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4 道试题
1 . 观察如图所示的唐、宋、元三个朝代中央机构示意图。下列对图片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A.相权由分散演变为相对集中B.相权与皇权的矛盾日益缓和
C.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D.元朝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2022-07-15更新 | 441次组卷 | 22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鲁颂》有云:“至于文武,缵大王之绪,致天之届,于牧之野。无贰无虞,上帝临女。敦商之旅,克咸厥功。王日叔父,建尔元子,伸候于鲁。大启尔字,为周室辅。”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周文王经牧野一战清灭了商B.周王经常通过占卜来主宰国政
C.“元子”指的是周公长子伯禽D.《鲁颂》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2022-04-06更新 | 437次组卷 | 5卷引用:高频考点03分封制 -【高频考点专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题汇编(第一辑)(全国通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02年创办的山西大学堂设中学专斋和西学专斋,中学专斋初设经、史、政、艺四科,后只保留经学一门,并增设外文、理化、史地、艺体等。1905年首批毕业生分别被授予“贡生名义”。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新式学堂已摆脱传统教育的模式和观念
B.近代教育呈现出新旧交织的转型期特征
C.该学堂的创办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标志
D.学堂选官已经成为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
4 . 对下面两幅图片中相互关联历史信息的解读,错误的是
A.两种制度都发挥了土地的纽带作用B.都体现了权利与义务的相互交织
C.两种制度都确立了森严的等级秩序D.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观察下面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组织机构关系”图,解读正确的有(     

①边区参议会、政府、法院并立制衡       ②边区政府委员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
③边区政权建设适应了土地革命的需要   ④边区政权建设是抗日民主制度的体现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7-10更新 | 2247次组卷 | 19卷引用: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分层作业)-【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学界均认为金人争正统的意识十分强烈。《金史》载,海陵王完颜亮曾说,"自古帝王混一天下,然后可为正统",实际上等于说,没有兼并南宋,就不能称为正统。金世宗声称"我国家绌辽、宋主,据天下之正",大定八年(1168年),他还在册命皇太子的《册命仪》中说:"绍中国之建储,稽礼经而立嫡。"金章宗组织了关于"德运"问题的大讨论,有人主张金朝直接继承唐朝的正统,但并未为大多数人所接受。金末,刘祁曾说显宗完颜允恭“高明绝人,读书喜文,欲变夷狄风俗,行中国礼乐如魏孝文"。

——摘编自赵永春《试论金人的中国观》

材料二   金朝统治者从黑龙江南下,力图取代宋朝建立大一统金王朝,他们徙都北京,修建了金中都。金中都遗址的考古发现证实,它已经具备了中华民族统一王朝都城的基本要素,正如范成大所指出的,金朝“国之制度,强慕华风,往往不遗余力”。

——摘编自刘庆柱《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与国家认同—关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文化认同的考古学解读》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金朝“争正统”的具体做法。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北魏孝文帝改革相比,金朝“强慕华风”的不同结局,并分析其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下图是中国古代官方户口统计数字图(部分),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正史户口统计数是绝对可靠的一手史料B.官方记载户口数与实际户口数存在差异
C.正史户口统计数必须与民间史料相印证D.官方统计数可以真实反映人口历史状况
2023-03-25更新 | 263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随堂练习B卷
8 . 1914年2月27日《政府公报》称:“考试任用之法,一时不能遽为施行,而任用之途稍广……故《文官甄别法》之规定,实属根据事实所必需之法律也。”下列各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考试任用之法”指的是第一部《考试法》
B.该时期的文官考试制度更具开放性和平等性
C.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落实了孙中山的思想主张
D.甄别的用意在于保持行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2023-03-24更新 | 280次组卷 | 4卷引用:考点巩固卷21官员选拔与管理-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洪武三十年(1397年),翰林学士刘三吾(1313—1400年)等主持会试,录取了52名进士,都是南方人。一时间北方举子联名上疏,怀疑作为南方人的刘三吾偏袒其老乡。朱元璋大怒,命令侍读张信等12人重新阅卷,要求增录北方落第举子入仕。但复阅者均认定此前的评卷并无偏差,建议维持原录取结果不变。朱元璋更加生气,下令将张信等20余人处死,刘三吾等人发配戍边,又亲自策问、阅卷,录取了61名进士,全是北方人。明朝宣德二年(1427年)则干脆取消了对进士的统一录取,改按地域分配名额,南榜分配60%,北榜分配40%,后来又增设了中榜,改为南榜55%,北榜35%,中榜10%。这就是明朝著名的“南北榜”(亦称“春夏榜”)案,其实这并不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科场弊案。

——摘编自张剑锋《用人为什么要五湖四海?》

材料二   科举“一切以程文为取留”,是注重公平与公正的考试制度,但科举并不仅仅是一种考试制度。科举与政治息息相关,多数政治家通过科场登上历史舞台。这就使得科举取士在注重考试公平的同时,还要注重政治上的公平。“南北榜”案并不仅仅是一场惩治科场舞弊案。

——摘编自王元林等《考试公平与区域公平的博弈——洪武丁丑会试南北榜案重新解读》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南北榜”案最终结局进行评析。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同治年间,浙江余姚举人杨乃武与葛毕氏(小白菜)被怀疑通奸杀夫。在审理时,知县刘锡彤受道听途说影响,认定二人有奸情,因而刑讯逼供迫使二人认罪。此案惊动朝廷,在数度更审后终获清白。该案由于其强烈的现实感,成为后世研究中最为吸引人眼球的作品。关于冤案的成因,可以排除因官员受贿制造冤狱的可能,造成冤案的真正原因是浙江各审案有关人员的渎职所致。无独立人格身份的小白菜在本案的司法过程中根本没有话语权,无法申冤,也是导致该案成冤的关键因素之一。究其根本,与当时清代法律制度乃至整个社会状况都有着紧密的关系,刑讯逼供和秘密审判为冤案的形成提供了制度基础。关于冤案平反的原因,首要原因是朝廷通过复查该案,敲打地方督抚,重振自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始逐渐衰落的皇权,进而改变内轻外重的权力格局。另外,该案还引起外国人重视,有某外使在总署中宣言:“贵国刑狱,不过如杨乃武案含糊了结耳。”反映出该案的昭雪也受到外国舆论的压力,有改善中国形象的考虑。此外,《申报》的跟踪报道和大肆宣传起了很大作用。正如一名外国学者说的,杨乃武案得以广泛传播并被证实为冤,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谢《申报》充满活力的记者们。

——改编自韩剑尘林晓凤《晚清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的学术史考察与反思》


解读材料中的信息,提炼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
2022-05-31更新 | 255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