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迁都的进行,大批鲜卑人源源不断地涌入内地,他们中的多数人不会说汉语,生产生活不能自立,故怀恋旧地者为数不少。孝文帝当机立断,要求年轻一代禁绝鲜卑语和北方其他少数民族语言,一律使用汉语;迁到洛阳的鲜卑人,死后要葬在河南,不得还葬平城。同时,他还规定免除从平城迁居洛阳者三年的租赋,鼓励他们在朝廷新授给的土地上耕种;移民中的许多人还被选为羽林、虎贲,充当禁卫军。于是,从平城一带迁到洛阳的鲜卑人全都成了河南郡洛阳县人,他们开始经营起小块土地,筑起房屋,逐渐成为中原地区的农民。

材料二   鲜卑人原本是游牧民族,喜欢以物易物,其商品经济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孝文帝下令铸造太和五铢钱,还允许民间私铸,但不论公私冶铸,都必须讲究钱币质量。不能杂以他物。新币铸成后,孝文帝下令新币可在京师及诸州镇通行,内外百官俸禄也都按绢的标准折价给钱,每匹绢折钱二百(文)。五铢钱很快通行于北方各地,商品交换在黄河流域活跃起来。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司马牧牛《千年争锋中国历史上的牧耕大战》


(1)根据材料一,归纳北魏孝文帝为巩固迁都成果而施行的举措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经济影响。
2023-10-16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方地区,从东汉末期开始出现了少数民族内迁高潮。西晋政权瓦解后,内迁少数民族纷纷建立割据政权。虽然这些政权根据其汉化程度或多或少地重用一批汉族士人,但汉族整体上处于被统治地位。而内迁少数民族即便是汉化程度很高的氐族、羌族,整体上也仍落后于汉族。少数民族虽然自觉或不自觉地走上了汉化的道路,但即便有北魏孝文帝式的开明君主,它们的汉化过程也会出现重重阻力,甚至在某一时期、某一地区还会出现逆转。在民族交融过程中,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等也被大量注入汉族,所以与北方民族交融后的新汉族显得胡气十足。

材料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也出现了民族交融的高潮。南方政权一直是汉族王朝,在民族交融过程中汉族处于绝对的主动地位。汉族政权通过开疆拓土,将深险之地的少数民族纳入州郡体系,将其编户化,从而使其融入汉族,所以南方的民族交融往往比较顺利。并且少数民族一直处于被统治地位,其社会风俗习惯等对汉族影响有限。加之北方大批汉人南下,南方民族交融后形成的新汉族较多地保存了汉晋时期北方汉族的文化传统。由于少数民族在交融中的被动性,汉族政权多采取民族歧视与压迫政策,南方部分少数民族向更为深险之处迁徙,致使南方民族交融反而不如北方彻底。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方高峰《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民族融合之差异》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民族交融的不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及其影响。
2023-10-16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如表所示是对两件出土器物的介绍。这可用来说明当时(     
墓葬器物描述
山西太原北魏辛祥墓青瓷鸡首壶造型、胎釉都与南京市和平村出土的南朝鸡首壶十分类似,尤其是肩部所装饰的桥形系与北方习见的方形系不同
河南偃师联体砖厂北魏墓青瓷莲花碗直口,圆唇,深腹,假圈足,外壁装饰的是南朝典型的刻划莲瓣,与南京赵士岗南朝墓所出土的青瓷莲瓣纹碗的造型、装饰毫无二致
A.北方制瓷业水平较高B.南北社会风俗日益趋同
C.南方经济超越了北方D.南北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2023-10-16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如表所示为冯太后和孝文帝执政时采取的措施。这些措施的颁行(     
冯太后颁布百官的制服式样,并规定其为礼仪场合着装。但鲜卑族百姓及贵族平时仍编发左衽,穿皮制衣服,戴鲜卑帽。
孝文帝颁行按汉族服制定的衣帽式样,令鲜卑人按样缝制,放弃本民族服饰,并亲自督促,以防止违令情况发生。
A.进一步促进了民族交融B.使汉族文化得到普遍认可
C.说明北魏政令传达困难D.巩固了北魏政权统治基础
2023-10-16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南北朝时期,南朝官员陈庆之(484—539)最初认为:“魏朝甚胜,尤曰五胡,正朔相承,当在江左。”但他出使北魏目睹洛阳风貌后却感慨道:“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股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这一变化表明(     
A.北魏政权更选频繁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南北文化隔阂增大D.北魏改革成效显著
2023-10-15更新 | 507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江南地区的政权更迭频繁,但是经济迅速发展,出现富庶的局面。这一“富庶的局面”的出现(     
A.引发政治中心的持续南移B.受到北方人口南迁的推动
C.表明南方经济超过了北方D.以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基础
7 . 《晋书·颜含传》记载东晋的情况:“王师岁动,编户虚耗,南北权豪竞招游食,国弊家丰,执事之忧”,到了梁代,“天下户口几亡其半”。这表明东晋时期(     
A.国家动荡战乱不断B.豪强大族执掌朝政
C.集权专制较为薄弱D.农耕经济破坏严重
2023-10-14更新 | 213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金科大联考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邢台地区距今五万至十万年前就有人类栖息繁衍,拥有3500余年建城史,是华北历史上第一座城市,素有“五朝古都,十朝雄都”之称。

邢台历史沿革(部分)

古史相传,黄帝部落与蚩尤部落曾九战于邢台大陆泽,邢台成为华夏族融合的重要地域。
尧帝晚年建都邢台柏人城,并于大麓禅位于舜帝,此为中国禅让制的根源。
公元前15世纪,商王祖乙“迁都于邢,为京畿地”,任命巫贤为卿士,统领内服地区。
公元前1060年,周成王封周公旦第四子姬苴为邢侯,筑邢城,建邢国,统辖邢地。
公元前372年,赵成侯据邢,邢为赵国信都;前307年,赵武灵王发布胡服骑射的国策。
秦始皇统一六国,在邢置信都县,属钜鹿郡,为全国36郡之一。
汉高祖四年(前203年),改置襄国县,属赵国。
西晋永嘉六年(312年),羯人石勒纳张宾之策,进据襄国。

——摘编自《邢台古城》


(1)指出材料中涉及的中国古代重大的政治制度。
(2)材料反映了哪些有关民族融合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并概括民族融合的意义。
2023-10-13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孝文帝出行图》出自洛阳龙门石窟,图中以孝文帝为中心,前拥后簇,所有人都是峨冠博带,宽衣大袖。这幅图(     
A.年代久远难以考辨真伪B.设计思路源于艺术想象
C.能够完全还原汉朝历史D.体现了北魏的改革成果
2023-10-13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的情况。此次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促进江南经济发展B.降低人民生活水平
C.消除少数民族袭扰D.导致南方文化落后
2023-10-13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