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4 道试题
1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51年10月解放军入藏,1952年成立西藏军区。中央人民政府坚持“慎重稳进”的方针和极为宽容的政策,针对西藏长期受到神权统治的影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级组织和工作人员开展了耐心细致的群众工作,赢得了爱国上层人士、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西藏和平解放初期,进藏人民解放军和工作人员提供通过免费医疗和消除传染疾病、兴修水利、架桥修路、抢险救灾、发放无息贷款、赠送良种农具、放映电影、以工代赈等方式,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开展了艰苦细致的工作。1959年3月开始,中央政府果断决定解散西藏地方政府和彻底平息叛乱,同时坚决放手发动群众,实行民主改革。在80万人口的农业区、28万人口的牧业区,采取不同措施废除封建特权和农奴制度。在城镇发动群众开展反叛乱、反封建制度、反封建剥削、反封建特权和减租、减息运动等,保障了城乡供应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成功的原因。
2024-05-21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高三下学期高考四模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兴起乡村建设运动。为复兴日趋衰落的农村经济,实现“民族自救”,一批知识分子到农村建立实验区,从事以兴办教育、改良农业、流通金融、提倡合作,改善公共卫生和移风易俗等为主要内容的乡村建设实验。据统计,20世纪30年代,成百上千的城市知识分子来到农村,或担任民众学校的老师,或指导农民防治病虫害。他们自下而上,努力使中国农民摆脱贫困愚昧,推动农村走向现代化。但作为乡村主体的农民并不太欢迎乡建工作,号称“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开会时有技术人才,有地方、中央政府的人,有教育界的人,但乡村农民的代表几乎没有。抗战开始后,有些乡建工作者辗转至后方,继续其未竟之事业。然而,作为一场大规模社会运动的乡村建设还是结束了。

——摘编自阎明《深入民间:近代中国的乡村建设运动》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英国提出了“保护性治理”的乡村振兴理念。为限制城市的“破坏式”扩张,20世纪上半叶,英国政府先后出台《限制带状发展法》《绿带法案》,通过空间规划解决农村土地占用矛盾并促进城乡融合。同时,为应对农产品短缺,英国政府又先后颁布《斯科特报告》与第一部《农业法案》,制定了一系列限制城市过度蔓延、支持农业补贴、扶持农业有序发展的规划方案。20世纪中叶之后,随着居民对高质量生活环境的需求日趋强烈,乡村政策制定的目标逐渐转向“乡村生态保护与社区生活质量的平衡发展”。英国政府努力推进农业的规模化与市场化经营,鼓励地方社区和志愿组织积极参与,形成“政府—社区组织—积极分子”合作共治。

——摘编自武小龙《英国乡村振兴的政策框架与实践逻辑》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乡村建设运动与20世纪英国乡村建设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英国乡村建设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谈从20世纪中英乡村建设中得到的启示。
3 . 雅典最后一次放逐发生在公元前417年,互为政治对手的阿尔西比亚德斯与尼西阿斯联手将希帕波鲁斯放逐。雅典人对于这一结果感到愤怒,不仅是因为代表平民利益的希帕波斯被放逐,更是政客对整个投票过程的操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古代雅典(     
A.贵族特权遭到严重削弱B.公民有较强的政治意识
C.公民大会掌握实际权力D.政客受制不能恣意妄为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初.英国城市“日益严重的饥饿、贫困、健康、法律和秩序的问题,使地方政 府陷入难以忍受的极度紧张中”。1829年.伦敦大都市警察厅在伦敦正式创建,标志着英国近代警察制度正式诞生。1835年的《市自治机关法》责成每个自治市从选举产生的市议会议员中选出一个市治安委员会.指派足够数量的警察负责城市治安秩序。新警察被赋予了多重角色:打击犯罪的战士、和平秩序的保护者、福利机构及道德牧师:还充任起道德居间人,界定高尚与粗鲁或不体面的范畴,并担任邻里生活的仲裁者.都市公共空间的管理者的角色。警察机构还从组建之初就采用了“赞同式警务”,用“威望”而非“权力”来武装警察。 迫使他们要依靠民众的支持来执行警务。“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伦敦警察在控制民众骚乱中的确成绩卓著”。“凡英属或曾是英属殖民地的国家和地区,其警察制度莫不受到英国 的影响”,新警察制度传播到法国等国。

—— 摘编自刘锦涛《试论英国创建近代警察制度的历史功效》

材料二1898年.湖南按察使黄遵宪首次将近代欧美的警察制度引进中国.建立了近代中 国第一个专门的警察机构——湖南保卫局。总局设有士绅充任的会办一人,议事士绅十余人,总局的最高长官总办也是由议事士绅公举。该局后被清政府勒令废除。1902年,袁世 凯在天津设立的天津警察总局,取得了一定成效。因此,清政府下令各省仿照直隶普遍推行新式警察,“不准视为缓图,因循不办”。但绝大多数的督抚只是虚应故事。直到清亡前夕, 各地方警察制度的差异仍然较大。晚清警察最初的制度定位过度强调对国家安全与社会秩序的维护,忽略了对公民权利的保障。

——摘编自刘琳璘《清末维新运动与中国近代警察制度的生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近代警察制度创建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英国警察制度与晚清警察制度的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5 . 秦国的“道”是设置于少数民族地方的县级政区,它由中央派官和部落君长联合治理。秦统一后,更多的少数民族区域不断被纳入版图,但朝廷并未广设“道”进行管理,而更多的是直接设县。这表明秦(     
A.对地方加强直接管控B.边疆华夏认同意识的增强
C.治国理念的急剧转变D.新统治区民族交融的实现
6 . 东汉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科,郡国守相进行察举,主要根据乡党的声望,称为乡举里选。随着地方豪族势力的发展,封建国家的行政组织日趋瘫痪,乡党舆论逐渐被官僚家族(同时又是豪强)所支配。这一变化导致东汉时期(     
A.地方长官失去举荐人才的权力B.门阀政治的逐渐形成
C.门第族望成为选官的主要依据D.九品中正制正式确立
7 . 1950年,政务院发布《关于救济失业工人的指示》,要求对失业现象最为严重的上海、南京等地建立失业工人救济处,拟定救济计划和预算;1951年,政务院颁布《劳动保险条例》,经1953、1956年两次修订,适用于全国范围所有企事业单位和职工。这说明(       
A.劳动保障从应急性救济走向制度化B.全覆盖社会保障体系形成
C.中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正式建立D.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8 . 中国古代王朝与朝贡国交往时,主张“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以“中国既安,四夷自服”为上策,反对“穷兵黩武,敝中国以事四夷”。据此可知,古代中国致力于(       
A.建构稳定的天下秩序B.传播先进的中华文明
C.追求丰厚的经济利益D.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9 . 贾谊《新书·忧民》载:“民三年耕而余一年之食,九年而余三年之食。”汉代政府规定,壮丁,二十岁开始受田,可以独立谋生,但到了二十三岁才开始服兵役。由此可见,这一规定(       
A.满足了军事和战争的需要B.得益于国家的统一与稳定
C.表明了农业生产水平低下D.兼顾了经济与道德的考量
10 . 武则天时援引“北门学士”参预重大诏敕的撰拟工作。唐玄宗时“选朝官有词艺学识者,入居翰林,供奉敕旨。”唐宪宗时以宦官为枢密使,与宰相“共参国政”。这些变化实质上反映了(     
A.三省运行机制退化B.社会重学风气浓郁
C.宦官擅权现象严重D.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