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欧洲政治制度演变。从古希腊时期到近代,欧洲政治制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材料一   古代欧洲政权权力运作机制简表


1.将表中权力运作机制与下列政权相对应。(填写字母)
A.雅典   B.斯巴达   C.罗马共和国
(1)____。(2)____

材料二   伯利克里著名的《丧礼演说词》宣称:“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2.伯利克里所称的民主政治真的“不是在少数人手中”吗?简述你的理由。

材料三   中古时期西欧某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3.该结构示意图所示的制度被称为(     )(单选)
A.封君封臣制   B.二元政治   C.等级君主制   D.君主专制
4.由各阶层集中在一起决策的机构,在英国被称为____,在法国则称为____。(两空均为单选)
A.议会   B.制宪会议   C.大陆会议   D.三级会议

材料四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6.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1688年《权利法案》

5.《权利法案》是如何构建英国政治制度的?
6.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发展有着怎样的历史传承?
2023-12-24更新 | 58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奉贤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癸卯年间说“癸卯”。

120年前的癸卯年,清政府批准张之洞等人拟定“癸卯学制”,造就了中国第一部颁行全国的、具有近代意义的学制系统。

材料一   设初等小学堂、高等小学堂、普通中学堂、高等学堂(相当于高中)、大学堂、通儒院(相当于研究生教育);宗旨:以忠孝为敷教之本,以礼法为训经之方,以练习艺能为致用治生之具;参考西国政治法律时,不可片面使用民权自由等字;私学堂禁习政治法律、禁私习兵操;学生不准妄干国政;科学相间讲授

——译摘自《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纲领性文件)部分条目

材料二   5年制中学堂部分学科内容要求(注:引号内为原文,括号内为以小时计算的每周课时)

*修身:目的在于“坚其敦尚伦常之心,鼓其奋发有为之气”。(1)

*读经讲经:读讲《春秋左传》、《周礼》。(9

*外国语:“上则入高等专门各学堂,必使之能读西书;下则从事各种实业,虽远适异域,不假翻译。方今世界舟车相通,履欧美若户庭,假令不能读其书,不能与之对语,即不能知其情状”。(6-8

*历史:先讲中国史,次讲亚洲史“示以今日西方东侵东方诸国之危局”,最后讲欧美史。“发明史实之关系,辨文化之由来,使得省悟强弱兴亡之故,以振发国民之志气”。(2-3

*博物:动植物、生理、卫生、矿物。(学4年)

*理化:物理含力、音、热、光、电、磁、气诸学,化学含无机、有机。“以备他日讲求农工商实业及理财之源”、“本诸实验,得真确之知识”。(学2年)

*图画:“以备他日绘画地图、机器图,及讲求各项实业之初基”。(学4年)

*体操:西式体育器械、兵式体操为主的各式体操、枪刺术等。(2

——整理自《奏定中学堂章程》

(1)“癸卯学制”颁行距今已有(     )(单选)
A.3个甲子B.2个甲子C.1个甲子D.半个甲子

(2)有学者认为癸卯学制是在“新式教育的外壳之下包裹着旧式教育的灵魂”。结合材料一、你是否认同该观点?简述你的理由。
(3)某些学科进入中学课堂,体现了特定时代下教育理念的某些特征。结合材料二、任选一个学科说明之。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癸卯学制”的确立?
2023-12-15更新 | 69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选必1封面图片考。

选必1封面

上图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宋代科举图》,但也有人提出了质疑。

(1)若此图确为《宋代科举图》,从皇帝端坐于上、考生书写于下的场景可以判断,该科举考试的环节为(     )(单选)
A.乡试B.会试C.殿试D.武举

(2)有人对该图是宋代科举场景的说法提出质疑。请判断下列理由分别针对的是图像中的哪些细节提出的质疑?(配伍)
图像细节质疑理由
(1)考生站着考试,随意离座,相互交谈,更有相互作揖者。A.宋代科举,考生按榜就坐,不得移易,不准交谈。
B.考生进场前严格搜身,门禁森严。凭号入场,失号不得入。
C.宋代科举考毕,弥封、誊录。交卷时考场官员已做好收卷准备,严防考卷顺序错乱。
D.考生应穿白色麻衣入考,衣着亮丽则有挟带之嫌。
(2)大门敞开,门口士人交谈甚欢。
(3)场内考生着中下级官服。
(4)考生完成试卷直接提交,很随意。

(3)有人说,以上质疑理由要证伪“该图作者想要反映宋代科举场景”,证据尚不充分。你是否同意?为什么?

