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作为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史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从国家诞生起,其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线索之绵长、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所无与匹畴的……机构的设置和法令的颁布,都是为了处理和调整某一方面或者若干方面的关系。处理、调整得好,封建统治就巩固、持久;处理、调整得不好,封建统治就会动摇、崩溃。

——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


运用所学中国古代史的史实,任选某一个历史时期的某一个制度安排,例如刺史制度、察举制等,以“XX(制度)的演变”为题,从制度设置的背景、用意、内容、演变和影响的角度,对该制度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要求:条理清晰,内容完整,论述准确。)
2 . 唐前期的生机与活力是300多年“胡汉融合”的成果。阅读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   胡人政权的统治者中汉化最积极、最彻底的当属北魏的孝文帝拓跋宏。为了促进鲜卑社会的汉化,他以非常坚决的态度将都城迁到了中华文化的中心地带洛阳。他对反对派进行了毫不留情的镇压,甚至处死了坚持民族服装打扮的皇太子。他认为如果是中华文化的正统继承者,生活习惯必须与汉人一致,血统上也应该推进鲜卑人的彻底汉化。

——摘编自王珂:《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

材料二   从制度层面看,隋唐在典章制度上的因袭和创置,主要渊源于三条线索。其一,北魏、北齐系。其二,南朝梁、陈系。其三,西魏、北周系。上述三系对隋唐的影响虽错综复杂,但毋庸置疑的是,隋唐制度传承因革的来源既非纯粹的汉族传统,亦非完全的胡人旧俗,而是在民族融合基础上形成的“混合品”。

——摘编自王家范:《大学中国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孝文帝的汉化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唐前期在中央官制和赋税制度上对魏晋南北朝制度的继承和创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指出三幅示意图中所反映制度及其实行的历史时期,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相互联系的线索(或角度、内容),展开论述。(要求:明确指出所选角度,联系符合逻辑,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2020-08-28更新 | 21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验收考试历史试题
5 . 多角度研究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洪秀全《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三   1912年元旦,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国歌》:“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民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材料四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太平天国的土地政策。并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指出其积极作用?
(2)材料三《中华民国国歌》表达了怎样的政治愿望?按材料四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
6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亡西安期间,便发布“罪己诏”和“改革”谕旨,要求官员们“各就现在情弊,参酌中西政治,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等情,考虑“当因当革,当省当并”,限期奏报。

        ——李侃等著《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在此情况下,清廷不得不从1901年起实行“新政”,《江楚会奏变法三折》所列变法建议凡27条,涉及改革机构、裁减绿营、编练新军、奖励实业、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创办学堂、设立学部、鼓励留学、修订法律、废除苛刑、停止捐纳等等,其中许多在戊戌变法时已提出过。                                                                                  

——何顺果著《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末“新政”的背景。与戊戌变法相比较,清政府在政治和经济方面采取的相同做法是什么?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新政”的积极影响。
2016-12-12更新 | 80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新疆高三第一次适应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