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从1901年清政府着手改革考试制度,到1906年废除科举考试之前,清政府兴办学堂,并制定种种规定,如大学毕业生被授予进士功名、高等学堂毕业生被授予举人功名、中学堂和高等小学堂毕业生被授予生员功名(秀才)等。这说明该时期(     
A.科举制的公平得到社会认可B.中国教育改革实现了平稳过渡
C.改革满足了民众的利益要求D.中国教育改革新旧杂陈的特点
2 . 有学者在谈论某一体系时指出,美国不可能同时实现以下两个条件:既向世界供应充足的美元,又使其黄金储备维持在满足黄金可以兑换承诺所要求的水平。该学者谈论的体系可能是(       
A.维也纳体系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C.雅尔塔体系D.布雷顿森林体系
3 . 下表为南京国民政府进口税率的调整表。它的调整(       

时间

税率

1928年

分为7级:7.5%、10%、12.5%、15%、17.5%、22.5%、27.5%

1930年

分为12级:5%、7.5%、10%、12.5%、15%、17.5%、20%、25%、30%、35%、40%、50%

1933年

分为14级:5%,7.5%、10%、12.5%、15%、17.5%、20%、25%、30%、40%、50%、60%、70%、80%
A.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程度
C.真正实现了国家关税自主权D.摆脱了经济危机的影响
4 . 宋代《庆元仓库令》篇幅庞杂,其涉及仓储管理的广度与深度大大超出前代,其条文共145条,特别是在上供、封桩、点磨、鼓铸、场务和籴买粮草等方面规定非常细致。就《庆元仓库令》的内容设置来看,其本质意图在于(     
A.解决积弱积贫B.顺应货币经济C.加强中央集权D.完善仓储体制
5 . 东汉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科,郡国守相进行察举,主要根据乡党的声望,称为乡举里选。随着地方豪族势力的发展,封建国家的行政组织日趋瘫痪,乡党舆论逐渐被官僚家族(同时又是豪强)所支配。这一变化导致东汉时期(     
A.地方长官失去举荐人才的权力B.门阀政治的逐渐形成
C.门第族望成为选官的主要依据D.九品中正制正式确立
6 . 隋唐时期,文才、辩才类的妇女事迹在正史中基本绝迹,而在“礼教”“贞节”“孝义”三大类中,妇女的人数、事迹相较于前代都有增加。这表明隋唐时期(     
A.史学评论具有多元性B.政府更加注重伦理教化
C.理学影响进一步扩大D.妇女阶层文化素质下降
7 . 开国大典前一天,周恩来对外事组强调: “遗留在中国的外国使领馆……(中国政府)均不承认其外交地位。今后的建交工作,要通过谈判进行,要他们表明与台湾断绝一切外交关系,我们才予承认。”这反映了当时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A.“求同存异”B.“一边倒”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另起炉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877年—1879年,清政府在台湾和天津架设了军用电报线,到1902年,陆续建成多条电报线。此举旨在(       
A.推动中国通讯近代化发展B.抵制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
C.促进地区间的交流和联系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
9 . 户籍制度自秦汉以来便与土地制度、赋役制度形成三位一体,明清时期却走向与土地制度、赋役制度分离。这一变化反映了(     
A.人身依附控制减弱B.基层治理的失控
C.赋役征收对象扩大D.贫富差距的缩小
10 . 唐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元朝设立了宣政院统辖吐蕃事务;清朝推行“改土归流”,维护西南地区的安定。据此可知,唐至清朝的边疆治理措施(     
A.强化了边疆的军事管理B.贯穿了“大一统”思想
C.确立了因俗而治的方针D.消除了边疆地区的隐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