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救荒大事年表(部分)

年代大事摘要
商 汤 二十四年大旱。汤祷于山林之野。
汉高祖 二年关中大饥。令民就食于蜀、汉。
汉文帝 二年下重农诏,九月,又下重农诏。
汉文帝 十二年纳晁错之言,诏赐天下民租之半。
汉武帝 建元三年平原大饥。赐徙茂陵者户钱二十万。
汉武帝 建元四年汲黯过河南,发仓赈民。
汉武帝 元鼎六年倪宽奏请凿六辅渠以灌田。
汉宣帝 五凤四年大司农中丞耿寿昌奏请设常平仓于边郡。
汉平帝 元始二年郡国大旱蝗。民捕蝗以石斗受钱。民疾疫,舍空邸第,为置医药。
东汉光武 建武五年以旱蝗出系囚,罪非殊死,一切弗案。
晋武帝 泰始七年以雍、凉、秦三州饥,赦殊死以下。
隋文帝 开皇五年度支尚书长孙平奏请立义仓。
唐太宗 贞观二年山东旱,遣使赈恤,为民赎子。

——摘编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

材料二   晚清时期,随着灾荒日趋严重,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与借鉴的防灾救灾思想。郑观应认为生态破坏是灾荒频发的原因之一,他主张广植树木,以树吸水,使农作物“虽值干旱犹不至于速槁”。他还主张广泛设立金融机构办理农业保险,仿效西方保险之制,“损害分担,灾荒无忧”;设立农仓,平抑物价,农民一旦受灾,可及时提供帮助,使其免受盘剥。热衷于慈善的江南绅商经元善重视兴修水利,提出了治河代赈的主张,希望从根本上消除灾源。他还主张救急不如救贫:“工艺院教成一艺,则一身一家永可温饱,况更可以技术教人,功德无限量……此举不但恤贫,且以保富;不仅可变通赈济,亦可变通一切善堂。”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认为交通不发达是阻滞和影响救灾的一个重要因素,他主张将铁路建设与救灾事宜联系在一起,除此之外,他还提出一些防灾救灾的具体主张,内容包括大力发展实业,尽量增辟富源,以防灾救荒;寻河治水,利航而祛灾;发展农业与植树造林等。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灾荒救助的特点,并分析古代灾荒救助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救灾思想出现的新变化,并分析出现这种新变化的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思考,古代及晚清时期的灾荒救助对当今国家治理有何启示。
2024-04-16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合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2 . 从农民到皇帝——查士丁尼一世。
(1)小沈对查士丁尼一世产生了兴趣,罗列了其生平大事年表,请你补充完整。
时间生平大事(部分)
483年出生在东罗马帝国境内的农村;在青年时代,去往首都
,投奔叔父。
527年正式继位,开始编订《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与同时或稍后编纂的另外几部法典,合称。并在529年下令关闭由古希腊哲学家③(填写人名)于雅典创办的学园。
532年入侵地中海西部地区,开始征战;同年重建信仰的圣索菲亚大教堂。
541年与波斯爆发战争;同年埃及爆发瘟疫,并逐步向地中海地区传播。

在整理生平事迹时,小沈对公元6世纪地中海沿岸地区爆发的大规模鼠疫,史称“查士丁尼瘟疫”,产生了好奇。

材料一   “人们不停呼唤最神圣的名字或任何驱邪方法,但是他们的努力毫无效果……他们将死尸扔进他人的坟墓,那时,所有的葬礼习俗都被忽略了,没有送葬队伍相伴随,也没有圣咏唱送葬颂歌……这段时间里,要在首都大街上看到行人绝非易事……各类工作都停顿了,手艺人也放弃了所有活计,各种其他工作也都是如此。饥荒肯定会导致骚乱…在皇城中根本不可能看到任何穿着官袍的人,特别是当皇帝也传染上瘟疫的时候。”

——公元6世纪拜占庭帝国史学家普罗柯比《战记》

(2)根据材料一、概括瘟疫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
(3)有学者认为《战记》的这段记载真实且具体;但小沈认为要全面研究这场瘟疫及其影响,该史料仍有不足。你是否同意小沈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小沈发现查士丁尼的影响力并不仅限在欧洲地区,在中国境内也能发现刻有其头像的钱币。

材料二   中国境内发现查士丁尼金币及仿制品通览表(部分)

出土发现地点及位置数量埋葬年代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1区墓葬3约六世纪
甘肃武威康阿达墓1唐代
陕西咸阳隋独孤罗墓1600

