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29 道试题

1 . 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外服是商族以外的方国,有很大的自主权,甚至还经常与商族处于战争状态。武王伐纣后,西周实行分封制,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这反映了西周分封制(     

A.保障了对地方权力的制衡B.加强了中央集权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加强了君主专制
2023-03-07更新 | 1677次组卷 | 19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3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戊戌变法期间,德国获悉《京师大学堂章程》中有聘任英文教习12人、德文教习1人的计划后,德国公使照会总理衙门,称这将会“损害中国的独立并使个别国家施加占优势的和不合理的影响”,要求增加德文教习名额。这一要求的实质是为了(     
A.缓和德英关系B.推广德语教育
C.维护中国权益D.争取在华利益
2022-10-27更新 | 3283次组卷 | 25卷引用:押第6题 晚清时期: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辽宁、黑龙江、吉林适用)-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辽宁、黑龙江、吉林专用)
3 . 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2019-01-30更新 | 8917次组卷 | 169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吉林省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B.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
C.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D.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
2019-06-08更新 | 9693次组卷 | 84卷引用:吉林长春市希望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九品中正制之中正官最初由各郡长官推举产生,晋以后,改由朝廷三公中的司徒选授。其中郡的小中正官可由州中的大中正官推举,但仍需经司徒任命。在一般情况下,州郡的大小中正官是由司徒举荐的现任中央官员兼任,有时,司徒或吏部尚书还直接兼任州的大中正官。据此可知(     
A.门阀士族势力较为强大B.君主的权力受到削弱
C.中央选举权利得到加强D.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强
2023-04-27更新 | 1473次组卷 | 16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如表是两则取自《商君书》的材料。这反映了当时秦国(        
《画策》“父遗其子,兄遗其弟,妻遗其夫,皆曰:‘不得(不打胜仗),无(勿)返’”
《赏刑》“富贵之门必出于兵,是故民闻战而相贺,起居、饮食所歌谣者,战也”
A.整体国家实力远超东方六国B.军队的战斗力及国家动员能力强大
C.变法得到广大民众普遍拥护D.国家政策深刻影响社会心理和行为
2023-04-21更新 | 1445次组卷 | 24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下表是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宰相人数
北宋(71)南宋(62)
高级官员208
中级官员1510
低级官员128
无官职记录2436
此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2018-06-09更新 | 10837次组卷 | 163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夏商周三代宗法制度的最重要特点是将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这反映了宗法制度(     
A.家国一体化的特征B.原始宗教的内隐性
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D.维护嫡长子继承制
2022-09-16更新 | 1582次组卷 | 2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甲午战争后,中国糖业由盛转衰,清政府着意扶植糖业发展,同洋糖进行抗争。1898年,户部建议江西等“种蔗之地,广植丰收,购机制造,则岁增之利无算”。1909年,四川总督赵尔巽派人赴日本考察新法制糖,预备回国后正式成立公司,后因辛亥革命爆发而罢。1929年,中国企业家发起国糖保护运动,国民政府给予这些企业家经营特权,并修改关税,保护原料糖进口。然而,由于时局动荡、国力不济等原因,中国糖业发展始终成效甚微。

——摘编自赵国壮:《东亚糖业史研究》

材料二江户幕府初期,日本多次派使节到中国学习制糖技术。明治初年,又从福建引入优良甘蔗品种。1895年,日本侵占中国的糖品生产基地台湾,以之为基础,加快制糖业发展。1906年,政府设立负责糖业调查、补助等事宜的糖业改良事务局。日本糖品产量增长了3倍以上。与此同时,日糖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不断扩大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

——摘编自(日)社团法人糖业协会:《近代日本糖业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中日两国糖业发展途径的相同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日两国糖业发展的不同结局及其启示。
2022-10-27更新 | 3099次组卷 | 12卷引用:押第18题 中国近代化(辽宁、黑龙江、吉林适用)-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辽宁、黑龙江、吉林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在苏格拉底看来,城邦最需要的是织工、农民、鞋匠和建筑工人;在这些人仍不能使城邦自给自足的时候,还需增加冶工、牧人、商人和小贩,这种设想蕴含着
A.专制主义理念B.自由主义精神C.法律至上原则D.小国寡民情结
2021-10-07更新 | 4902次组卷 | 44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长白山第二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