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4 道试题
1 . 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是日本奈良时代的遣唐留学生之一。他先在长安太学学习,毕业后参加唐朝科举考试,于开元年间高中进士,历仕三代皇帝,官至左散骑常侍兼安南都护,曾以大唐使节身份回访日本。由此可知,当时中国(     
A.科举制度对应试者没有身份限制
B.科举考试制度被日本所仿效
C.吸收融合了世界各国的文化
D.具有世界大国开放与自信的胸襟
2022-07-14更新 | 742次组卷 | 34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民办纵横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宝相花”是唐代最具影响力的丝绸纹样,其中蕴含了中国的莲花、牡丹、菊花,欧洲的卷草、忍冬和中亚的葡萄、石榴等形象。“宝相花”的形成反映了(     
A.物产种类决定艺术形式B.唐王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C.唐朝文化观念兼收并蓄D.审美趣味的世俗化趋向
2022-07-08更新 | 745次组卷 | 27卷引用:辽宁省辽西联合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朝前期,僧律禁止僧尼畜奴婢、田宅以及资产。僧侣不能从事土地垦殖,尼女亦不得从事纺织。正是基于不耕不织的惯例,多数情况下寺院被排除在世俗税收体制之外,皇寺、功德寺等还享有更多的经济、政治特权。社会中的投机阶层利用寺院特权,将自己的田产以布施的形式寄名于寺进行逃税。在国家税役负担沉重之时,大量贫苦民户便会选择携田入寺,向寺院提供劳动并交纳租金,这显然是要低于世俗课敛的。唐武宗会昌灭佛之后,寺院原有的经济体系被打破,崇尚自给自足,农禅结合的禅宗重新崛起并成为佛教发展的主流。禅宗倡导的禅林经济成为寺院自我供养的主要方式,将农业作为寺院自我供养的途径,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禅宗的田地主要以自己开垦为主,而且建寺与垦殖区域多处于山地丘陵之间,受地形影响,呈现出分布散、规模小且交通不便的特点,这与前期寺院连田阡陌,尽占膏腴形成巨大反差,禅林经济终结了此前寺院作为大土地所有者与国家争利博弈的时代。

——摘编自景旭、孟娟《唐朝寺院与国家之间的田地博弈》


(1)根据材料,概括会昌灭佛前后寺院经济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禅林经济发展的历史作用。
2022-04-27更新 | 551次组卷 | 9卷引用:东北三省四市暨沈阳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5 . 唐代有一定规模的佛寺,往往会附设教育儿童的学校;各地的寺庙既能为过往行人提供食宿,也能常作为文人墨客聚会之所,举办送别宴会一类的活动。这反映出唐代
A.佛教被普遍接受B.佛教影响面广C.寺院彻底世俗化D.儒学日渐式微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下列古代名人与其成就的搭配中,正确的一项是
A.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B.李白——被人们尊为“诗圣”
C.颜真卿——被人们尊为“书圣”D.吴道子——创作《女史箴图》
7 . 对如图所示事件的解读,正确的是
A.汉代丝绸之路畅通,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
B.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中原的先进技术和文化
C.玄奘西行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
D.康熙帝亲征噶尔丹,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出自“诗圣”之手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9 . 据史载,从公元630年到894年,日本派出的遣唐使和迎送唐使的使团有19次。随同他们而来的,多则五、六百人,少则一、二百人,除随从和水手外,还有大批留学生、学问僧和各种文化技术人员。这一时期的中日交流
A.推动了四大发明东传B.促进了日本封建化进程
C.造就了大东亚文化圈D.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转型
2022-02-08更新 | 3132次组卷 | 24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第三中学、华育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