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93 道试题
1 . 2013年7月23日,日本首相声称登陆钓鱼岛附近岛屿以显示在中日钓鱼岛主权之争中的立场引起海内外华人的愤慨。中日钓鱼岛主权之争的历史渊源始于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二十一条》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甲午战争期间,清政府禁止本国报纸派记者采访战争过程,也拒绝外国记者随军采访。日本政府则启动了所有的宣传机器,宣传本国的开战立场,主张战争的正当性,允许外国记者随军采访和外国武官随军观战,赢得了西方国家的好评。清政府这一做法实质上是
A.未认识到舆论导向的重要性
B.出于军事保密的需要
C.专制体制加强对信息的管控
D.担心西方列强的干涉
3 . 19世纪中期,英国人看穿了天国,认为其虚弱无力、不堪扶持,所以《泰晤士报》严正表示,“叛军”已经成为“阻挡我们摘取金苹果的龙,最终英国政府作出了‘选边’的决定”。此处“选边”的含义是
A.没有太大作用了,干脆淘汰
B.保持中立,静观其发展
C.没有利用价值了,让其靠边站
D.放弃中立,参与镇压“叛军”
2016-10-25更新 | 575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八所重点高中教学协作体2016-2017学年高一7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Ⅱ)
4 . 史学家徐中约认为,甲午中日战争压根儿没有影响到普通民众,这场战争几乎全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同日本)在作战。西方观察家就精辟地将这场战争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之间的战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民众根本就不关心甲午中日战争
B.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好大喜功
C.清政府反对李鸿章因朝鲜问题与日本交战
D.战争体现了当时中方民族国家观念的缺失
2016-09-27更新 | 667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7春季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期中联考高二历史试卷
5 . 有人这样评价近代史上的列强侵华:“一半是残忍的破坏和掠夺,一半却是客观上的建设和推动。”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一项是
A.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B.从中国掠走大量贵金属
C.进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D.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2016-09-27更新 | 203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北省宜昌英杰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收心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天下,树墙下以桑。凡妇,蚕绩缝衣裳。凡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此规定反映了太平天国
A.要求社会平等的愿望
B.追求绝对平均主义
C.具有鲜明的小农意识
D.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夏东元在《洋务运动发展论》说:“洋务运动以适应时代潮流的变革开始,以应该变革而不去采取变革措施因而违反时代潮流而结束。”其中“违反时代潮流”是指(        
A.引进西方机械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维护封建政治制度
D.诱导私营企业产生
9 . 下表是一位同学运用多元史学范式对近代某一思想的评价。据此判断,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兴起的历史事件是
史学范式评价内容
全球史学范式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对落后国家和地区旧制度、旧思想的冲击,体现了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的扩展。
近代化史学范式冲击了传统“重农抑商”观念,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文明史学范式反映了封建传统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冲突,承认了西方科学技术的先进,客观上使中国人由传统文明开始走向现代文明。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10 . “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他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材料中“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是指(     
A.师夷制夷B.洋务运动
C.维新改良D.清末新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