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1 . 1870年前后,湖南、江西、江苏、湖北、直隶等地教案频发。民间传言,“或称教堂拐骗人口,或称教堂挖眼剖心,或称教堂诱污妇女”。此类传言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
A.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B.民众与外国势力的矛盾加剧
C.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2019-01-30更新 | 2836次组卷 | 35卷引用:2013届甘肃省甘谷一中高三第二次检测考试历史试卷
2 . 从1876年中英协商《烟台条约》的具体条款开始,英国就要求重庆立即对外通商,力图打开中国西部腹地的市场。中方谈判首脑李鸿章转弯抹角地回应:“轮船未抵重庆以前,英国商民不得在彼居住,开设行栈。”李鸿章此话的主要意图是
A.利用英国开通川江航运
B.变相地接受英国商民到重庆居住通商
C.借助英国开发西部市场
D.以轮船通航为条件拖延重庆对外通商
2019-01-30更新 | 1516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5-2016学年甘肃天水一中高一上期第一学段期中历史卷
3 . 张謇就任农商总长后说:“謇意自今为始,凡隶属本部(农商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承办。惟择一、二大宗实业……为一私人或一公司所不能举办,……规划经营,以引起人民之兴趣,余悉听之民办。”这段材料表明张謇主张                                   (  )
A.停办官营工商企业B.鼓励发展民营工商业
C.加强对民营企业控制D.制订经济发展计划
2019-01-30更新 | 9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三第一轮复习检测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老百姓对太平破坏庙字、毁灭偶像的行为很不满;士大夫们大多反对洪秀全的宗教革命,指则洪秀全将“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扫地荡尽。这段材料的主旨是
A.太平天国运动失去农民阶级支持
B.清政府已经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
C.洪秀全的思想完全排斥传统文化
D.思想文化冲突影响太平天国运动
2018-07-10更新 | 604次组卷 | 16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李剑农在《中国近百年政治史》写道:“因为太平军所占领的,只有各都会城镇;纵使有些乡区地方,也在他们的政令管辖之下,但当军事扰攘之时,人民心理对太平军尚怀反感;这种制度,实无施行的可能。”这段材料
A.体现了农民阶级反封建的愿望
B.反映该制度无法施行的客观因素
C.表明该制度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揭示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源
2018-05-25更新 | 1637次组卷 | 21卷引用:甘肃省甘谷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检测考试历史试题
6 .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誓词如下:“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当时封建专制的清政府已被推翻
B.中国开始废止阴历实行公历
C.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已基本实现
D.孙中山正面临袁世凯的挑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中华文明史》写道,作为19世纪后半期的一种官方或准官方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观,它所要回应的实际上是如何处理传统与近代的关系。这是鸦片战争后不断困扰中国人的一个大问题。甲午战败也揭示了其缺陷。在当时“主流意识形态”指引下
A.国人开始关注世界形势
B.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第一步
C.全国掀起维新变法运动
D.中国政治体制发生了巨变
8 . 有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传统中国和近代中国的分界线”,这主要是因为甲午战争后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B.清政府开始引进西方的近代技术,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C.民族工业获得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D.发展工商业和开设议院的要求出现,维新变法思想开始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近代学者欧榘甲认为:“洪、杨与其徒党,起于草泽无赖„„稍得土地,即以为安,封王数百,彼此争功。”“一旦得意,其骄横无礼,贻害众民,恐有甚于满清者。”该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
A.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统治
B.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C.打碎旧世界的坚定决心
D.严重阻碍中国社会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有人说:“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其主要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
A.定都天京,建立了政权
B.提出《资政新篇》,大力发展资本主义
C.担负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
D.是中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最高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