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苏东坡在《论养士》中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行了总结:“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以下各项是对苏东坡这—总结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夏商周时期只有贵族才有受教育及从政的资格B.“以客出仕”成为战国时风行的做官之途径
C.汉代中央官员的选拔主要来自地方郡县长官D.古代选官制度大致可分为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等阶段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自秦以下,传统政治,论位则君最高,论职则百官分治,论权则各有所掌,各自斟酌。如汉代之选举,唐代以下之考试,皆有职司,其权不操于君。朝廷用人,则一依选举考试之所得。故中国自秦以下之传统政府,仅可称之曰:‘士人政府’,或可称为‘官僚政府’,官僚即士人为之。而决非贵族军人或商人政府”。                                                
——钱穆《国史新论》
(1)材料一中“选举”“考试”分别是指什么?中国在何时形成“官僚政府”?请说明理由。
材料二: 社会体制既不同,建立于其上之政治,自亦不同。如西方古希腊之市民政权,只建立在每一小城市中,尚不能扩充成为一国家。……秦、汉以下,全国大一统之中央政府,非神权,亦非民权,但亦不得目之为君权。
——钱穆《国史新论》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古希腊之市民政权”与中国秦汉时期的政权有哪些区别?造成这一区别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2007年6月27日,81岁的英国女王任命布朗为英国首相。至此,先后有11位首相得到她的任命。这些首相来自不同的政党,政治观点不同。尽管其中有些人她不一定认同,但只要他是议会多数党的领袖,她都会授予组阁权。她曾经对英国人民说:我无法领导你们作战,我不能赋予你们法律或司法判决,但我可以做其他一些事情。                                                                                                                                                                                                                                                                                                                                                                               —— 新华网
(3)材料二的“市民政权”之体制对材料三中的政体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该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是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东汉后期至三国时期,蜀中人物品题(评论人物、议论时政)盛行。辞官最为品题所重视。当时似乎有这种规律,每辞官一次,在社会上的名气就升一节,故许多人以辞官为手段,来捞取更大的名气。与品题之风盛行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世袭制B.郡县制C.察举制D.科举制
6 . 比较两汉和隋唐时期的选官制度,后者的最大进步在于
A.更加注重官员的道德品质B.更加注重人才在地方的声望
C.中央政府参与到选官过程中D.突破官僚世家对选官的控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