有学者发现该画原稿右上角有“召试县令”四字。通过考证,该图为法国国家图书馆藏《帝鉴图说》中的一页。该书是张居正通过若干帝王故事教育万历帝为君之道的启蒙教材,图文并茂,每图附张居正解说。以下为“召试县令”的解说:

(唐)玄宗以县令系亲民之官,县令不好,则一方之人皆受其害,故常加意此官。是时有吏部新选的县令二百余人,玄宗都召至殿前,亲自出题考试,……那县令所对的策惟有韦济词理都好,取居第一、拔为京畿醴泉县令……又四十五人,考居下等,放回原籍学问,以其不堪作令,恐为民害也。又敕令在京五品以上官,及外面的刺史,各举他所知的好县令一人……所以那时县令多是称职,而百姓皆受其惠,以成开元之治。今之知县,即是古之县令,欲天下治安,不可不慎重此官也。

(4)(唐)玄宗这一称谓属于(     )(单选)
A.尊号B.谥号C.庙号D.年号

(5)根据以上解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双选)
A.通过解说可确认该图反映的非宋代科举而是唐代科举
B.通过文字解说可说明唐代的官员选拔仍存在推举方式
C.该故事以记述帝王负面言行起到“恶可为戒”的目的
D.张居正据此告诫万历帝地方治理与官员考核的重要性

(6)综合上述材料,简要分析选必1选用《召试县令》图作为封面的合理性。
2023-12-15更新 | 96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基层治理之础中国古代的基层治理以户籍管理与基层组织构建为基础,户籍的编制与管理一般以基层组织为单位进行,既保证赋役征发,也维护社会稳定。

朝代

赋税制度

户籍制度

时代特征

战国

秦汉

田赋、人头税

徭役

编户齐民

铁器牛耕出现、封建社会建立、巩固

魏晋

租调制

黄籍、黄籍、“土断”

初期

大索貌阅

国家统一、统治秩序相对稳定

中期

两税、徭役、募役法

主客分籍

租庸调、两税法

夏税、秋粮、金花银③

中央集权、白银流入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④

永停编审

朝代

赋税制度

户籍制度

时代特征

战国

秦汉

田赋、人头税

徭役

编户齐民

铁器牛耕出现、封建社会建立、巩固

魏晋

租调制

黄籍、黄籍、“土断”

初期

大索貌阅

国家统一、统治秩序相对稳定

中期

两税、徭役、募役法

主客分籍

租庸调、两税法

夏税、秋粮、金花银③

中央集权、白银流入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④

永停编审

(1)阅读下列“中国古代赋税、户籍制度沿革表”。将字母所示信息,填入表格中编号所处位置。
A 摊丁入亩B租庸调制C诸色户计D黄册制度E一条鞭法F两税法G少数民族建立统一政权
H中央集权、商品经济发展I局部统一、赋税标准变化J北方战乱、江南开发
(2)根据表格,结合所学,概括影响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2023-12-09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东华大学附属奉贤致远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对“秦的暴政”的认识“秦的速亡与秦的暴政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是史学界普遍认同的结论。有同学通过对史料的研读,来更深刻地理解这一结论。

材料一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西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材料二   汉兴之初,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

——《汉书·诸侯王表》

材料三   (秦)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酷刑苦役,而万人侧目。失在于政,不在于制。

——(唐)韩愈《封建论》

材料四   发征抗命不去,罚两副铠甲。晚到3-5天的受斥责,晚到6-10天罚一个盾牌,超过10天者罚一副铠甲。若遇下雨、大雪等自然原因,免除本次征发。

——据出土的《睡虎地秦简》意译

(1)根据材料一,概括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
(2)材料二、三分别提供了哪些秦速亡的新视角?
(3)对于秦速亡的原因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不同视角?
(4)材料四的记载与材料一的观点有何冲突?
(5)推测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记载的原因。
(6)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秦的速亡与秦的暴政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的理解。
2023-12-08更新 | 54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东华大学附属奉贤致远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上·上海浦东新·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唐太宗“纵囚”历史上的“纵囚”(旧时官府暂时释放在狱罪囚还家并限期自动归狱,以为德政)曾引发后人的思考。

材料一   六年,亲录.(讯察)囚徒,闵.(怜悯)死罪者三百九十人,纵之还家,期以明年秋即刑;及期,囚皆诣朝堂,无后者,太宗嘉其诚信,悉原.(赦免)之。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五十六

材料二   (贞观七年,太宗谓侍臣曰)我有天下已来,绝不放.赦.(随意赦免)。今四海安宁,礼义兴行,非常之恩,弥不可数.(多次,唐太宗只实行过一次纵囚)。将恐愚人常冀侥幸,惟欲犯法,不能改过。

——(唐)吴兢《贞观政要》卷八

材料三   太宗之世,天下大定,道有使.(监察御史),州有刺史,县有令尉,法令密而庐井(乡里)定,民什伍以相保,宗族亲戚比闾而处……囚之纵者虽欲逋.逸.(逃亡),抑谁为之渊薮(隐藏)者?


