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7 道试题
1 . 1804年法国民法典颁布实施后,为使民众理解、掌握法典的内容及其精神实质,法国民法学界编纂了众多关于民法典的解说和注释书,对成文法典进行逻辑的、详尽的、系统的文本解读、阐释,以此为起点欧洲的法典化运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反映出大陆法系(     
A.司法机关拥有立法权B.比较重视法律文本的解释
C.判例法占据主导地位D.坚持司法中心主义的原则
2 . 11世纪起,神学家们用“经院方法”来研究罗马法,对古代罗马法文献进行考证、注释、解说、概括和阐述。13世纪后半叶起还产生了评论法学派,把罗马法的原则运用到现实各种社会关系之中, 转化为现实的法律。这表明(     
A.罗马法正不断完善B.罗马法具有显著实用性
C.罗马社会矛盾激烈D.法学家致力于法律创新
2023-01-27更新 | 178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温州人项乔将明太祖“六谕”引入《项氏家训》。《项氏家训》共四十七条,前六条均是对“六谕”的诠释,内容则是“谨仿王公恕解说,参之俗习,附以己意”,但也添加了一些适应时代和地域的内容,并且更加口语化。这表明明代家训(     
A.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确立了理学的统治地位
C.凸显世俗教化治理功能D.注重迎合市民阶层需要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处理与周边政权与汉唐一样,都是在华夷正朔观念与现实政治的交互作用下,构建自己的话语和现实政策。太祖朝和太宗朝前期理顺宋辽间的华夷名分,建立以宋朝为中心的天下秩序,因而使用华夷一统的话语,并用“汉唐旧疆”作为开拓行动的解说。雍熙战争的失败使宋朝放弃了理顺宋、辽华夷一统的话语权。宋神宗继承了宋仁宗“汉唐旧疆”的话语和内涵,但其志向又不止攻取西夏和幽燕,而是包括恢复包括河湟和交趾在内的“汉唐旧疆”。神宗的开边目标就是在这一框架中制定和开展。

——摘编自黄纯艳:《“汉唐旧疆”话语下的宋神宗开边》

材料二       一方面,罗马人意识到帝国的幅员辽阔以及罗马世界经济和文化资源的不平衡性。尤其是自2世纪中叶之后,发生在边疆的动荡使罗马精英意识到需要通过谨慎的判断来保全罗马世界的最佳地带即心脏地区,而现实的边疆确定与防卫也日益重要。而思维的另一方面,长期的帝国政策和领土霸权,又让罗马人无法放弃“帝国无疆”的领土认知模式,“无疆帝国”的观念与同时期的罗马边疆形势与政策相呼应。

——摘编自王忠孝:《“无远弗届”:罗马帝国早期疆域观的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北宋和罗马帝国初期对边疆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早期疆域观形成的历史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宋和罗马帝国早期疆域观念的历史启示。
2023-11-1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高二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选必1封面图片考。

选必1封面

上图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宋代科举图》,但也有人提出了质疑。

(1)若此图确为《宋代科举图》,从皇帝端坐于上、考生书写于下的场景可以判断,该科举考试的环节为(     )(单选)
A.乡试B.会试C.殿试D.武举

(2)有人对该图是宋代科举场景的说法提出质疑。请判断下列理由分别针对的是图像中的哪些细节提出的质疑?(配伍)
图像细节质疑理由
(1)考生站着考试,随意离座,相互交谈,更有相互作揖者。A.宋代科举,考生按榜就坐,不得移易,不准交谈。
B.考生进场前严格搜身,门禁森严。凭号入场,失号不得入。
C.宋代科举考毕,弥封、誊录。交卷时考场官员已做好收卷准备,严防考卷顺序错乱。
D.考生应穿白色麻衣入考,衣着亮丽则有挟带之嫌。
(2)大门敞开,门口士人交谈甚欢。
(3)场内考生着中下级官服。
(4)考生完成试卷直接提交,很随意。

(3)有人说,以上质疑理由要证伪“该图作者想要反映宋代科举场景”,证据尚不充分。你是否同意?为什么?

有学者发现该画原稿右上角有“召试县令”四字。通过考证,该图为法国国家图书馆藏《帝鉴图说》中的一页。该书是张居正通过若干帝王故事教育万历帝为君之道的启蒙教材,图文并茂,每图附张居正解说。以下为“召试县令”的解说:

(唐)玄宗以县令系亲民之官,县令不好,则一方之人皆受其害,故常加意此官。是时有吏部新选的县令二百余人,玄宗都召至殿前,亲自出题考试,……那县令所对的策惟有韦济词理都好,取居第一、拔为京畿醴泉县令……又四十五人,考居下等,放回原籍学问,以其不堪作令,恐为民害也。又敕令在京五品以上官,及外面的刺史,各举他所知的好县令一人……所以那时县令多是称职,而百姓皆受其惠,以成开元之治。今之知县,即是古之县令,欲天下治安,不可不慎重此官也。

(4)(唐)玄宗这一称谓属于(     )(单选)
A.尊号B.谥号C.庙号D.年号

(5)根据以上解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双选)
A.通过解说可确认该图反映的非宋代科举而是唐代科举
B.通过文字解说可说明唐代的官员选拔仍存在推举方式
C.该故事以记述帝王负面言行起到“恶可为戒”的目的
D.张居正据此告诫万历帝地方治理与官员考核的重要性

(6)综合上述材料,简要分析选必1选用《召试县令》图作为封面的合理性。
2023-12-15更新 | 96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1904年)

