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针对晚清列强环同的危局,同样心系富强的“清流派”代表张佩纶,专注于从《管子》中进行学术探索,提出“以政教言之,言自强者无非西法是尚,求其能通古今利害以自强者,无有也”。他既认为“欲求坚甲利兵……则必以炼铁为第一要义”,又着力发《管子》中的“牧民”之意,认为富国之术“虽通鱼盐之利,而实重仓廪之储”。以下对张佩纶思想解读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洋务运动时期思想的复杂性B.其“自强”思想带有明显的儒生色彩
C.对西方的学习上升到“政教”层面D.坚持不废农本、执守王道的传统思想
2 . 近代中国第一任驻外公使郭嵩焘(1818—1891)在其日记中写道:“西洋‘君德’、‘相业'在中国自古及今从未所闻,其国政开明、官吏选贤择能、议院服争无隐、政事一秉民意,西洋一隅为天地之精英所聚,良有由然也。”这反映了郭嵩焘
A.主张效仿西洋政体B.关注西方近代文明
C.指责清廷国政失策D.寄望中国风俗改变
2022-05-30更新 | 458次组卷 | 7卷引用:重庆市2022届高三第十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3 . 晚清时期,有学者主张在君权与民权之间折中调和,要有“君权”,才能完成反帝的任务;又要有“民权”,才能完成反封建君权的任务。这表明晚清时期
A.改良思想尚未成熟B.中体西用理念的推行
C.民主共和思想传播D.西学东渐进一步发展
2022-03-19更新 | 103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2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六)历史试题
4 . 晚清时期,“西学中源”说一度流行。顽固派代表王仁俊认为“西法袭取我中法”,“西法难逃中法之窠臼”;“近年西学西政,日新不已,实则中国圣经,孔子先发其端”。这表明当时
A."西学中源"思想成为主流B.新旧势力的剧烈冲突
C.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D.华夷观念的根深蒂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89年,奉命出使美国、秘鲁的崔国因指出:“当今之世,有理而无势,实不能以理屈人也”,“故外国有抵制之法,有报复之法,甚且有以势伸理之法。势伸,而理与俱伸矣”。这一看法
A.积极鼓吹变法图强B.主张以国际法维护主权
C.认识到列强霸权的现实D.要求顺应国际时势参与竞争
2021-11-15更新 | 52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调研(二)历史试题
6 . 1861年,接受过西方教育的容闳考察太平天国,向洪仁玕提出改良政府、军队,改变教育体制、举办洋务等七条建议,洪仁玕接受了他学习西方的建议。容闳离开太平天国后,以扑灭太平天国为事业的湘军主帅曾国藩也接受了他学习西方的建议,并将其一部分主张转化为实践。这说明
A.民族矛盾刺激下内战双方对时代主题有某种共识
B.以容闳为代表的知识分子超越了意识形态的局限
C.太平天国与清朝要员在学习西方问题上目标一致
D.清廷将主张转化为实践说明其代表先进的生产力
7 . 洋务派巨擘左宗棠主持重刻《海国图志》,在该书序中慨言:百余年来,中国“水陆战备少弛”,英吉利“蹈我之瑕,构兵思逞”,“廿余载,事局如故”,“然同、光间福建设局造轮船,陇中用华匠制枪炮”,“此魏子所谓师其长技以制之也。”这认识反映了
A.左宗棠、魏源顺乎世界之潮流迈出变法第一步
B.“师夷长技以制之”是洋务派自强之道的思想先导
C.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由器物层次到制度层次的变化
D.以“中体西用”寻求变革,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
2020-01-09更新 | 7291次组卷 | 74卷引用:重庆市两江中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