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十六国北朝时期,各政权普遍推行“胡汉分治”政策,即对境内少数民族采用本族制,汉族采用汉制。其具体到职官上,则是中央职官名号大都沿袭汉魏以来的制度,地方上大都采用州郡县三级制。该政策(     
A.使民族隔阂更加严重B.推动国家走向统一
C.有利于少数民族汉化D.实现了民族大融合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北魏兰陵长公主之死案。神龟年间(519年左右),北魏兰陵长公主怀孕,期间因遭遇驸马刘辉(南方叛逃而来的皇室成员刘昶之孙)的不忠与家暴,导致腹中胎儿流产,并最终因伤逝世。案发之后,刘辉畏罪潜逃,与其有染的两位民女张容妃、陈慧猛及其兄长张智寿、陈庆和被捕入狱。该案审理过程如下:先是负责审理此案的门下省(北魏皇帝秘书机构)主张:刘辉殴打公主、堕杀胎儿,属谋反大逆,应判处死刑;张容妃、陈慧猛耽惑刘辉,也应判处死刑;张智寿、陈庆和知情却不防范,应判处流刑。对此,摄政灵太后基本核准,只将两位民女死罪改为髡鞭付宫(即剃发、鞭笞之后,贬入宫中为奴)。随后,尚书省(北魏正牌司法机构)三公郎中崔纂以儒家父系家族伦理为标准,对五位案犯的判决提出了三点抗辩:其一,公主已嫁刘辉,其首要家族认同即为刘家,而非皇室,公主流产之胎儿,首先是刘辉之子,其次才是皇室成员,故刘辉所犯是堕杀亲子罪而非谋反大逆罪,应判处徒刑而非死刑;其二,两位民女的罪行按照当时惯例至多处以徒刑,髡鞭付宫量刑过重;其三,两位民女均已婚,据当时已有的法律共识“已醮之妇,从夫家之刑”,其罪行不应连坐兄长,且法律允许“期亲相隐”,兄弟知情不报,可以谅解。此外,尚书省右仆射游肇亦奏言:门下省负责出纳,核罪结案,本非其事言下之意!门下省无权审理此案。最终,本案由灵太后一锤定音-尚书省所有抗辩驳回,崔纂乡职,游肇停薪。

——据魏收《魏书》卷111《刑罚志·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公主之死案”的审理过程加以评析。(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3 . 关于劳动者的身份,汉代法律只承认奴(奴隶)、良(平民)的区别,没有依附民的条例;而南北朝时期,法律进行了调整,已经有了奴、良和依附民三者的区分。这表明南北朝时期(     
A.农业生产遭受重创B.户籍管理更加严格
C.庄园经济有所加强D.门阀势力无限膨胀
5 . 东晋南朝时期,政府在南渡而来的侨居的人口较集中的地区设置侨州郡、县,如晋成帝咸康元年(335年),在今南京江乘县境内设立南琅琊郡,刘宋时期设立的南徐州、南豫州等。这一举措(     
A.导致士族门阀势力兴起B.表明国家重新归于统一
C.得益于稳定的地方秩序D.有利于南方地区的开发
2023-08-27更新 | 473次组卷 | 14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德成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西晋政府规定官员应按品级占田:“其官员品第一至于九等,各以贵贱占田,品第一者占五十顷,第二品四十五顷,第三品四十顷……第八品十五顷,第九品十顷。”同时,还规定了编户民所占土地的数量“男子一人占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等。这一土地制度(     
A.加剧了土地兼并的发展B.以重建小农经济为目的
C.推动九品中正制的形成D.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
7 . 对历代帝王陵墓的保护是中国古代固有的文化传统。北魏孝文帝在恢复祭陵制度的同时,对汉、魏、晋诸陵的维护沿袭了魏明帝的做法,并以古代帝王祭祀的礼仪“太牢之礼”祭汉光武及明、章三帝陵。孝文帝这一做法旨在(       )
A.尊重历代的贤明君主B.传承和弘扬鲜卑族文化传统
C.彰显其人道主义情怀D.表明北魏入主中原的正统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学者阎步克说:“北方少数民族的部族制度与华夏制度的剧烈碰撞,最终在北方地区激发出了新的变迁动力与演进契机,交替的‘胡化’和‘汉化’孕育出了强劲的官僚制化运动,它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这说明孝文帝改革(       
A.为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基础B.建立了大一统国家
C.促进了士族制度的发展完善D.调和了各民族矛盾
2023-07-19更新 | 1024次组卷 | 37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晋书·地理志》记载,太康元年(280年)全国共246万户,人口1616万,以户数分布而言,淮河以南长江流域的梁、益、荆、扬四州占37%。而《宋书·州郡志》所载刘宋大明八年(464年)的户口数为90.1769万户,人口5174074。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门阀士族势力扩大B.中央集权的加强
C.政局动荡战乱频繁D.户籍制度的调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十六国时期,大夏国建立者赫连勃勃自称“大禹之后”,北魏建立者鲜卑拓跋氏自称“轩辕之苗箭”,建立北周的鲜卑宇文氏则称“其先出自炎帝神农氏”。他们此举主要是为了(     
A.学习汉晋王朝的制度文明B.追求民族政权的合法正统
C.采用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D.谋求与汉族王朝和平共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