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2 道试题
1 . 鸦片战争后,列强在我国强行投资设厂。甲午战后,《马关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这一规定使
A.日本控制了中国重工业B.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合法化
C.中国开始产生机器工业D.中国民间手工业完全破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清政府在某战争中的惨败彻底暴露了它的腐朽与虚弱,从此西方列强再也不把中国视为东亚“睡狮”,而把它视作可以任人宰割的猎物,并立即掀起了一片瓜分中国的叫嚣。这场“战争”
A.扭转了中外贸易逆差B.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C.导致了社会性质转变D.揭开了清末新政序幕
2021-04-01更新 | 521次组卷 | 7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下图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部分目录。据此判断,该章节涉及的主要历史事件应为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 . 1882年,中国与朝鲜签订商约,强调“此次所订水陆贸易章程,系中国优待属邦之意”;1899年,中朝又签订了新的商约,规定“(双方)官员与本地方官交涉往来,俱用品级相当之礼”。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列强侵略增强了中朝经济联系B.甲午战争冲击了中国传统外交
C.中朝交往保留了旧有宗藩观念D.中日对抗推动了朝鲜民族独立
5 . 《申报》作为当时有广泛影响力的报纸,在中日甲午战争前多次对日本的明治维新进行讥笑和嘲讽,并一直认为中日战争中国必胜。但战后《申报》又高度赞扬日本改革,主张中国应仿效日本进行变法。这种变化反映了
A.政府放松了对言论的监管B.报刊报道失实导致中国战败
C.国人对战争进行深刻反思D.中国的制度变革以失败告终
6 . 马勇在《甲午战争十二讲——温情敬意看历史》中说到:我想甲午战争真正带给中国的教训和启示就是如李鸿章所讲的,“一场战争让中国付出了巨大代价,但是终于把中国长长的大梦惊醒了。”对“终于把中国长长的大梦惊醒了”这一论断的认识最深刻的是
A.传统意义的“天朝上国”的迷梦破碎B.挽救民族危亡成为国人的集体诉求
C.惊醒了晚清政府“师夷长技”的美梦D.甲午战败直接推动了民主意识传播
7 . 1898年5月,朝廷颁发谕旨,指出“近来各省商务未见畅兴,皆由官商不能联络……当此整顿商务之际,此种情弊亟宜认真厘剔。著各直省将军督抚严饬各地方官,务须体察情形,尽心保护。”这反映出
A.实业救国思潮风起云涌B.戊戌变法扩展到经济领域
C.朝廷无力控制地方势力D.清朝工商政策发生重大转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甲午战争影响:沉痛的转身》一书中写道:“甲午战败让中国蒙受了巨大损失,唯一值得中国人庆幸的是,失败后的中国没有就此沉沦,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奋起,坦然承认失败,毫不犹豫转身向东,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这反映出
A.近代中国人探索救亡道路的深化B.社会各阶层向日本学习的热情
C.维新变法具备了广泛的社会基础D.甲午战争增强了中国民族自尊
2021-03-11更新 | 1303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一中学2020-2021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下列城市,按其在近代历史上开放为商埠的时间先后排列应是
①南京②厦门③天津④杭州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
2021-03-11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09-20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最能反映出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的条约是:
A.《北京条约》B.《南京条约》
C.《中法新约》D.《马关条约》
2021-03-11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09-20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