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83 道试题
1 . 曲宴是古代帝王赐宴的一种,具有私宴性质。下表为宋朝部分官员出席曲宴的记载,出席人员变化反映出(     
时期太祖朝真宗朝
曲宴记载建隆二年,“宴刺史、统军、军指挥使以上及诸道进奉使于广政殿”咸平五年(1002年)“癸亥,赐近臣岁节宴于宰相吕端第。自是遂以为例”
乾德二年,“宴大将王全斌于崇德殿”“三年八月八日甲寅,诏近臣观书于龙图阁,遂宴于崇和殿”
A.宋初治国方略的调整B.科举制度日益完善
C.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D.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2023-05-25更新 | 888次组卷 | 12卷引用: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据记载,秦汉时期各级官僚机构配有大量掾、令史、书佐等管理文书,也很看重官僚的文化素质,如“文无害”,以及汉简中常见的“能书会计治官民颇知律令”之类要求。对国家文书不熟悉,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官吏。这体现出当时(     
A.中央集权体制的内在要求B.地方行政效率亟需提高
C.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缓和D.贵族政治退出历史舞台
3 . 据《汉书·西域传》记载,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汉武帝下诏曰“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次年封丞相田千秋为富民侯,“以明休息,思富养民也”,又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推广代田法。这些做法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A.黄老无为思想的影响扩大B.工商业发展影响了农业生产
C.长期战争激化了社会矛盾D.丞相权力过大威胁专制皇权
2023-05-23更新 | 635次组卷 | 8卷引用: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之汉武帝的统治措施·随堂练习B卷
4 . 边疆治理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正德琼台志》是现今保存完善的最早的一部海南方志著作,堪称“一方之全史”。 表1为其部分类别的主要记载内容或特点。   

类别主要记载内容或特点
海洋文化记载了很多海洋气候资料;独特的海洋风俗资料;重要的海洋地理资料,有关海防资料
陆地资源卷八、卷九以占全书很大篇幅的容量记载海南的“土产”,琳琅满目,丰富多样,展示了海南地区强大的土地产出能力
人文风俗采用围、表、考、论、述五者结合的方法,全面而详细地展示了海南及其所属各州县的疆城、统隶、沿革、至到和道里;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海南人文资料,呈现出明代海南社会生活的立体画卷;保存了大量古越语地名资料;尽搜各类过琼人物和琼籍本土人物

——据【明】唐胄《正德琼台志》整理

材料二   21989201830年边疆研究高频关键词统计   

聚类主题词高频关键词
边疆重点地区省、云南边疆、云南边疆民族地区、西藏、拉萨、日光城、噶
区、黑龙江、黑龙江流域、黑龙江省、广西、海南岛、海南
边疆关注时段期、康熙帝、雍正帝、乾隆钥);明代(嘉靖、万历、明初、明元(元代、成吉思汗);汉(秦汉、西汉、西汉王朝、汉武帝、两汉、东汉)
边疆治理土归流、宗藩关系、治边思想、屯田(制)经略、土司制度、羁縻府州、西藏地方政府、安西四镇、策略、黑龙江将军、朝贡关系、朝贡贸易、卫所、天下观

——据朱尖《中国边疆研究学术热点、特征与边疆内涵认知——以研究成果关键词分析为中心》整理

材料三   在清朝的前150年,领土较明帝国增加了一倍多,并大部分遗留给20世纪的后继者,被视为今日中国的疆城。中国自身历史的一些产物,被积极地移植到边疆地城,而作为文明人类社会的典范。

——摘编自【美】罗威廉《哈佛中国史·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正德琼台志》对研究边疆治理有哪些学术价值。
(2)分析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在边疆研究方面关注最多的朝代,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在边疆治理上的贡献。
2023-07-0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在唐中后期发生了重要变化。记载这一变化的史料是(     
A.“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B.“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
C.“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D.“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2023-05-17更新 | 259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据美国学者记载,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全程对外保密,而且多次要求代表不要向公众和报纸透露讨论内容;宪法批准的过程中,宪法并未提交人民批准;在通过宪法时,事实上只有两个州的批准是审慎的,还包括一个没有公布投票数的州。这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     
A.专注谋求经济利益B.制宪过程并不民主
C.没有体现民主主义D.力图实现权力制衡
2023-05-05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新唐书·食货志》中记载:“用人之力,岁二十日,闰加二日,不役者日为绢三尺,谓之庸。”这一规定有利于(     
A.消除人地矛盾B.保障基本农时C.减轻阶级压迫D.加快工程进度
8 . 根据长沙走马楼出土的吴简记载统计,孙吴时期临湘县乡吏总数的26%、县吏的40%,县卒的33%都出身自“潘”、“蒸”、“邓”、“黄”、“谢”姓五大家族,这说明了当时(     
A.地方大族影响当地吏役的任用B.皇权与世家大族的妥协
C.江南地区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D.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发展
9 . 《魏书》记载,太和改制以前,“钱货无所周流”。太和十九年(495年)铸行太和五铢,“虽利于京邑之肆,而不入徐、扬之市”“不行于天下”,黄河流域的河北诸州“犹以他物交易,钱略不入市也”,河南诸州也是各种货币和谷帛杂用。这说明北魏时期(     
A.北方商品经济出现严重衰退B.实物税取代货币税成为主体
C.小农经济阻碍商品经济发展D.物物交换成为主要交换形式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战国时代,中国即已走向统一。孟子“定于一”的思想是当时的共同理解。罗马统一地中海,也是延续泛希腊化文化的弥漫各处。秦灭六国后未闻秦军戍守六国故地。汉兴之后,也没有汉军戍守内地的历史记载。罗马兵团大多随统帅将领留戍征服地区。秦朝统一天下以前,七国已纷纷建立郡县二级的地方行政体系。秦汉地方长官通常不由本籍人出任,中央又有刺史监察地方官员,不必依赖军队即足以统治广土众民。罗马帝国本部是泛希腊化的天下,但周边地区族群成分处处不同,不能建立类似中国的郡县制度,只能依赖戍军控制属地。从文化角度看,秦以法家治国,不过是儒家的变种,汉代以外儒内法为根本,儒家士大夫积极推行儒家教化。所以中国能保持相当一致的文化同质性,文化认同足以维系共同体的延续不散。罗马以军事力量控制庞大帝国,并不存心以教化的力量建立主流思想。从经济层面看,大路、支线以及河流航道,编织成一个相当固定的交流网络,将中国本部紧密联系为互相依存的整体。罗马地区性的经济网络是构成庞大交换网的成分,庞大的经济体系一旦破裂,其中个别的成分便没有再求重整的迫切需要。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二者国家治理的异同。
(2)简析秦汉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