(4)根据材料二、指出金币出土地的分布特点及反映的历史现象。

小沈发现民国17年出版的《西洋史ABC》通俗读物中也有关于查士丁尼的事迹介绍,但主要聚焦在其对欧洲法律的贡献,却少有上述其他方面的材料。

(5)查士丁尼下令编撰的法律文本成为了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后来,逐渐形成了以罗马法为基础、以(     )为代表的世界性法律体系,称为“大陆法系”。(单选,填字母)(     
A.《汉谟拉比法典》B.《唐律疏议》C.《大宪章》D.《法国民法典》

材料三   “我们读西洋史,应该晓得欧美的艺术文化,以及他们所创造的强大国家、大都会、殖民地,是怎样的一个来历,才是所谓见其大者。……依我个人的见解,在世界上占殖民地的,还是以西洋人为第一。一部西洋史里面,尽管有许多复杂的分子,在我们中国人的眼光里面,至少要把它看为一个统一的、整个的对象。”

——《西洋史ABC》序言

(6)结合材料和所学,推测该书描写查士丁尼事迹主要聚焦于法律层面的原因。
2024-04-11更新 | 3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虹口区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3 . 现代化

材料一   英国历史大事年表(部分)   

1215年,国王签署《大宪章》,确立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原则
1628年,国会通过《权利请愿书》,限制国王的征税权
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
1721年,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主持内阁
1765年,工业革命开始
1832年,第一次议会改革
1836年,洛维特领导成立“伦敦工人协会”
18361848年,宪章运动
1867年,第二次议会改革
18841885年,第三次议会改革

材料二   1945年,成立了协调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成立时的运行机制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帮助维持黄金与美元基本固定的汇率,由此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948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开始临时运行,其主要职能是为了促进国际贸易而逐渐降低各国的关税。凭借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大量涌现、国际贸易的自由化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战后制造业的发展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

主要西方国家GDP年均增长率统计表(%)   

年份
国家
195119591960196919701979
法国4.85.74.1
美国3.34.23.2
日本7.211.66.1
联邦德国6.95.03.3
英国2.63.02.3
意大利5.56.63.2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影响近代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的因素。
(2)20世纪50—70年代初被称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评析这一现象。
2023-04-01更新 | 447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拿破仑与清仁宗

拿破仑·波拿巴(1799-1815)与清仁宗嘉庆(1795-1820),两位同时代的统治者,其命运和历史遗产大相径庭。

材料一:四年……大学士和珅有罪,及尚书福长安俱下狱鞫(审问)讯。

九年……以搜捕三省馀匪(白莲教)净尽……

十年……御史蔡维钰疏请查禁西洋人刻书传教。得旨:一体查禁。

二十年……两广总督蒋攸铦疏陈查禁鸦片烟章程。得旨:“洋船到澳门时,按船查验,杜绝来源。官吏卖放及民人私贩者,分别治罪。”

——《清史稿·仁宗本纪》

材料二:

波拿巴……及其追随者决定诉诸武力,实行雾月政变(1799年11月9日)。

1804年,……波拿巴则以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的姿态出现于世。拿破仑诸法典……还把一向存在的法兰西特征固定下来,这就是社会方面的资产阶级、法律方面的平等主义……

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最终正式的、无可挽回的解体了。拿破仑……把他的德意志附庸国组成……莱茵联邦。

1812年,法兰西皇帝进入莫斯科……(法国)大军不复存在了。

1815年,……滑铁卢会战……拿破仑……被再次流放。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

拿破仑……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     

——恩格斯《德国状况》

1814年,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写道:“……看到法国人离开时还是有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嘉庆……较诸拿破仑大起大落的生涯,可谓运气极好。但他们在东西两半球留下的历史遗产呢?恰好相反。……嘉庆帝的统治,却使富甲全球的中国,“内囊里将尽”……

——朱维铮《重读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二,完成大事年表。
时间清仁宗事迹拿破仑事迹
1799发动政变,扳倒权臣和珅发动雾月政变,建立军事独裁




明令禁止西洋人刻书传教





进攻莫斯科战役大败
1815


(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拿破仑的面相。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请你谈谈对“嘉庆运气极好,拿破仑大起大落,但他们在东西两半球留下的历史遗产恰好相反。”这句话的看法。
2023-12-13更新 | 32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虹口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2-23高三·全国·单元测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下表是根据新华通讯社国内资料组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1980》整理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相关“大事”(部分)。表格内容反映了该时期我国外交(     
时间事件
1953年进行抗美援朝战争,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1954年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4年中印、中缅发表联合声明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
1964年中国与法国正是建立外交关系,法国成为与新中国建交的第一个西方大国
1965年周恩来应邀率团参加在印尼召开的第一次亚非会议十周年庆祝活动

