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5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据史料记载,明朝某一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掌献替可否,奉陈规晦,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

材料三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朝在中央实行的官制,并分别写明三公的职责。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具体说明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汉朝(汉武帝)唐朝、宋朝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明、清统治者为加强君主专制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2020-10-19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第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美术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表为先秦时期一些文献的相关记载。这些记载
史料出处
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于寝《礼记·王制》
故天子株楼衣冕,诸侯玄裕衣冕.大夫裨冕,士皮弁服。德必称位,位必称禄.禄必称用,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荀子·富国》
A.遵循了儒家的治国原则B.说明当时社会等级森严
C.彰显重历史传承的风尚D.确保了周王的专制权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据史料记载,商王太甲德行有亏,大臣伊尹便将之囚禁在“桐宫”,待其悔过之后才恢复其王位。西周初年,成王年幼,周公旦“乃摄政当国”,待其成年后才将权力奉还。这反映出当时
A.宗法制度限制王权B.礼乐秩序走向崩溃
C.君主集权程度有限D.地方诸侯威胁王权
4 . 出土的殷墟甲骨刻片记载,商王武丁时有许多封国,如封在雀地的称“侯雀”,封在宋地的称“子宋”,封爵有侯、伯、子、男、任、田、亚、妇等数种。据此可知
A.甲骨文是研究商朝历史的唯一可信史料
B.井田制度和宗法文化在商朝时已经孕育
C.土地分赐制度在商代已经出现
D.各诸侯的土地不允许私自转让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公民道德建设研究的发展历程

时期主题具体内容
19491985共产主义道德要求下的初步研究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产为全体公民的公感。
19862000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下的探索研究培育有理越、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20012011德法共治方咯下的拓展研究以热爱和国、服务人民、崇高科学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2012年至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规引领下的深化研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摘编自蔡丽《新中国成立以来公民道德建设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公民道德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因素。
2024-05-07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保定市九校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7 . 汉字“家”的字义曾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见下表)。“家”字字义的演变反映出
阶段主要含义史料来源
1氏族宗庙甲骨卜辞
2氏族(宗族)西周金文
3个体家庭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文献

A.宗法制度逐渐走向衰落B.道家思想符合社会发展
C.血缘政治取代官僚政治D.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这种家族本位的法律伦理并非完全是穷途末路的罗网与糟粕。“礼法合一”的律法结构形式,以“礼”与“法”的相互勾连,将“人”“家”“国”三者天衣无缝地统合起来。显然,家族本位伦理如果能够剔除专制主义与身份等级的控制色彩,不过分扬尊抑卑,不颂扬等级差序,不轻视个体人格价值,那么,其内在所蕴含的仁爱孝悌的亲情法则、谦和好礼的交往法则、诚实信用的经济法则、克己奉公的社会法则,都不失合理性及有效性。

——摘编自吴留戈《清末民初律法中的新旧伦理冲突》

材料二:在清末民初律法的演进中,中国传统伦理坚守着“经世之学”的信念,西方近代伦理也同步进行着大举侵入。律法的方向从“变法不变道”转换为“变法也变道”,律法的主体从“臣民”转化为“国民”,律法的主旨从“家族本位”转化为“个人本位”更进一步发展为“国家本位”,律法的标尺从完全的“重义轻利”转化为部分条款的“重利轻义”。清末民初的律法不停更改着自己的伦理内涵及具体条款,然而,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传统伦理的现实价值并没有被定格在历史的尘烟中,而是再度如浪潮般回卷、复归。

——摘编自吴留戈《清末民初律法中的新旧伦理冲突》

材料三:在近代社会转型和法制转型的过程中,中国法制确实在向西方标准转型,表现为西方形态化移植、引进、吸收西方的制度文明。这就是中国的外倾运动方向,这是一个从被迫到主动、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除此之外,中国法律的近代化转型还有一个内倾的运动方向,或者说是“中国化”的运动要求。这与法律西方形态化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完整意义上的法律近代化转型。

——摘编自张晋藩《“变”与“不变”:20世纪上半期中国法律近代化转型的趋向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传统法律伦理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法律体系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其对当今依法治国的启示。
9 . 史料记载,赵宋立国后,“惩五季之乱,藩镇擅有财赋,不归王府,自乾德以后僭伪略平,始置△以总利权催科征赋,出纳金谷,应办上供,漕辇纲运,经度一路财赋。材料中的“△”应为
A.参知政事B.三司使C.转运使D.通判人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朝”为古代中国讨论决策、评议政务的常设机构。据史料记载,西周各级政权均设有“朝”据此可知,西周时期
A.朝政决策有原始民主色彩B.分封制提升了国君权威
C.决策机制只能依层级进行D.国家政务由职业官负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