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据记载,“炙”本是游牧民族烹饪肉类的方法。魏晋时期,中原地区弗炙(烤串)广泛流行,富贵人家必定储藏烤炙用具,“吉享嘉宾,皆以为先”。这说明当时(     
A.游牧民族逐渐定居B.南北经济交流频繁
C.民族交融不断发展D.种植结构发生改变
2023-11-10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面对北魏孝文帝改革,鲜卑贵族元丕不肯着汉服,仍“雅爱本风,不达新式,至于变俗迁洛,改官制服,禁绝旧言,皆所不愿”。这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     
A.突出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新旧之争B.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从而举步维艰
C.导致北方政局混乱不利于南北融合D.先习俗变迁再制度变革的策略失当
3 . 十六国时期,羯族石勒建立的政权以中原古地名命名政权国号,立国号为“赵”。在官僚机构中,除保留大单于这一职务外,皆同于中原。地方管理制度也是州郡县制,州设州牧或刺史。这说明(     
①石勒政权采用中原模式的国号②石勒政权的制度实现全盘汉化
③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相互交融④汉族典章制度影响了少数民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11-04更新 | 158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5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采取了迁都洛阳、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改鲜卑姓为汉姓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由此可以推断这些措施的作用是(     
A.为北魏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B.加强了民族交融
C.促进了江南经济开发D.推动了门第观念的淡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司马代曹西晋成,晋武挥师向南征。富庶东吴抵无力,孙皓投降归命侯”西晋南征的结果是(     
A.形成三分天下B.建立东晋王朝C.实现短暂统一D.消灭曹魏政权
2023-10-28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在魏晋南北朝近四个世纪中,先后出现过34个政权。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著名战役都发生在这一时期。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特征是(     
A.政治制度承袭秦汉有所损益B.民族冲突和民族交融并存
C.分裂和动乱孕育着统一因素D.政治变迁与门阀士族相关
7 . 公元496年,孝文帝下诏称“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故改拓跋氏为元氏。这表明孝文帝改姓氏的直接目的是(     
A.加强拓跋氏对中原的统治B.宣示北魏政权的正统性
C.缓和鲜卑与汉族的关系D.彻底改变北方的社会习俗
2023-10-23更新 | 42次组卷 | 68卷引用:河北省涿州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魏晋南北朝时期土地国有制形式大行其道,比如曹魏的大规模屯田,但这是战时体制的产物。在社会相对安定后,西晋占田制的推行逐渐回归到土地私有。北魏推行的均田制,也不得不加入一些土地私有的内容。由此可知这一时期土地私有(     
A.加速了土地兼并的蔓延B.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更符合当时的社会需求D.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
2023-10-20更新 | 478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北省衡中同卷2024届高三上学期四调考试历史试题
9 . 在恢复古礼方面,孝文帝的一个重大改革是恢复三临之礼。三临是古代帝王对去世大臣三次亲临哀悼的制度,到汉魏时期已很少实行。494年,孝文帝对安定王拓跋休行三临之礼,并将其制度化。孝文帝的上述做法(     
A.意在巩固大一统的政治局面B.有利于巩固改革的成果
C.表达了其改革的决心与勇气D.为迁都洛阳扫除了障碍
2023-10-18更新 | 238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崇德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十六国时,后赵开国皇帝羯族人石勒任用汉族士人张宾为谋主;政治上,推行九品中正制;经济上,劝课农桑,核定户口,征收田租户调;文化教育上,兴办太学。后赵的上述举措(     
A.助推华夏认同观念的产生B.加快了北方民族交融的步伐
C.奠定了其统一北方的基础D.发展并创新了中原典章制度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