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表是西晋在品官“占田荫客令”中的相关数据(实际操作上“官员荫客以千记”)。这一实际操作情况导致(     
官员等级占田限制荫食客(官员的下人)荫佃客(给官员耕地的百姓)
1品5000亩3个50户
2品4500亩3个50户
3品4000亩3个10户
4品3500亩3个7户
5品3000亩3个6户
6品2500亩3个3户
7品2000亩2个2户
8品1500亩2个1户
9品1000亩1个1户
A.门阀士族崛起B.土地兼并严重
C.中央集权削弱D.庄园经济发达
2023-12-22更新 | 154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皖南八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2 . 西晋时期“东南之人食水产,西北之人食陆畜”,北方人常常谴称南方人为“鱼鳖之徒”,至北魏时期,京城各郡食鱼之人渐多,甚至出现了“洛鲤伊鲂,贵于牛羊”的景象。这一变化反映了(     
A.南北民族交融加强B.国家经济重心南移
C.北方农业得到恢复D.南北饮食习惯趋同
2023-12-22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江南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分科诊断模拟联考历史试题
3 . 西晋时,南方冶铸业并不发达,到东晋时,扬州发展成为冶铸的中心,建康有左右二冶,荆益二州的冶铸业也有相当规模。除官府冶铁作坊之外,民间鼓铸也有发展,冶炼技术还传播到少数民族地区。南方冶铸业的发展得益于(     
A.民族交融的加强B.古代经济重心的转变
C.小农经济的衰退D.南方社会的相对稳定

4 . 十六国时期,匈奴人刘渊建立汉赵政权时,以汉朝的继承人自居;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了夏政权,“自以匈奴为夏后氏之苗裔也,国称‘大夏’”;鲜卑人拓跋什翼犍建立代国,自认为是神农氏的后裔。这反映出当时(     

A.少数民族统治者意图塑造政权合法性B.思想文化呈现多元化特点
C.各民族政权逐渐完成了封建化的进程D.民族政权注重文化的传承
5 . 如图是西汉末年至西晋中期人口对比图,能够解释这一时期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移民流入B.社会环境C.经济水平D.民族交融
2023-12-13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冬季联赛历史试题
6 . 下表是不同史书中有关东晋南北朝历史的描述。这些描述体现了(       

具体描述

出处

(南方)地多山水,阳为攸居,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下,所谓‘岛夷卉服’者也《魏书》
称在北方建立政权的胡人为“索虏”《宋书》
索虏者,以北人辫髮,谓之索头也《资治通鉴音注》
A.少数民族封建化完成B.正统观念影响史书编纂
C.民族交融向纵深发展D.南北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2023-12-11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大联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如图所示为北魏货币,有人说它是民族交融的典型体现。下列对北魏货币历史信息推测合理的是(     
A.从材质特点看北魏有丰富矿产资源B.该货币能见证北魏的对外贸易
C.从形制特点看北魏货币取法于中原D.该货币是南方经济发展的产物
8 . 据《晋书·王敦传》记载:东晋谚称“王与(司)马,共天下”。这反映了(     
A.东晋统治者爱惜人才B.门阀士族势力强大,威胁皇权
C.地方分裂割据势力的强大D.两晋时期的政治民主化倾向
2023-11-24更新 | 103次组卷 | 64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成书于6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南方的汉人认为“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到北魏后期,他们不得不承认“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感叹“北人安可不重”。南方汉人看法的转变说明(     
A.北魏汉化加深B.儒家地位动摇C.南方日渐衰落D.南北习俗趋同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于元嘉……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jiǒng),盖东西之极盛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今浙江绍兴)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鄠(hù)杜(古代关中地区县名)之间,不能比也。荆城(即荆州,指今湖北、湖南地区)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史料阅读”

材料二   北方南下的个体流民或农户,不可能有现成的良田耕种,所以深入还未被圈占的山地,开垦小块土地以维生,便成为一种可能的选择。长江流域不少的丘陵、山地,为旱作农业的发展留下了很大空间。东晋南朝政权在发生大旱,稻作因缺水难以进行时,敦促种麦。东晋南朝面食流行,甚至成为朝廷规定的贡品。

——何德章《六朝江南农业技术问题》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南方经济开发的表现。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现象出现产生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