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自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当时罗马公教以教皇为首,利用宗教在中世纪的欧洲逐渐形成一种统一的精神象征,维持着欧洲的统治秩序。而到14、15世纪,欧洲的英、法、西班牙等国君主和平民日益把教皇看作外国人。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经济发展增强了民族意识B.人文主义者大胆揭露教会的腐败
C.科学发展破除了对神学的迷信D.德国宗教改革冲击了教皇的权威
2021-10-27更新 | 348次组卷 | 46卷引用:江西省信丰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复习卷(二)历史试题
2 . 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紧急救济法》,1935年又通过了《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这说明,罗斯福政府为克服危机而力图
A.将临时救济与制度保障相结合
B.将紧急救济与促进就业相结合
C.将促进生产与刺激消费相结合
D.将以工代赈与维护稳定相结合
2019-08-12更新 | 479次组卷 | 32卷引用:江西省南城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复习测试历史试题
3 . 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 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 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
(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
2019-01-30更新 | 4931次组卷 | 95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西鹰潭一中高一11月考历史试卷
4 . 美国试图通过某项协定,用新型的金本位来达到贸易自由化,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以此协定为基础所建立的是
A.北美自由贸易区B.世界贸易组织
C.布雷顿森林体系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019-01-30更新 | 2918次组卷 | 51卷引用:江西省南城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复习测试历史试题
5 . 唐太宗曾问负责《起居注》的史官褚遂良:你近来主持写《起居注》,里面记了些什么呢?我可以拿来看看么?褚遂良回答道:现在的《起居注》,就像古代史官记录君主的言行一样,左史记言,右史记行,完备无漏地记下好的和坏的,就是希望君主不做非法的事,还没听说过君主可以自己随便拿去看的。据此可知
A.唐代君主专制制度尚未成熟
B.《起居注》客观地反映了君主言行
C.史书编撰传统有效制约君权
D.古代官僚在职权上有一定的自主性
6 . 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思维能力。下列对历史叙述中所反映的历史事实辨别正确的是

历史叙述历史事实
A亚里士多德说:公民们都应遵守一邦所定的生活规则,让各人的行为有所约束,法律不应该被看作(和自由相对的)奴役,法律毋宁是拯救。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B西塞罗认为:正义只有一个,它对所有的人类社会都有约束力,并且它是基于一个大写的法,这个法是运用指令和禁令的正确的理性。这个法是维护自由人利益的万民法
C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D尽管罗马法律在妇女继承财产上做了严格限制,但一些聪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的漏洞……随着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妇女们也开始占有大宗财产。……许多妇女管理着家庭的财政事务和大地产。妇女的财产占有体现公民法的灵活性
A.AB.BC.CD.D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帝国时期,大量法令、条例和契约由没有任何个体自由观念的皇帝强制实行,决策权与执行权并没有分离。正是因为没有成文法,从君主意志出发的行政准则,才会贯彻一中道德秩序、礼制以及圣旨。

材料二   成文法从原则上保障每一个人的权利,直到1900年后,它才被采纳。法制改革运动肇始于清末“新政”,当时清廷设立法部,建立独立的终审机关大理院,创立新型的现代法院系统,通史废除肉刑,构建现代监狱体系,拟定刑法、商法和民法,并起草宪法。清廷于1904年奏准颁布了《公司律》,这并不比英国和德国于19世纪60年代实行的同类法典晚多久。1911年之后,法官的独立性在理论上有了保障,而政府的行政和司法职能正式分离,刑法做了普遍修改,并被强制实行。民法内容不断丰富,最终在1929年颁布了《民法典》;1935年,一部新的刑法生效。从以上可以看出,政府持续致力于司法改革是受到了他国模式的极大激励。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各项法律分类清晰明确,与受过良好职业训练的律师和法官制定的别无二效。

——摘编自(荷兰)冯客《简明中国现代史1912——1949》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述中国传统法制与现代法制的特点。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传统法制向现代法制转型的原因。
8 . 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机,亦问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
A.清朝内阁权利得到加强B.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C.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D.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
2018-06-09更新 | 9056次组卷 | 152卷引用:江西省丰城九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梁启超认为,秦代实行专制,与秦始皇“夷六国”“扫封建”而设郡县密切相关。“有郡县,然后土地人民直隶于中央政府,而专制之实乃克举。亦惟以如此广漠辽阔之土地,而悉为郡县以隶于中央政府,则非大行专制不能为功。中国自周末贵族政治澌灭,失去限制君权的阶级,致使专制政治不断得到加强。权臣于国有利有病,但对于君主则病多于利,故欲行完全专制政体之君主,无不摧灭之”。

——摘编自张昭军《“中国式专制”,抑或“中国式民主”》

材料二   自武帝以来,中国政府之组成,既不在于贵族,亦不出于军人,而为一种建立于民众信托之上之“文治政府”。盖操之于非宗教、非封建、非专制、非商业资本之另一中层阶级之手。此即后世之所谓“乡绅”与读书人,此即封建时代“士”者之化身。

——《钱宾四先生全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认为中国古代实行君主专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众信托之上之‘文治政府’”的含义及形成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治政府”,对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赵翼《二十二史札记》(南朝多以寒人掌机要项)中提到:“高门大族,门户已成,令仆之司,可安流平进,不屑竭知尽心,以邀恩宠。且风流相尚,罕以物务关怀,人主遂不能籍以集事。于是不得不用寒人……”现象,由此推断
A.九品中正制被彻底抛弃
B.统治者实行了新的选官制度
C.士族门第不再是选官标准
D.统治者被迫重用庶族地主
2017-11-16更新 | 889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