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魏建立起以洛阳为中心的漕运体系,东吴建立起以建业为中心的南方漕运体系。这些漕运规模一般较小,大多具有临时性。这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漕运(     
A.受到了社会环境的影响B.便利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C.满足了割据政权的需求D.提高了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重定北魏王朝的五德(金、木、水、火、土)历运,是孝文帝改革的又一项重要举措。孝文帝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北魏接续西晋,自为水德。孝文帝的这一举措(     
A.消除了汉族与鲜卑族间的矛盾B.意在塑造北魏政权的正统性
C.使北魏开始产生华夏认同观念D.体现北魏政权完成了封建化
2023-11-02更新 | 226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北魏宣武帝朝(499—515),孝文帝的兄弟彭城王元勰“撰自古帝王贤达至于魏世子孙,三十卷,名曰《要略》”。孝明帝朝(515—528),宗室元晖招集儒士崔鸿等,撰录百家要……上起伏羲,迄于晋,凡十四代”。由此可见,当时(     
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B.华夏认同得到发展
C.史书编撰体例不断创新D.国家统一趋势显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南朝刘宋时,有大臣描绘社会现象说,“故凡厥庶民,制度日侈,商贩之室,饰等王侯。……见车马不辨贵贱,视冠服不知尊卑”。北魏孝文帝也曾下诏:“罢尚方锦绣绫罗之工,四民欲造,任之无禁。”这表明南北朝时期(     
A.南北社会习俗逐渐趋同B.中央集权不断削弱
C.传统礼仪制度受到冲击D.民族服饰各具特色
5 .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下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于是改拔拔氏为长孙氏,达奚氏为奚氏……贺赖氏为贺氏,独孤氏为刘氏,皇族拓跋改姓元。北魏孝文帝更改姓氏旨在(     
A.增强汉族对北魏政权的认同B.顺应民族交融的历史大趋势
C.解决少数民族复姓烦琐之弊D.推动鲜卑民众加快汉化步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如图中的历史典故家喻户晓。该历史典故(     
   
A.盛赞了民族融合B.赞颂了国家统一C.发生在东汉时期D.加剧了社会动乱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的日常服饰与汉代相比,样式有了很大的变化,裤褶、两档衫等新式服装大为盛行。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迁移与交融B.汉文化的影响C.统治阶层的倡导D.纺织业的发展
8 . 南朝时期,江南各地绢布价格日见低落。宋永初年间(420-422年)“官布一匹,直钱一千”;元嘉时期(424—453年)“物价转贱,私货则束直六千(十匹为一束),官受则匹准五百”;齐永明二年(484年)布的价格,“入官好布,匹堪百余”。这一现象可用来研究,南朝江南地区(     
A.纺织业的发展B.政治局势动荡不安C.通货膨胀严重D.长途贩运贸易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南北朝时期,南朝官员陈庆之(484—539)最初认为:“魏朝甚胜,尤曰五胡,正朔相承,当在江左。”但他出使北魏目睹洛阳风貌后却感慨道:“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股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这一变化表明(     
A.北魏政权更选频繁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南北文化隔阂增大D.北魏改革成效显著
2023-10-15更新 | 507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北魏建国后,鲜卑贵族和汉族共同执掌政权。中原大地胡汉杂居的区域不断扩展,仅当时的都城平城地区,在建国短短50年内就有100多万人汉人迁入。胡风汉俗,相互杂糅,成为北魏王朝普遍存在的现象。这说明(     
A.北朝出现了民族交融的趋势B.北方少数民族的大量内迁
C.北魏注意强化内部的凝聚力D.鲜卑族拓跋部统一了北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