济文化的发展
C.开启了民族交融的历程D.加快了北魏统一北方的步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文帝规定“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返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孝文帝的此项改革措施(     
A.解决了平城粮食供应困难问题B.缓解了洛阳地区的社会矛盾
C.有利于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D.防止了北方少数民族的骚扰
8 . 如下表所示为北魏汉族大臣所占比重变化情况。据表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道武帝时明元帝时太武帝时文成帝时献文帝时孝文帝时
37.5%41.4%50.8%52.7%59.5%68%
A.民族矛盾完全消失B.汉化改革是发展目的
C.北朝比南朝发展先进D.汉文化的影响力增强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摘编自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材料二   唐太宗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他们真心相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他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关系,既是国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良性运行。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材料三   明朝放弃元朝凭借边疆向外扩展的做法,继承汉唐“守在四夷”的治边之策。为防范“北虏”南下,明朝修建九边重镇,修缮长城并驻重兵,以强硬的军事手段应对北方游牧势力。明朝在南部边疆蛮夷地区大量派驻军队,以卫所的形式驻守各地。在设置卫所以外蛮夷聚居的边远地区,明朝普遍推行土司制度,总体上实行卫所与土司结合统治的双轨制。

——摘编自方铁《论元明清三朝的边疆治理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述孝文帝改革的原因。材料体现了改革中的哪些措施?
(2)阅读材料二,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成熟的办法”。列举唐朝处理少数民族关系的方式(至少两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边疆治理的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
2022-12-28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远恒佳景炎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填空题 | 适中(0.65) |
10 . 北魏____改革—5世纪后期。
(1)内容:①迁都洛阳,将鲜卑贵族籍贯改为____,死后不得归葬平城;②以____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朝中禁鲜卑语,改说____;③改鲜卑姓为____;④鼓励鲜卑贵族与____高门士族通婚。
(2)影响: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____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鲜卑族政权____;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____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2022-12-28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統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知识清单】高中历史知识记忆清单(中外历史纲要上)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