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1 道试题
1 . “宅兹中国”

西周青铜器何尊内铸铭文“宅兹中国”,这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


(1)就研究中国古代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而言,你如何看待何尊及其铭文的史料价值?

(2)“中国”的版图不断扩大,请将以下中国古代国家版图与朝代相对应(填写字母)。

秦朝:______;唐朝:______;元朝:______;清朝:______
(3)中国版图的扩大与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关系密切,请将以下文献与其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相对应。(填写字母)
《封建论》:“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______
《左传》:“封建亲戚,以藩屏周。”:______
《元史·地理志》:“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______
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
(4)请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中国版图奠定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秦统一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长官由中央直接任免。这说明秦朝(     
A.承袭分封制度B.增强地方实力C.实行中央集权D.恢复社会经济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管军事)、提举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只有安抚使用武人。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北宋)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七十二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摘编自[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宋地方官制呈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地方官制对北宋王朝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宋城市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该学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结合所学找出支持该观点的史实。
2022-12-31更新 | 414次组卷 | 25卷引用:上海市桃浦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制度之进

2022年,短短数月,英国首相三易其主,这引发了人们对社会相关制度的思考。


(1)张老师带着班级同学就这一问题梳理出了以下相关制度。根据提示,选择相应的政治制度填入下列时间轴中。(填涂字母)
A.西欧封建制度B.雅典民主制度C.英国君主立宪制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E.西方文官制度


(2)小张同学以提纲形式整理了中西方制度文明演进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帮助其完成以下提纲。(填涂字母)
A.《罗马民法大全》B.《法国民法典》C.《联合国宪章》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E.《关贸总协定》F.《慕尼黑协定》
一、西方法律制度演进
(1)罗马法系:《十二铜表法》《
(2)大陆法系:《
(3)英美法系:《1787年美国宪法》
二、20世纪国际制度发展
(1)《国际联盟盟约》《
(2)《》《WTO协定》
(3)《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三、新中国法律制度完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
(3)从上面的学习提纲,可以提炼出制度演进的特征:(三选)(       
A.制度不仅有政治层面,还有经济和社会层面
B.西方法律制度具有普世价值,必须全球遵守
C.制度不仅有纵向的传承,也有横向的互相借鉴
D.制度一旦制定成型,就必须稳定不变永世遵守
E.良好的制度不仅一国适用,还可以造福世界文明

张老师围绕着制度演进问题,找到了梁启超在《中国立国大方针商榷书》(1912年5月)一文中的一段话:

夫今日我国以时势所播荡,共和之局,则既定矣,虽有俊杰,又安能于共和制之外而别得活国之途?夫为政在人,无论何种政体,皆以国民意力构造之而已。


(4)结合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概括梁启超这段话的思想。
5 . 货币中的历史
小明在历史课上了解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换演进到一定程度,货币产生了。为了进一步了解货币的发展史,小明来到博物馆作进一步的探究。
A.太平天国花钱B.靖康通宝C.大明通行宝钞壹贯
D.“半两”铜钱E.萨珊王朝(3-7世纪)银币F.二里头遗址出土的贝币
(1)在博物馆内,小明搜集到上述几种货币,按照货币出现的时间顺序对其进行排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在梳理时间轴后,想邀你一起完成这些货币背后相关历史的探索:
①试列举B货币流通时期与之并存的两个少数民族政权:______________
②D货币使用时期,中国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政权的措施有(     )(双选)(涂字母)
A.盐铁官营
B.统一度量衡
C.推行郡县制
D.摊丁入亩
E.设置三省六部
(3)萨珊王朝时期,E货币可能会流通至哪些帝国?(双选)(涂字母)(     )
A.罗马帝国
B.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C.蒙古帝国
D.拜占庭帝国
E.亚历山大帝国
(4)作为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货币也在不断演进。小明在研究这些货币时,对其中部分货币按一定标准进行了归类:
货币来源对应货币货币材质对应货币
天然货币(1)(单选,涂字母)金属货币(3)(多选,涂字母)
人工货币(2)(多选,涂字母)纸质货币(4)C
6 . 清朝的基层治理

基层组织建设是政府的重要事项之一。从周之乡遂到明清保甲,再到清末新政推行地方自治,各地成立咨议局,基层组织建设可谓辗转相承、代有兴革,绵延不绝。

材料一:清代甲长将本户并十户造册送里长,逐次呈报。与严密的基层户籍管理制度相适应的必须是有一套严密的乡里政权组织:乡亭里什伍保甲的纵向管理控制,这是“经”;宗族组织、村落组织的自治自管,这是“纬”;兵籍制度以及与其匹配的赋役、治安、教化等则是经、纬之基点,从而真正构成了控制基层乡里社会严密的管理网络。