A.灵活与务实的特点.B.促成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C.彻底摆脱了外交困境D.完全突破了意识形态束缚
2023-04-26更新 | 102次组卷 | 2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选必1)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讲)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著名的外交政策分析者赫尔曼认为,“变迁是政府外交政策的普遍属性”。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外交一直在不断调造以助力国家发展。下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大事年表(部分),列举了若干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外交事件。

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大事表(部分)

年份事件
19502新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同苏联结盟
1953
19544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19554参加第一届亚非会议(万隆会议)
197110新中国重返联合国,恢复了合法席位
1972
19791中国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829邓小平提出“不结盟”外交政策
20016中国成功倡建上海合作组织
20139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概念
201710中共“十九大”提出“合作共赢”新理念

——摘编自李志永、袁正清《大国外交的中国特色之论》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为1953年和1972年的新中国外交补充一件大事,并说明理由。(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2022-04-30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学生学科能力诊断历史试题
7 . 综合表中信息可知,英国(     
英国某一领地的大事年表
1764年《糖税法》对进口糖苛以较高的税;《货币条例》禁止殖民地发行货币
1765年“自由之子”在纽约成立,此后在许多城镇成立
1767年《汤森税法》对茶、纸等商品征税;南卡罗来纳建立“自订约章者”组织
1773年《茶税法》给东印度公司直接向殖民地卖茶的权力;波士顿发生倾茶事件
A.制订法律制度改善地方治理B.限制当地发展激起民众反抗
C.维护地方自治保障臣民权益D.鼓励民间结社成立公民团体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建安年间,曹操在不到八年的时间里,连续下了三次“唯才是举令”。在最后一次《举贤勿拘品行令》中,曹操说:“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然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在他看来,只要有才,连不仁不孝的人都要举荐。但主持选人事宜的毛珍、崔琰并不认同,二人注重所举用之人是否“贞”“逊”和廉洁,何夔也曾向曹操进言,认为所用之人应先审核在乡里的名声是否符合儒家的伦理规范。

——摘编自郝虹《德与才的较量:从“唯才是举令”到九品中正制》

材料二   科举制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主要事件
隋大业元年(605年)设进士科,科举制起始于此
隋大业三年(607年)诏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学业优敏、文才美秀等十科举人
唐武德五年(622年)布衣寒士得不到举荐者可以“投牒自应”或“自举”
唐贞观初年(627年)扩大进士科录取人数
武周长安二年(702年)创贡士殿试制度;始置武举考试
宋淳化三年(992年)殿试实行弥封(糊名)
宋景德二年(1005年)誊录法在省试中首创
宋熙宁四年(1071年)王安石改革科举,罢明经诸科;进士科罢诗赋而试经义、策论
明洪熙元年(1425年)确定南北方分卷考试方针
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八股取士制度成型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止科举

——摘编自刘海峰、李兵著《中国科举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安年间“德才之辩”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度的基本特征与进步性
2023-11-24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A10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四、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将下列史事发生时间与时间轴上表示年代的数字相匹配(填写数字)。
A.渡江战役胜利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遵义会议召开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E.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继续领导中国人民,探索国家发展富强之路。以下是小王同学据此制作的大事年表。

序号重大事件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1954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92年中国共产党十四大召开
1997年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
2017年中国共产党十九大召开
2.请将下列中国共产党的重大决策与上述有关的史事相对应(填写表中的数字)。
A.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B.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为根本政治制度   
C.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D.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决策
E.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3.从上述材料中任选两件大事(写出序号),提炼一个主题,并说明这一主题与中华民族复兴的关系。
【示例】
所选大事序号:⑦和⑧主题:推进祖国统一,实现民族复兴
说明:1997年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标志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进重要一步,雪洗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2005年通过《反分裂国家法》,表现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
2022-08-01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第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的几次变化


材料二     新时期农村改革大事年表

时间事件
1978年底小岗村18户农民秘密签订契约,决定将集体耕地承包到户,搞大包干
1982年元旦中共中央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
任制
1993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30年不
2003年3月《农村土地承包法》施行,标志着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步入法制化的轨道
2006年元旦延续了2600多年的农业税全面取消
2013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扶持联户经营、
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
2014年7月为适应推进新型城镇化需要,国务院公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
改革的意见》,落实放宽户口迁移政策
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意见》,提出到
2015年底前,大病保险覆盖所有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人群
2016年4月财政部、农业部印发《关于全面推开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工作的通
知》,将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合并为农
业支持保护补贴,加强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
2017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
的指导意见》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
见》
(1)据材料一,指出三张图对应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各自发生的变化。
(2)据材料二,概括新时期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农村土地政策的崭新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