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传统文明的法是依托君权构建的,其考虑的首要问题是“统治”,而不考虑以“法治”限制君权的问题。所以君权要高于国法,法是君王之法,也就是“王法”。与之相应的是,所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也只是讲到王子,而不是“朕”或“寡人”。由于“国法”是君主统治的手段,故而刑法重于民法,治吏重于治民。因而可以说,中华文明的法基本上是“政法”或为政治服务⋯⋯从夏、商、周到秦汉,建立在“血统”上的家法、宗法和国法之间的联系不断固化,从而形成了传统文化中天理、人情与国法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另外,“礼”与“法”在本源上是一体的,其核心表现为“恭行天理、执法原情”“家族本位,伦理法治”等。

——摘编自王鸿生《历史的瀑布与峡谷》

材料二   法律始终把它的作者的世界图景包含在抽象的形式中,而每一历史的世界图景都包含一种政治经济的倾向,这种倾向依据的不是这个人或那个人所想的事物,却依据的是事实上掌握政权并因之掌握立法的阶级所实际打算造成的事物。每一种法律都是由一个阶级以大多数的名义建立起来的。

——摘编自(德)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著,齐世荣等译《西方的没落》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法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对材料二中某一观点进行论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诸子异说,辩驳之风盛行,其中儒法之礼与法、德与刑对立。然而,战国末期儒法合流的取向巳初露端倪,这在《管子》和《荀子》那里已有所反映。……但西汉自立国以来,随着儒家地位的不断回升以及儒法双方某些内在因素的相近性,儒法在政治实践的过程中既相互冲突又彼此靠拢,最终演化出了一些新的事物,如儒家化的法律等,对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及其运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刘宝村《秦汉间的儒法合流及其影响》

材料二   汉初从秦暴虐酷刑、二世而亡的教训中,得出“刑罚积而民怨背,礼文积而民和亲”的悲剧总结。在沿用秦所建立的法律制度框架基础.上,将儒家的伦理道德引入法律,改变了秦律的残忍冷酷。董仲舒是西汉中期以后礼法融合的重要理论奠基人物,他构建了一套融合礼与法的天人感应宇宙论哲学基础,从理论上解决了礼法融合的障碍。董仲舒的学说为经义决狱开启理论合理性,并为后世统治阶层构建更为完整的德主刑辅法制模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董仲舒大力倡导的“春秋决狱"有力地促进了法律伦理化的司法审判实践。开始了后世引礼入法、引经决狱的潮流,启动了法律儒家化过程。

——摘编自寇纪元《从儒法论争到儒法融合:我国儒家法传统的形成及现代思考》


(1)根据材料指出秦汉时期儒法关系的演变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进这种演变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趋势加以简要评析。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发生于1873年的浙江省余杭县。小白菜的丈夫患病后不治身死,婆婆怀疑小白菜与杨乃武合谋毒害其子,于是请人写诉状递进余杭县衙。余杭知县刘锡彤徇私报复,便诬指杨乃武“夺妇谋夫”,酷刑逼供、屈打成招,小白菜以“谋杀亲夫”之罪名被拟凌迟处死。杨乃武被污蔑为“通奸杀人”,获罪斩首示众,并报杭州知府定罪。知府以此定罪报浙江按察使署,浙江巡抚草率从事,维持原判上报刑部。《申报》是英国商人于1872430日在上海创办的中文报纸。该案发生5个月后,《申报》在1874116日刊登《记余杭某生因奸谋命事细情》。此后连续3年,《申报》都跟踪报道(直到1877411日)该案件,其舆论监督最终促使清朝当局为“杨乃武与小白菜”平反昭雪,制造冤案的各级官员均受到惩处。

——摘编自张艳红、谢丹《近代媒体舆论推促司法公正个案分析——以〈申报〉“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报道为例》


根据“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的经过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晚清中国社会的变与不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50年,德国各地已出现了大量矿业、纺织,机器制造业、冶金等职业学校。同年,对地方工业学校进行改革,制订出全国统一的标准。根据这个标准,建立了统一的中等工业专门学校,并在教学内容方面增设了力学,化学实验等实习课程。1870年,进一步将工业学校改为3年制,又增加了测量学、机械设计等课程。同时,联邦宪法还规定工厂所在地要建立补习学校,农村农闲季节也要开办各类学校,训练农民的生产技能。1890年召开教育会议之后,电力等科学技术教育在德国受到了更大的重视。19世纪晚期,英国开始模仿德国,着手本国的职业教育改革。