——韩秀桃《中国古代乡里基层组织特征》

材料二:宣统二年顺直咨议局通过了将田房税契归地方自治预备会办理的决议,但州县官并不肯放弃此项权利。于是各州县地方自治机关便采取各种途径与地方官展开斗争。如天津县成立了城镇乡联合会,并在城董事会内设典卖田房税契处,由城总董来独立其事。

——范红霞《清末新政时期直隶地方自治》

材料三:(有清朝官员认为)地方自治之名,虽近沿于泰西,而其实则早已根荄于中古,《周礼》比闾、族党、州乡之制,即名为有地治者,实为地方自治之权舆。下逮两汉三老、啬夫,历代保甲乡约,相沿未绝。

——《宪政编查馆奏议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并另拟选举章程折》《东方杂志》(1909年)

材料四:宣统二年办理天津城议事会选举,调查选民资格时,当选举调查员上门调查时,一些居民对调查员“冷薄难堪,目之如丐。及询其田产职业,又恐加捐,不以实告。”……通州县选举自治研究所所长,是日投票者219人,当时通州全境人口约 36 万,选民约10 万。因此,此次参与投票者仅为选民人数的千分之二。

——范红霞《清末新政时期直隶地方自治》

注释:①宣统二年:1910年。 ②泰西:西方国家。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清朝前期的基层治理有什么特点?
(2)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如何理解材料三的观点?
(3)综合材料及所学,你如何看待清末新政中推行的地方自治?
2022-12-22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局外中立

外交概念的“中立”,指一国对交战国不采取敌对行动的立场,包括战时中立与永久中立。

材料一:一战前中立外交发展简史

(1)16世纪:近代中立概念逐渐萌发。
(2)17世纪:中立一词正式提出,成为国际法中的一项独立制度。
18世纪:中立制度在理论上有了很大突破。俄国在北美独立战争、美国在拿
破仑战争的中立政策,为战时中立理论提供了具体实践。
(3)1815年,在本国意愿和大国意志下,瑞士成为最早的永久中立国。拿破仑战
争战胜国普遍认为“中立的瑞士有益于大家”。
(4)1856年,英法等七国签订的《巴黎会议关于战时海上国际法宣言》是第一部
有关中立的公约,表明中立外交在实践的基础上理论也日渐成熟。
1864年,12国在日内瓦签订《红十字公约》,确立了战争中的人道主义原则。
1899年和 1907年,两次海牙会议签订的“海牙公约”和 1909年发表的《伦
敦宣言》,系统确立了有关中立的原则、规则以及中立国的权利义务,将过去以惯例形式存在中立法则条约化,成为了公认的国际法准则。
(1)一战前中立外交的发展与不同时代背景关系密切。请将上表左列编号的相关史事与下列时代背景选项相配伍。
A.维也纳体系建立了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
B.伴随着民族国家的产生,世界贸易的开拓,国际间的纷争不断。
C.帝国主义阶段大国间矛盾凸显,科技进步使战争更残酷。各国需要适时缓和矛盾、限制对手。
D.伴随着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和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建立,国际法和近代外交制度走向成熟。

材料二:近代中国的两次“局外中立”

1904年,日俄两国为争夺中国东北爆发战争。清廷官员认为战争“俄胜势必吞并,日胜无非索酬”,两害相权取其轻,主张“联日战俄”。但日本出于独吞胜利果实的目的,拒绝清政府参战。清政府被迫宣布“中立”,并将俄军在东北的占领区划定为“战区”。战争中,两国置中国中立权于不顾,不断侵犯到战区以外。东北人民死于日俄战火者达 2万人。

1914 年,日本进攻德占胶州租借地。北洋政府曾极力避免战争,但为日本所拒绝。此后,日本警告中国不要直接从德国手中收回胶州湾,并拒绝中国参战抗德的计划。中国被迫极不情愿地维持“局外中立”,并应日本要求将胶州湾租借地划为“战区”。战争中,日本竟在战区外中立地带登陆,并要求中国不得抗议。胶东遂成为战争最大受害者。

——整理自王雁《中国近代两次“局外中立”异同之比较》


(2)中国近代的两次“局外中立”有哪些共同特点?

