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6 道试题
1 . 下面为我国古代不同时期地方行政区划变化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朝代地方行政区划
秦朝郡一县
汉朝州一郡(国)一县
唐朝道一州一县
宋朝道(路)一府、州、军、监一县
元朝行省一路、府一州一县
明朝省一府一州一县
清朝省一府、直隶州一县、散州
A.一级行政单位变化较小B.州的行政地位不断提升
C.划界原则依据山川形便D.县的行政地位十分稳定
2024-05-11更新 | 28次组卷 | 25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金沙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文官制度法”。根据这个法案,美国政府形成了“两官分途”,政府官员分为具有党派立场的政治官员和不受党派力量控制的中立事务性官员,后者在美国政府中所占比例一开始只占10%,1930年占80%,1970年达到85%,此后一直在85%上下徘徊。美国政府“两官分途”的形成(     
A.削弱了精英政治的影响B.缓和了两党之间的矛盾冲突
C.有利于公共行政的稳定性D.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2023-11-19更新 | 34次组卷 | 85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金沙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两汉实行州郡推荐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取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鉴别官员的道德水平B.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C.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2023-11-16更新 | 58次组卷 | 37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时间事件
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乃立九品官人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
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
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始置武举

材料二   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升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至唐的选官制度及相应选官制度的选官标准?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的影响。
5 . 《元史·百官志》载:“录事司,秩正八品。凡路府所治,置一司,以掌城中户民之事……若城市民少,则不置司,归之倚郭县。在两京,则为警巡院。”由此可见,元代(     
A.依民户状况对城市进行分类管理B.政府财政倚重城市税收
C.城市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快D.城市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6 . 截至2003年年底,西藏自治区共有1700多处藏传佛教活动场所,住寺僧尼约4.6万人,教职人员26000多人;宁夏回族自治区共有清真寺3500多座,教职人员5100人。这说明我国(  )
A.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
C.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
D.民族文化认同感得到增强
2023-09-19更新 | 285次组卷 | 22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宋朝史料记载了宋神宗对当时北方民族政权的担忧:“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比之汉、唐,最为强盛。”在这一压力下,宋神宗(     
A.任用范仲淹实行“庆历新政”B.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C.接受杨炎建议,实行两税法D.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纸币
8 . 对如图所示的两幅魏晋壁画解读合理的是(       

A.经济重心南移B.农业生产恢复
C.社会分工扩大D.民族交融加强
9 . 按照西欧的封建原则,每个自由人都可以召集他的封臣组成一个法庭,以处理封臣间的纠葛,处分违法者并收取罚金。具有封土的贵族都有庄园法庭之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其中,大部分是保护封建主利益的,只有一小部分案件涉及有人违反全村利益,不遵守公共规则。这表明,当时西欧封建国家(     
A.司法权力独立于行政权力之外B.具备了民族国家的特征
C.封君封臣之间权力与义务模糊D.权力分散且王权较软弱
2023-09-04更新 | 606次组卷 | 10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10 . 李慕白于1958年所作的《边收边种》(如图所示)将女性作为主要描绘对象,画面中挽起裤脚的女子站在水田中,长期劳作使女子小腿和手臂呈现出肌肉线条美,齐耳短发也为女子增添了灵动感。这一绘画(     

                         
A.彰显了健康向上的审美趋向B.反映了土地改革运动的进程
C.折射出当时浮夸现象的盛行D.表明女性是农村劳动的主体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