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653 道试题
1 . 瑚生簋是周宣王早期的器物。它完整地记述了当时(周宣王五年至六年时)瑚生在一次关于其父亲偷 税漏税的案子中,为了赢得官司,求得同宗召伯虎的庇护,向多人行贿并最终胜诉的事件。材料可用于探讨当时(     
A.周人法制意识较为淡薄B.伦理关系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C.诸侯逃税现象相当普遍D.统治者利用宗法制维护其统治
7日内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衡水市高考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902—1911年,清政府修订新律法,新律吸收了资产阶级法律形式、原则和制度。同时,新律还最大限度考虑到了礼教在中国的广泛影响,使礼教在新律中得以体现。据此可知,清末新律(     
A.宣告了新式司法体系建立B.具有儒法合一的特征
C.体现了布新与承旧的结合D.延续了清王朝的统治
3 . 光绪五年(1879年),美国商人慕利那想要铺设由旧金山经檀香山、日本以达中国上海的海底电报线, 多次与当地官员协商,江海关道以“条约(注:《通商条约》)无明文规定,各国可在中国通商各口设立电线,且上海乃中国地方,岂能听凭洋商在我地设线谋利?”慕利那遂作罢。这反映出当时(     
A.上海已经成为中外贸易中心B.西学东渐受到民众的抵制
C.清朝官员已具有国际法意识D.中国外交近代化艰难起步
7日内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衡水市高考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4 . 义仓是以国家名义筹建,以自主赈灾为目的的民间粮食储备体系。清代云贵地区义仓建设从康雍乾时期起步、到嘉庆、道光时期缓慢发展,再历经光绪朝的短暂复苏,总体成效显著。云贵地区的义仓建设(     
A.解决了灾民缺粮问题B.配合了改土归流政策
C.扩大了封建国家版图D.加强了西南边疆治理
7日内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衡水市高考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1517年,马丁·路德将反对教会的论文钉在威登堡教堂的大门上,论文被用德文印刷并在“15天内传遍全国”。从1520年至1540年,德文书出版的数量是这之前20年出版的3倍之多。这表明印刷术的发展(       
A.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B.改变了人们的宗教意识
C.助推了民族意识的发展D.削弱了教会的统治地位
7日内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明代地方公共典礼是在开放的公共空间举行,以地方公共事务为内容,由地方政府官员主导、官民共同参与的仪式活动,主要包含3类:一类是官署公示,一类是教化类礼仪,一类是公共祀典。这些活动仪式(       
A.保留了原始民主制的遗风B.体现国家基层治理能力的提升
C.存在地方势力膨胀的隐患D.有助于加强地方社会礼仪教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荷兰学者赫伊津哈在《中世纪的秋天》中写到:“在中世纪嘈杂的繁忙生活中,有一个声音总是压倒一切的,这就是钟声……在日常生活中,钟声就像关怀人的、善良的精灵,总是以熟悉的声音宣告悲伤或喜悦、平静或焦躁、集会或告诫。”这反映了中世纪西欧(     
A.基督教会推动了社会文化发展B.封建领主权力不断扩大
C.庄园农奴制下的生活单调乏味D.宗教伦理具有双重作用
7日内更新 | 24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东北三省三校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梁启超在1902年统计,留日学生队伍成员极为庞杂,从十二三岁的少年到年逾花甲的宿儒,从青年学生到举人、进士,乃至有品第、有官阶的候补官员以及王公贵胄,几乎应有尽有。他们学习的科目非常广泛,包括理科、工科、外语、师范等,其中绝大部分学文科。对于上述统计结果的背景分析中明显有误的一项是(     
A.受到甲午战争失败的刺激B.因清廷废除科举制度所致
C.国人急寻救亡图存新路径D.得益于清末新政社会环境
7日内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三下学期强化考试(四)历史试卷
9 . 《汉书·燕灵王刘建传》曰:“自吴楚诛后,稍夺诸侯权,左官附益阿党之法设。”附益之法规定:阿曲附益王侯者,将有重法,重者也至于弃市。“附益之法”的设置(     
A.强化了思想控制的严密性B.捍卫了封建中央的权威性
C.体现了封建统治的残酷性D.彰显了国家治理的合理性
7日内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10 . 宋代升迁官阶须经历一套复杂的考核手续。不但要严格考察其出身、资历、政绩、家庭背景(有无犯罪人员),还需要有数名中高级官员保荐并连带承担责任,被称为“举主”。举主的人数、身份皆有具体要求,不得稍有差错。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宋代冗官问题的严重B.官员选拔方式的多样
C.两宋文官政治的发达D.政府行政运行的低效
7日内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成都石室中学高三下期适应性考试(二)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