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把近代的技术和制度视同枝叶的中体西用论,未能把欧洲文明作为基于与中国不同原理上的一种文化来进行把握。这种倾向也同样可见于洪秀全对基督教的理解,他认为欧洲宗教的基督教在古代中国也被信仰。由此可见,近代早期中国人的这些思维
A.促进了“西学中源”思想产生B.展现了中西文化根源的相似
C.有利于民众全面接受西方学说D.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社会变革
2022-04-23更新 | 349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某校2022届高三毕业班模拟训练(三)历史试题
2 . 洋务派巨擘左宗棠主持重刻《海国图志》,在该书序中慨言:百余年来,中国“水陆战备少弛”,英吉利“蹈我之瑕,构兵思逞”,“廿余载,事局如故”,“然同、光间福建设局造轮船,陇中用华匠制枪炮”,“此魏子所谓师其长技以制之也。”这认识反映了
A.左宗棠、魏源顺乎世界之潮流迈出变法第一步
B.“师夷长技以制之”是洋务派自强之道的思想先导
C.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由器物层次到制度层次的变化
D.以“中体西用”寻求变革,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
2020-01-09更新 | 7290次组卷 | 74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第八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测试历史试题
3 . 1860年代至1890年代,西学中源说最为盛行,其基本观点是:西学源出于中国,是中国流传出去或从中国学去的,中国学习西学尤其是器物,是恢复自己的旧物,不是学习西方。这一时期的西学中源说,客观上有利于
A.减轻引进西学的阻力B.避免中西文化的冲突
C.中国文化传播到西方D.消除中西学之间差异
2013·上海·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1870年清朝大臣崇厚出访法国。他受邀参观巴黎下水道工程后,觉得曾被无数法国人踩在脚下,这是法国政府的蓄意羞辱。事实上,法方为了展示城市建设成果,只安排贵宾参观此工程。同一天,还有两位来自巴西的王子也应邀参观。对此,今人解读最接近史实本质的是
A.崇厚没有理解法国政府的用意B.崇厚希望“师夷长技以制夷”
C.崇厚对外情茫然无知D.崇厚自认为受了“胯下之辱”,有失身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
A.开始开眼看世界B.坚持“中体西用”
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D.关注西方科技
2019-01-30更新 | 1966次组卷 | 42卷引用:2015届福建福州一中高三上期开学质检历史试卷
6 . 清李慈铭在《越缦堂日记》中记录了一副对联:诡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这副对联应出自( )
A.鸦片战争期间的封建官吏B.维新变法期间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C.洋务运动期间的封建顽固派D.辛亥革命期间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7 . 我们在欢庆青藏铁路通车的同时也不能忘了光绪六年(1880年)岁末,刘铭传力请修筑铁路……李鸿章立足中外,比较支持刘的倡议,但更多的人“群相哗骇”,责骂刘铭传与李鸿章“直欲破坏列祖列宗之成法以乱天下”,而且宣言:“铁路之行外夷则可,行之中国则不可”。洋务派虽冲破阻力“毅然兴办”,但步履之艰可以体味。步履之艰的原因有哪些
①中国人自建铁路遭到落后势力的强烈反对
②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投资兴建铁路并控制了中国的铁路兴建权
③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
④地主阶级洋务派拒绝引进西方生产技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