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大历四年正月十八日,敕有司:“定天下百姓及王公已下每年税钱,分为九等……夏税,上田亩税六升,下田亩税四升。秋税,上田亩税五升,下田亩税三升。荒田开佃者,亩率二升。”据此推知,该税制(     
A.改变了旧有的赋税征收标准B.适应商品经济发展计亩征银
C.使人民的税收负担大为减轻D.废除丁税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2 . 《资治通鉴》记载,“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由此可知两税法(     
①征税标准以资产为主   ②不再征收人丁税
③增加了税收名目          ④一年分两次收税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3 . 《旧唐书·食货志》和《唐六典》都记载,开元、天宝年间,“凡金银宝货绫罗之属皆折庸调以造(替代)焉”。1970年出土的一枚唐朝银饼上刻有文字,说明它是广州怀集百姓上缴朝廷,由地方官折纳庸调输入国库的。怀集庸调银饼可用来佐证当时(     
A.百姓有机会获得充足的生产时间B.赋税征收对象有所扩大
C.政府征税标准正从财产转为人丁D.一年分夏季和秋季纳税
4 . 《唐六典》卷三记载:“凡诸国蕃胡内附者……上户丁税银钱十文,次户五文,下户免之。附贯经二年已上者,上户丁输羊二口,次户一口,下户三户共一口。”材料能够说明唐政府赋税征收(     
A.统一采用租庸调制度B.呈现出因地制宜的治理特点
C.形式创新并成效显著D.沿用原诸国蕃胡的征收体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通典》记载,天宝十四年(755年)全国总人口为52918309人,其中不负担租庸调的竟有44700988人之多。建中元年(780年),德宗下令:“令黜陟观察使及州县长官,据旧征税数及人户土客定等第钱数多少,为夏、秋两税。”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两税法取代租庸调B.唐朝商品经济繁荣
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D.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资治通鉴》记载:“至是,(杨)炎建议作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据此可知,两税法的实施(     
A.开了国家财政预算的先河B.大幅度减轻了农民的赋役负担
C.充分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D.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资治通鉴》对某税制有“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的记载,下列符合该税制内容与特点的是(     
①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                     ②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③租庸调、杂徭悉省                     ④赋役合并,一概折银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8 . 《唐会要》卷八三《租税》中记载,“户无主客,以见(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由此可知,两税法(     
A.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B.维护了均田制的实行
C.改革了户籍管理制度D.变更了征收赋税标准
2023-09-09更新 | 20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八中学2023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历史试题
2024·湖北·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据《旧唐书食货志》、《通典》等记载: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均田赋税法令,作每丁岁入租庸调若干;开元二十五年令:诸课户一丁租调,准武德二年之制。然而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时均田制尚未颁行。以上记载均未指明受田丁课役若干。据此可知(     
A.均田制是租庸调制顺利推行的基础B.租庸调制和均田制都以人丁为标准
C.均田制的瓦解导致租庸调制的衰落D.租庸调的负担者不一定是受田之人
2024-01-13更新 | 260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湖北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10 . 《新唐书》记载:“初定两税,货重钱轻,乃计钱而输绫绢。既而物价愈下,所纳愈多,绢,匹为钱三千二百(文),其后一匹为钱一千六百(文),输一者过二,虽赋不增旧,而民愈困矣。”这说明两税法的实施(     
A.加剧了经济的通货紧缩B.征收形式转向以货币为主
C.导致了农耕经济的衰退D.增加了中央政府财政收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