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28 道试题
1 . 武则天时援引“北门学士”参预重大诏敕的撰拟工作。唐玄宗时“选朝官有词艺学识者,入居翰林,供奉敕旨。”唐宪宗时以宦官为枢密使,与宰相“共参国政”。这些变化实质上反映了(     
A.三省运行机制退化B.社会重学风气浓郁
C.宦官擅权现象严重D.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钱穆先生评价孝文帝改革“凡历史上有一番改进,往往有一度反动,不能因反动而归咎改进之本身……魏孝文卒后,鲜卑并不能继续改进,并急速腐化,岂得以将来之反动,追难孝文!”他的评价(     
A.采用了二重证据法B.体现了客观辩证的思想
C.选用了多类型史料D.摒弃了后世的否定看法
3 . 唐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元朝设立了宣政院统辖吐蕃事务;清朝推行“改土归流”,维护西南地区的安定。据此可知,唐至清朝的边疆治理措施(     
A.强化了边疆的军事管理B.贯穿了“大一统”思想
C.确立了因俗而治的方针D.消除了边疆地区的隐患
4 . 户籍制度自秦汉以来便与土地制度、赋役制度形成三位一体,明清时期却走向与土地制度、赋役制度分离。这一变化反映了(     
A.人身依附控制减弱B.基层治理的失控
C.赋役征收对象扩大D.贫富差距的缩小
5 . 在雅典陪审法庭开庭时,贪污公款的官员向陪审员鞠躬,可怜地恳求说“怜悯我吧,我求求你”;在法庭辩论的过程中,有人感叹自己穷苦,有人把孩子带到现场……最后这些人往往赢得了官司,这种判决在雅典十分常见。这反映出古代雅典(     
A.陪审法庭是最高权力机关B.贪污腐败现象普遍
C.公民与权贵之间矛盾激化D.民主制度存在缺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万历新政十年间,张居正主持国政推行一系列经济、政治等方面的整顿和改革措施。《明史》记载:“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张居正的这些举措(     
A.使得特务政治横行无忌B.削弱中央和地方的守旧势力
C.利于提高行政办事效率D.对制约相权起到一定的作用
7 . 秦代选官主要实行军功入仕,军功以在前线杀敌多少来计算。汉代选官主要实行察举制由地方官在辖区内考察人才并推荐给中央,被察举的人必须品德高尚、学识才干出众。这反映了(     
A.入仕通道趋向多元化B.中央集权不断弱化
C.治国理念的显著变化D.选官的客观性增强
8 . 13世纪中期,在收成不好的时候,英国一些主教会赠给穷人每天1/4便士和所需要的鞋子。在伦敦,教士会为短期失业者和即将成年的孤儿提供职业培训服务。这表明,这一时期的教会(     
A.权威高于世俗王权B.核心任务是社会救济
C.积极参与社会治理D.顺应工商业发展需要

9 . 清朝康熙时期宣布“盛世滋丁,永不加赋”,被传统社会视为一大“仁政”。但有学者认为,这样的财政政策是严重缺乏弹性的,只能配合着日趋保守的国家职能定位。这一观点(     

A.否认了赋税改革的积极作用B.全面批判了传统的儒家思想
C.有助于理解清朝的统治危机D.揭露了轻徭薄赋的虚伪本质

10 . 宋代的乡、耆、都保等乡村组织被赋予了催征赋役、维护治安、处理公共事务的职责,它们也被乡民看作是国家的代表。宗族内的规约需要得到国家的认可和保护。据此可知,宋代(     

A.基层管理组织呈现多元化特征B.国家权力对乡村社会强力渗透
C.乡村社会自我管理机制较完善D.中央治理和地方管理有效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