——摘编自楚汉《近代德国教育改革述评》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德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德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
2023-11-24更新 | 19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湖南卷)
5 . [古今西藏地方治理]

材料一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清廷在击退廓尔喀侵略后,对西藏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进行重大改革。规定“驻藏大臣督办藏内事务”,地位“与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平等”;前、后藏的噶卜伦以下的各级地方官员和管事喇嘛的选任,由驻藏大臣会同达赖、班禅共同简选;所有当地政教事务,“事无大小,均应禀知驻藏大臣办理”;达赖、班禅以及其他大呼图克图转世的“金瓶掣签”仪式的举行,要受驻藏大臣的监视,然后呈请中央批准,方为有效。其他如审查财政收支、主持对外事务、春秋巡边等,也都由驻藏大臣经管。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建国初期,西藏地区曾是两种政权并存,经过长期曲折复杂的斗争,逐步过渡到区域自治。根据和平解放西藏的《十七条协议》,一方面规定对于西藏现行的政治制度和西藏地方政府,中央不予变更;另一方面也规定,有关西藏国防、外交等重大事宜,由中央驻西藏的代表统一管理,同时在昌都地区已成立了具有人民民主政权性质的人民解放委员会。1956年4月底,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在拉萨宣告成立,从而完成了西藏实行区域自治的一个重大步骤。西藏自治区在1965年9月1日正式设置。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和新中国治理西藏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今中央政府治理西藏的历史意义。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进入20世纪后,国际组织有了较大发展,国际社会的集体安全制度开始受到重视。第一次世界大战极大地破坏了国际法,使国际法面临严重危机。然而,国际法并没有消亡,它仍然随着国际关系的演变而继续发展。国际联盟体系的建立,标志着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常设国际法院的诞生,这是国际司法制度的一种进步。开始出现的广泛强制仲裁体系,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早在1920年,国联行政院的一个决议就表明,国联成员国中立的概念并不符合如下原则:所有成员国在实施针对盟约违反国的行动方面有合作的义务。1934年,国际法协会通过了《非战公约》的解释条款,并指出,在交战双方都违反该公约的情况下,可以免除中立国的传统法律义务。

——摘编自杨泽伟《国际法发展的历史分期》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国际法,虽然规定了禁止侵略战争,但是它既没有设立有效防止战争的机制,也没有详细规定发动和进行侵略战争的责任。在二战进程中,同盟国开始着手制定追究侵略责任、严惩反和平罪行和战争罪行以及反人类罪行的规范,并建立实施了这些规范的机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国际组织的大量涌现,特别是联合国的成立,国际组织的国际法主体资格问题,得到了各国政府和国际法学者的普遍认同。由于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海洋法、航空法、空间法和国际人道法等方面的发展,传统战时中立的权限已经发生了变化,有些方面扩大了,而另外一些方面则受到了限制。与现代国际法中的《国际联盟盟约》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宪章》中的集体安全制度有了显著的进步。国际法院于1946年在海牙设立,国际法院的裁判实践,对国际争端的解决与国际法的发展有较大影响。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以来,国际法院的判决基本上反映了国际正义力量的主张,其咨询意见也常被当作国际法的权威解释广泛引用。

——摘编自杨泽伟《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现代国际法发展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法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对现代国际法的影响,并谈谈你对国际法的认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民族古已有之,民族主义则是伴随18世纪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建立的产物,是一种“现代现象”。“民族主义”一词,最早见于15世纪的德国,1836年首次被列入《牛津词典》,19世纪中叶开始被频繁使用。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民族主义是近代欧洲历史上的一种现象……直到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开始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时,才呈现其近代的形式”。目前,很多学者比较认可英国学者厄内斯特·盖尔纳的民族主义定义。他认为:“民族主义首先是一条政治原则,就是认为政治的和民族的单位应该是一致的。”“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情绪或者一种运动,可以用这个原则作最恰当的界定。民族主义情绪是这一原则被违反时引起的愤怒感,或者是实现这一原则带来的满足感。民族主义运动,是这种情绪推动的一场运动。”

“人们谈及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很多都是直接从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开始,而不是从它的更远的中世纪源头开始的”。它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在历史中孕育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日益壮大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其提供了最初的动力;伴随经济发展而来的是思想的解放,文艺复兴运动使人们摆脱神权,追求人权,为民族主义的产生准备了思想武器;当经济与政治条件都具备后,以法国大革命为标志建立的民族国家催生了最初的民族主义。

