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道:“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原因是
A.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够充分
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
2020-07-21更新 | 639次组卷 | 65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尚志市尚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摘自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1)太平天国运动以推翻清朝专制统治为目标。结合天京事变的原因和《天朝田亩制度》,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观原因。
(2)请按示例概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的革命斗争。示例:建立兴中会等革命团体。

材料二   五四运动前,陈独秀说:“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做元首;一旦亡了国,像此时清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古拉斯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这等亡国的君主,好像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拋在粪缸里,看他到底有什么神奇出众的地方呢?”

——陈独秀《偶像破坏论》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河南程氏遗书》


(3)据以上材料分析指出,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对皇帝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
2020-06-17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12年9月7日,《申报·自由谈》刊文说“革命之后,国家变得越穷了,人民道德越坏了,国债借得越多了,政治方针越乱了,做官思想越热了,百姓生计越促了,兵匪抢劫越盛了,瓜分之说越热了”。这表明
A.辛亥革命加剧内外危机B.新的文化革命呼之欲出
C.有识之士反思辛亥革命D.民主政治促进言论自由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5 . 下面关于辛亥革命意义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彻底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无阻碍D.没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2020-05-27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满族提出“退回东北”,建立独立政权;蒙古上层制造“外蒙独立”,西藏达赖喇嘛在英国的唆使下发起了“西藏独立”。南京临时政府将“反满兴汉”口号转变为汉、满、蒙、回、 藏为基础的“五族共和”理论,这一转变
A.表明中华民国反侵略的决心B.有利于以和平方式促成政权的过渡
C.赋予社会革命新的时代内涵D.进一步推动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16年,“双十节”庆祝活动规模盛大,打破了民国建立以来庆祝活动的纪录。正如某报道所称:“共和重昭,阴霾肃清,人民皆以诚意祝祷……盛况,迥非往年所可比。”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新文化运动已席卷全国B.国民民主参政意识增强
C.临时政府统治基础稳固D.复辟帝制行为有违潮流
2020-02-25更新 | 390次组卷 | 19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七十三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文:“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文中所说的这些现象应当发生于
A.1895—1900年B.1901—1911年
C.1912—1927年D.1928—1937年
2020-02-06更新 | 70次组卷 | 2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据统计,从武昌起义爆发到1913年底,全国各地新成立的社团近700个,这些社团绝大多数是私法社团,而且种类很多,如,联谊类79个,实业类72个,公益类53个,学术类52个,教育类28个,慈善类20个等。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些社团中,政治类312个,占总数的45.7%。当时社团大量涌现的主要原因是
A.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B.民众的民主意识逐渐觉醒
C.《中华民国约法》颁布D.民主共和观念被民众接受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记载,1912年中华民国国会选举所登记的选民共有4000多万人,比1909年清末新政时咨议局选举时的170多万人增加了24倍以上。这一变化反映了
A.辛亥革命完成了政治转型B.民众的民主权力得到保障
C.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D.国人对民主范式认同提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