材料三:二战后部分国家成为永久中立国的尝试

奥地利二战中被德国吞并,被绑上侵略战车。战后被四国分区占领,成为冷战前沿。为结
束外国占领重获充分主权,奥地利以永久中立为条件希望获取各方谅解。美苏也认为中立的奥地利是对两大阵营都无害的选项。1955年奥地利的永久中立获得承认。
老挝战后成为东南亚反抗殖民的焦点。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中苏为缓和局势支持老
挝成为永久中立国。美国希望将老挝变为反华桥头堡却顾忌单独出兵,最终接受中立提议。但随着越南战争战火蔓延和老挝国内局势恶化,其永久中立地位随之崩溃。
土库曼
斯坦
1995年,作为原苏联加盟共和国,为应对冷战结束后的新局面,宣布永久中立。
同年获联合国大会通过并获国际广泛支持。该国认为,中立地位不仅是权利,也是根据联合国原则完全接受和准备承担的责任。
(3)根据材料三,成为永久中立国的成败与哪些因素有关?
(4)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中立外交的发展与演变?
2022-12-22更新 | 16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美国最高法院雕像

2022 年 10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社交媒体上提到美国最高法院建筑上的孔子雕像,引起热议。其实这栋建筑雕塑了众多法学家。

(一)法庭内部的大理石饰



根据以上信息,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1)美国最高法院是美国的最高______机构(       
A.立法 B.行政   C.司法 D.教化
(2)两幅饰带上的人物均按时序雕塑,据此推断这些历史人物排列的先后顺序为(       
A.南墙由左至右,北墙由右至左 B.两墙均由左至右
C.南墙由右至左,北墙由左至右 D.两墙均由右至左
(3)将饰带标示的人物①—④所在的国家(地区)与下列示意图中的字母相匹配(     

(4)将饰带标示的人物①—⑥与其法制史上的贡献相匹配(     
例:②-F
A.撰写的《战争与和平法》奠定了国际法基础
B.签署了《大宪章》,确立了英国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原则
C.以其颁布的法典为代表的世界性法律体系,称为“大陆法系”
D.制定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E.制定的法律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
F.主张德治、人性善等观念,与法家观点截然相反
2022-12-22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我国历史上统一的国家治理表现出四个重要特点,即“国家统一、要在中央、郡县体制、因俗而治”,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国家统一
下列是四个统一朝代的形势图,请按时间先后排序。

(2)“因俗而治”体现了政治治理的灵活性,是指“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适度保持自治、分治,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状况采取不同治理方式。下列各项中,体现“因俗而治”特征的是(三选,多选少选均为零分)
A.南北面官制度 B.“猛安谋克” C.改土归流 D.土司制度
(3)郡县体制是对中央集权地方治理体系的概括,自秦以后,历代将全国划分为不同层级的行政区域,由中央委派官员进行管理。请以西周和秦朝地方管理制度为例说明其本质区别。
2022-12-20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王朝核心区。

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着受到历代王朝特别重视、据之即足以控制全国的特殊地区。

材料一   根据其研究,历代王朝的核心区可以总结为以下地图以及空间范围(阴影部分)



(1)这六幅地图分别表示了六个时期的王朝核心区域,根据地图信息判断其代表的时期并填入下表。
地图时间范围
秦汉时期
例:D十六国北朝至隋唐前期
六朝政权
中晚唐五代北宋
辽金元
明清


(2)仔细阅读材料一的地图,概括中国历代王朝核心区的转移的特点。

从中央政府统辖全国的角度看,受到历代王朝特别重视、据之即足以统一天下控制全国的地区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以宋代为例,材料二展现了王朝核心区所具备的条件。

材料二   神宗曰:“艺祖(宋太祖)养兵止二十二万,京师十余万,诸道十余万。使京师之兵足以制诸道,则无外乱;合诸道之兵足以当京师,则无内变。内外相制,无偏重之患,天下承平百余年,盖因于此。”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二七

……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东京)。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二八

许、洛两都,轩裳(有高位的人)之盛,士大夫之渊薮(聚集)也。

——(宋)张邦基《墨庄漫录》卷四

汴州于朱梁开平元年(907)建为东京,是以宋都开封乃得有统绪。为了强化此种正统性,……从而将唐五代以来诸种历史资源均运用于王朝特别重视之区域的合法性建构中。

——鲁西奇《中国历史的空间结构》


(3)根据材料二,说明该地区成为北宋王朝核心区的理由。(不得抄原文)。
2022-12-19更新 | 20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虹口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