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这次改革使中国结束了沿用多年的银本位制度,建立了以纸币为主的新型货币体系,促进中央银行制度建设,是中国金融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开启了中国货币发行制度化的道路,同时也是中国与英、美、日等国际力量相互博弈的结果。”材料所指的事件是(     
A.1912年中华民国以银元为法定货币
B.1935年国民政府法币改革
C.1948年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
D.1948年华北人民政府发行人民币
2 . 政治制度是实现社会治理的重要保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礼记·王制》说:“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国君“为天子之同姓者十之六,天子之勋戚者十之三,前代之遗留者十之一,国中之卿大夫皆公族也,皆世官也”。

材料二: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终止。这一改变,是春秋战国时期贵族养士,聚徒讲学以及随之而来的处士横议之风逐渐发展的结果。它从政治结构上保证了大一统帝国的存在。

材料三:见下图



(1)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些政治制度?结合所学指出这些制度在巩固统治方面的作用。
(2)指出秦始皇“设职授官”的主要举措,分析这些举措对中国社会带来的深刻影响。
(3)观察下图,指出三省的不同职能,简要说明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是中央行政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标志。
2024-02-2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民族国家是世界体系的基本单元,也是国际关系的基本主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封建西欧……像英格兰、法兰西这些概念,基本上是一种地域概念……现代人脑子里的“民族”观念,在中世纪是很模糊的。同时,“国家”的概念也一样模糊……因此,人们说在中世纪西欧,只有领地,没有国家……事实上,如果说中世纪西欧有什么共同点,那就是它是个天主教大世界,天主教是所有人共同的身份认同。

——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

材料二   1648年签订的《西荷和约》等条约确定了国家主权和主权争端的解决方式。主权原则的确立,使得在国家林立的情况下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得到其他国家的承认和尊重,确保了国家的独立……民族国家继承和包涵了王朝国家的国家主权,因而它首先就是主权国家。拥有主权是民族国家的前提条件。一个没有独立主权的国家,不可能成为民族国家。

——周平《对民族国家的再认识》

材料三   辛亥革命终结了王朝的历史并开启民族国家的构建,作为现代民族的中华民族构建进入实践阶段,并与中华现代国家的构建相伴而行。一方面,为了适应民族国家体制对社会身份的要求,民族国家的构建过程对人口的社会身份进行了改造,将臣民转化为国民……2012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大后国家决策层便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017年党的十九大更加突出中华民族,并且将党和国家的重大问题皆围绕中华民族来加以论述。正是由于中华民族本身与国家的直接而有机的结合,中华民族的复兴与国家发展的未来目标直接等同,所以,国家发展目标可通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加以表述,并且要通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中华民族的建设及塑造来实现。

——周平《中华民族的再认识》


(1)据材料一,说明中世纪西欧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淡薄的原因。结合所学简述14世纪法国国王腓力四世为对抗教皇而采取的措施,并指出其对法国后世国家形态演变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扼要说明主权国家与民族国家之间的关系,结合所学,指出《西荷条约》等条约所形成的国际体系名称及其这一体系形成对解决国际争端的意义。
(3)结合所学,说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法律上如何将“臣民转化为国民”的,根据材料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新内涵。
2024-02-2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世界万国中行此法最早者莫如我,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之一大发明也。自此法行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自此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竞于学,此法之造于我国也大矣。”该学者评论的是我国古代的(     
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行省制
2024-02-2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学者钱穆先生曾将周代至明清的中国不同历史时期概括为封建社会、游士社会、郎吏社会、门第社会、科举社会、殖民化社会的六大“社会基准特征”。其中“门第社会”对应的历史时期应是(     
A.战国时期B.两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D.隋唐以后
6 . 西周姜尚曾提出民本思想,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系统的民本思想,例如孟子提倡“民贵君轻”。在秦汉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它仍是重要的官方意识。下列属于汉朝民本思想具体实践的有(     
①汉景帝三十税一   ②建立常平仓制度   ③宗族内设义田义学   ④赐给高龄老人鸠杖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西晋末年,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东晋和南朝为增加赋役,不时将侨居户口编入所居郡县户籍,称之为(     
A.编户齐民B.土断C.大索貌阅D.诸色户计
8 . 有史料记载中国古代某一官员的职能:“周行郡国,省察治政,黜陟能否,断理冤狱”、“课第长吏不称职者为殿,举免之”。据此判断,这一官职可能是(     
A.秦朝的监御史B.汉代的刺史C.宋朝的知州D.明朝的宦官
9 . 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藩镇类型

数量(个)

官员任免

赋税供纳

兵额与功能

河朔型

7

藩镇自擅

不上供

拥重兵以自立

中原型

8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防骄藩

边疆型

17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守边疆

东南型

9

朝廷任命

上供

驻兵少防盗贼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2024-02-21更新 | 80次组卷 | 122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除战时与予敌对之国家之人民外,一切商人,倘能遵照旧时之公正习惯,皆可免除苛捐杂税,安全经由水路与陆路,出入英格兰”(13世纪颁布)。上述材料说明(     
A.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B.英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
C.以法律的形式对王权予以限制D.英国进入了议会君主制时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