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0 道试题
1 . 下表唐代翰林学士的起源和演进概况

根据表可知,唐代
A.翰林学士控制了决策权B.文官地位的日益提高
C.朝廷内部权力的再分配D.三省六部制渐趋成熟
2022-01-21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在中国古代,皇后的废立一度是“国家大事”,并产生了外戚干政现象。直到唐高宗时,皇帝听从李勣的意见,把皇后废立作为皇帝“家事”处理,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并贬黜其舅父长孙无忌,才基本告一段落。这种变化反映了
A.皇权不断加强的历史趋势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世家大族特权地位被打破D.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3 . 下图为唐朝阎立本所绘关于唐太宗在步撵上会见吐蕃使者情形的《步辇图》。请问图中左首三人中最前面负责引导者应为唐朝六部中哪一部官员
A.户部B.礼部C.吏部D.兵部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


材料二   唐朝中央中枢机构示意图


“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 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 书门下之章发下。”

——钱穆《国史新论》


请回答:
(1)从材料一可见,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在政治上“制度创新和变革”的表现?
(2)写出材料二中①、②、③所示机构的名称。依据材料二并联系所学,指出唐代宰相与汉朝比较所发生的变化并简析其积极作用。
5 . 据史料记载,唐太宗准备下达修洛阳宫的指令时,门下省给事中张玄素极言:“陛下今时功力,何如隋日?役疮痍之人,袭亡隋之弊,以此言之,恐甚于炀帝。深愿陛下思之。”最后,门下省根据谏言阻止指令下达。这反映出当时
A.门下省成为决策中心B.皇权为大臣所操纵
C.中枢决策程序制度化D.社会崇尚简朴之风
6 . 假如唐朝政府要在长安城外开挖一条工程浩大的护城河,中央三省六部实施该工程的运作机制是
A.中书——门下——尚书——工部B.尚书——中书——门下——户部
C.中书——门下——尚书——吏部D.门下——尚书——中书——工部
2021-09-17更新 | 534次组卷 | 20卷引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下图为唐代告身(官员接受官职的凭证)书写格式示意图。该图说明唐代告身

①由中书省和门下省官员共同草拟 ②在皇帝画可同意后交门下省审议
③最终由尚书省的官员签署并颁下 ④可体现三省相互牵制又分工配合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2021-09-06更新 | 7359次组卷 | 77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旧唐书》记载:“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袆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袆之,袆之日:“不经风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材料说明了
A.三省之间权力相互制衡B.三省六部制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C.三省制下皇权受到制约D.三省六部制有利于减少决策的失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唐初置中书省出诏令,门下省掌驳正违失,意在二者“以相检察”,使诏敕“务求至当”,但由于各自不能“舍已从人”,故行之不久,相互之间便产生了矛盾。于是太宗初年增设政事堂,“使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这说明政事堂设置的目的是
A.强化君主专制B.监督宰相执政
C.明确三省分工D.完善中枢体制
2021-06-15更新 | 2075次组卷 | 2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唐初设立三省六部制,“以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后又置政事堂,“使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再后来改称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三省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这些变化
A.明确了官员的职权和分工B.形成了官员间的有效制约
C.提高了中央政府的工作效率D.适应了皇权不断强化的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