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64 道试题
1 . 下列各项所倡导的道德观不能反映近代中国发展潮流的是
A.“中国言义,虚文而已。西洋言利,却自有义在。……鹜其实则两全。”(《郭嵩焘日记》)
B.“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曾国藩《讨粤匪檄》)
C.“损人利己非也,损己利人亦非;损下益上非也,损上益下亦非。”(严复《天演论》)
D.“道德之为物,应随社会为变迁,随时代为新旧。”(陈独秀《答淮山逸民》)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因素有(   
①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②外国资本主义侵入中国
③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④洋务运动创办近代企业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资政新篇》载:“倘邦中人不自爱惜,自暴自弃,则鹬蚌相持,转为渔人之利,那时始吾兄弟不和外人欺,国人不和外邦欺,悔之晚矣!”洪仁玕这句话是鉴于(     
A.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教训B.不发展资本主义的教训
C.天京变乱的教训D.不接受《天朝田亩制度》的教训
4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描述道:“设立厂房,置机两座……巨机上架横梁,下置轮盘,绕以皮条,联于通力轮轴,轴置铁条,各缀铁球,以通蒸釜。”这主要反映了
A.轮轴的开始使用
B.工厂制度在中国的出现
C.机器设备在中国的广泛使用
D.蒸汽机在中国的运用
5 . 《清史编年》载:甲午年10月,英使欧格讷来津与李鸿章谈调停中日战争事。欧问:当如何和法?李答,惟先劝两国停战,再议朝鲜善后事宜。欧云:今要议和,非允赔兵费不可。李曰:与其赔兵费,不如留此费以用兵,断难依允!通过材料能判断出当时( )
A.英国调停推动《马关条约》签订B.英国力图压制日本
C.英国建议牺牲朝鲜D.李鸿章拒绝了英使的议和条件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五个通商口岸)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

——中英《南京条约》

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中日《马关条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英国对清政府提出了什么要求?

(2)材料二中日本取得了什么权益?与前者相比,它更具有危害性,为什么?

(3)结合上述材料,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的手段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趋势?

7 . 反映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强烈愿望的革命纲领是
A.《天朝田亩制度》B.《原道醒世训》
C.《资政新篇》D.《原道救世训》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一位西方人记录他在中国旅行的见闻,指出:“这个城中,男女比例为1:2,很多人新近才从外地迁来,与我先前看到的中国城市不同。此地的妇女徒步或骑马公开地在大街上招摇过市,一点也不害怕外国人。”这应当是何时何地的情况?(     
A.1750年的北京B.1810年的上海
C.1860年的南京D.1900年的广州
10 . 中体西用的实质是(     
A.维护封建统治B.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C.学习西方物质文化D.维护清王朝统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