办学宗旨“以蒙养院辅助家庭教育,以家庭教育包括女学。”即根据当时的条件,规定幼儿教育以家庭为主,以蒙养院的教育为辅,女子在家庭中接受教育。
主要措施一是,“令各省学堂将《孝经》《四书》《列女传》《女诫》《女训》及《教女遗规》等书,择其最切要而极明显者,分别依次浅深,明白解说,编成一书,并附以图,至多不得过两卷,每家散给一本。”
二是,“选取外国家庭教育之书,择其平正简易,与中国妇道妇职不相悖者,“广为译书刊布”,使每个中国家庭都有一本外国家庭教育书籍。
三是,将“初等小学识字课本及小学前二年之各种教科书”由地方官广为散发。
保育方针“专在发育其身心,渐启其心知,使之远于浇薄之恶风、习于善良之轨范”;“当体察幼儿身体气力之所能为,心力知觉之所能及,断不可强授以难记难解之事,或使为疲乏过度之业”;“儿童性情极好模仿,务专意示以善良之事物,使则效之,孟母三迁即此意也”。
保育课程游戏、歌谣、谈话、手技。“手眼习用于有用之处”作为开发幼儿心智意趣的重要途径。
师资建设“女师范生为保姆以教之”兼以乳媪和节妇以及谋生之贫妇。

——摘编自吴洪成《论清末学前教育立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清政府颁布的《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加以评析。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先秦时期的有关社会保障方面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周礼》中记载“大司徒”负责实行荒政和救济孤寡等;“遗人”具体负责日常及灾荒时的救济与施舍;《周礼•地官司徒》中记载了“一曰散利,二曰薄征,三曰缓刑,四曰弛力……十有二曰除盗贼”等荒政措施.还规定了“令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族为党,使之相救;五党为州,使之相购(救济)”的救助措施;在为齐宣王解说周文王如何治理国家时.孟子说:'•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强调“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墨子主张通过利他和利我从而达到“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同世界。

(1)根据材料概括先秦时期社会保障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说明先秦时期社会保障思想的特点。
2023-05-21更新 | 302次组卷 | 8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选择考模拟(六)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唐时期,国家建立了以律、令、格、式为主体的成文法体系。唐朝的“律”基 本是刑法,“令”是有关国家各项制度的规定,“格”是将皇帝诏敕整理为具有永久法律效力的法规,“式”是政府机关的施政细则,四者分工协作、相辅相成。唐高宗永微四年还颁布了对律进行解释的《唐律疏议》,与律条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唐律维护等级制和家族制,将对官员及其亲属的优待公开清楚地写在法律上;同时,唐律也要求官吏依法行使职权、恪尽职守,违反者要处罚。唐玄宗以后,不再大规模修订律、令、格,式,而是采取颁行《格后敕》的简便 立法形式,来应付日益复杂且多变的社会问题。《格后敕》与律、令、格、式并行,地位逐渐重要,最终发展为五代及北宋的《编敕》。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11世纪起,西欧的日耳受法和宗教法面对日益复杂的经济纠纷和众多的社会问题,已显得无能为力,罗马法体系便在这种情况下复兴起来,罗马法的复兴以注释法学派的形成为开端,该学派采用神学家们的“经院方法”来研究罗马法,对古代罗马法文献进行考证、注 释、解说、概括和阐述。13世纪后半叶起还产生了评论法学派,把罗马法的原则运用到现实 各种社会关系之中,转化为现实的法律。他们还把罗马法与教会法,日耳受习惯法、封建法和城市法等结合起来,形成了欧洲大陆通用的法律。来自欧洲各地的法律学子汇集于注释法学派 和评论法学派所在的波伦那大学,这些学生回国后从事罗马法的研究和传授,使罗马法复兴运 动扩展到整个西欧,逐渐形成了以罗马法为基础的民法法系。

——摘编自庄锡昌《西方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代法律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罗马法得以在西欧复兴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律与罗马法在中古东西方社会中的共同作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随着近年来“双减”政策的落实,研学旅行成为一种新型的育人方式.学生们在旅行中学习,在研学中成长,感受祖国大好河山,厚植优秀传统文化根基,强化情感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深蕴家国情怀。四川某中学组织高一学生开展暑期研学活动,第一站走进“天府四川金融博物馆”。下列图片是该馆部分馆藏文物。


秦半两钱北宋交子民国法币(1947)


棉布购买证(1956)墨西哥银元欧元(2001)


如果你有幸担任本次研学活动的讲解员,请从以上馆藏文物中任意选取一件,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段解说词。(要求:对要解说的对象进行判定,要有场景代入感;解说词须包含文物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历史意义等;解释合理,表述成文,逻辑清晰,不少于100字.)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88年政变后,格党成为执政党……18世纪大部分时间都由辉格党执政。在该党执政期间,英国建立起了内间制及政党政治的某些基本原则,如18世纪上半叶形成的国王不参加内阁议会、以首相为核心的内阁领导政府的原则,等等。

——摘编自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美国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员由各州直接选举产生,每州2名,共100名,任期6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众议员国定为435名,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名额。分选区由选民直接选举,任期两年,每两年选举一次。因会议员可以连选连任,没有任职年限的限制。国会的主要权力是立法权,除此之外还享有财政控制权、监督权、人事权、国会自治权、弹劾权等权力。

——摘编自田洪俊《考察美国议会的几点收获和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国王不参加内阁会议所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说美国国会的权力来源和权力范围。
2022-03-23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