在英、法、美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影响下,随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民族及民族国家的观念传遍欧洲,并随着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而传播到世界,民族主义由此获得了广泛的影响,具备了全球性的意义。

——摘编自宋新伟《民族主义在近代西方的缘起和蜕变》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任选一个角度评述欧洲近代“民族主义”。(要求:评述角度明确,论据充分,所用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3-11-19更新 | 103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在公元前111年平定越地和西南夷后,设立了南海、苍梧等17个郡。开始也是“一用汉法,以新改其俗”,但是此后便改为“初郡”,“且以其故俗治,毋赋税”。汉朝对西域治理采取了班超“宜荡佚简易,宽小过,总大纲而已”的建议。对羌族的治理也是“临事制宜,略依其俗……防其大故,忍其小过”。在汉朝商议如何处理海南岛的珠崖郡反叛时,大臣贾捐之就从内地与边疆的文化意识形态和社会习俗差异出发,认为“骆越之人父子同川而浴,相习以鼻饮”。最后,“因俗而治”的羁縻政策战胜了郡县制。

——摘编自陈跃《“因俗而治”与边疆内地一体化——中国古代王朝治边政策的双重变奏》

材料二   王桐龄先生强调:“汉族无种族界限,对于外民族之杂居内地者,例与之通婚姻。在汉族全盛之时代汉唐有然,在汉族战败时代之两晋南北朝亦莫不如此”;“汉族无种族界限,对于外民族之杂居内地者,照例与之合作”。吕思勉先生强调:“汉族以文化根柢之深……兼容并包,一视同仁,所吸收之民族愈众,斯国家之疆域愈恢。”《论语·颜渊》中提到,在有教无类思想的指导下,汉人对外民族族群施以“教化”,认为“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汉族由于对其他周边民族的偏见和歧视较少,所以在面对不断内迁、通婚的周边民族时能将其与中原王朝的国民同等对待。并且,中原王朝统治者为了统治需要,还大量重用其他民族的优秀人士。这种无歧视的思想再加之当时中原先进的农耕技术和文化,使中原王朝能不断吸收其他民族成员,而其他民族在被中原文化吸引的同时,能逐渐承认并且肯定中原文化。

——摘编自张娟《从匈奴的迁徙看匈奴对中原文明的认同过程》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治边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汉民族对待周边少数民族的态度,并说明其影响。
2023-11-18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奏折制度是清代独有的文书制度。阅读下表,对清朝奏折制度评价合理的是(       
   康熙朝部分满文朱批奏折
奏折朱批
山西巡抚噶礼康熙三十九年九月十三日奏折朕体安善。山西地方除平庸者外,文武官员谁居官好?声名不好者为谁?
山西巡抚噶礼康熙四十三年八月初三日奏报官员操守折知道了。此文断不可留
陕西巡抚鄂海康熙四十四年五月初九日奏报夏粮收成折知道了。麦、粮、面价及一两银兑换几个钱,著写明顺便奏来
云南巡抚吴存礼康熙四十九年具奏请安折朕体安。近日起居饮食颇佳,弓马如旧。每日修书不肯闲住,此朕之最乐之事
直隶总督赵弘燮康熙五十九年六月初九报告保定郡城地震折四边远处,再察速报

—摘编自关孝廉《清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刍议》、赵鸿飞《略论康熙朝朱批奏折的史料价值》

A.主要目的是笼络地方官员B.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C.为康乾盛世提供行政条件D.体现了统治者“民本”思想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行政方面,要求绝对统率和指挥自中央朝廷到地方各级行政系统以及一切官吏,要求各系统各部门彻底根据皇帝的意志和指令办事。一切由皇帝发出的诏、诰、敕、旨、上谕、朱批等,都具有绝对权威的意义,不允许有任何抗拒、违犯、异议。为此,明清两代都对官制作过重要的改变,对指导各级国家机关进行工作的各种典章和通例,作过频繁的修订补充。任用、奖惩和升贬文武官吏的人事权由皇帝亲自掌握,以各级官吏作为主要监管对象的监察工作一再得到加强。

——摘编自孙景峰、李金玉等著《正说明朝三百年》等

材料二   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终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有学者将此称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我看是恰如其分的。我们看到,辛亥革命政权转移等一切重大政治议题,都经过了国会,没有打大仗,减少了流血,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

——摘编自袁刚《国会和辛亥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述中国版“光荣革命”的特点。
2023-10-19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德成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