(1)“纵囚”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理念?
(2)唐太宗如何看待“赦免”?其理由是什么?
(3)解释王夫之认为囚犯必返的理由。
(4)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看待唐太宗“纵囚”之举?
2023-09-24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1)将图一、二、三按时间顺序排序,并简述理由。
(2)依据图一、二、三所示,指出各朝中央政府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的措施。
2023-09-17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考试复习中国古代史专题练习(1)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割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宗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藩国大者跨州兼都,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可谓矫枉过其正矣!

——《汉书·诸侯王列表序》


(1)根据材料一分析汉初分封王国的历史背景。汉初地方行政体制较秦朝有了怎样的变化?该变化导致了怎样的社会矛盾?

材料二   “(晁错)说上曰: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亟,祸小;不削返迟,祸大。”

——《史记·吴王濞列传》

材料三   “(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以法割削,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削弱矣。”

——《汉书·主父偃传》


(2)两则材料中的“上”各是谁?两则材料所提出的的解决王国问题的方案在实施手段和效果方面有何不同?
(3)除了采取正确的策略以外,汉武帝能够解决王国问题的原因还有哪些?

材料四   汉代中央官制从汉武帝时代开始有一个重要变化,就是中、外朝形成。中、外是相对皇帝居住的宫禁而言,内朝官员想有较大的出入宫禁的自由,可以随待皇帝左右且能在宫中办公,外朝官员则无此特权。

——乔国华《汉武帝时期中朝形成过程简析》


(4)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述中外朝官员的人员构成,职能分配及其影响。

材料五   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部,每部派一名刺史,行“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之权,一个刺史部包括若干都国,刺史俸禄仅六百石,而郡国守相俸禄是二千石。

——樊树志《国史概要》


(5)刺史的主要职责与御史大夫有什么不同?刺史职责重大而品级很低,如此制度设计目的何在?

材料六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结果,秦始皇失败了,汉武帝成功了。

——历史学家顾颉刚


(6)有学者用“殊途同归”一词来形容秦皇、汉武在意识形态控制方面的做法,试用相关知识加以论证说明,并谈谈你的认识和看法。
2023-07-07更新 | 84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育才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等级考)历史试题
9 . 大同之道

康有为《大同书》中写道:“大同之道,至平也,至公也,至仁也,治之至也”。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材料二   “耶和华的子民们,在每年年底农民应将田地收获粮食十分取一分,牧民应将牛羊群十分取一分,或将其换成银子送到城里给无份无业的利未人并孤儿寡妇。”

——《圣经·旧约》


(1)上述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思想主张?有何共同点?

材料三   隋文帝于开皇三年“以仓库尚虚,卫州置黎阳仓,洛州置河阳仓,陕州置常平仓,华州置广通仓,转相委输,漕关东之粟以给京师。”

——《唐六典》卷20《常平署》

材料四   据统计,宗教改革前至少有110座养育院和2000多家施物所归教会所有,在这些场所接受救济的贫民有近9万人,费用占教会收入的1/3

——彭迪先《世界经济史纲》


(2)依据材料归纳中西方实施社会救济的主导力量,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3)美国社会学家雷比说:“社会福利制度的出现与发展必然是回应了某种社会文化、政治与经济环境,且被此环境所模塑。”依照示例,整理并完成表格。
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
时间政治与经济环境进程影响
17世纪英:②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保障法
19世纪80年代德:《疾病保险法》德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
1935法西斯势力猖獗
经济大萧条
美:《社会保障法》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确立。
二战后英国构建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体系英国率先成为并推动④的出现
20世纪70年代政治多极化趋势
经济发展出现滞胀
减少福利,改革保障制度维护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的平衡

材料五   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福利制度发展出现极大的转变,……福利制度也会对社会风气、资本主义社会原本的竞争精神造成破坏。

——魏煦哲《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福利制度及其启示》

材料六   消除绝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追求。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我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道路。

——郝志景《新中国70年的扶贫工作》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社会保障的发展历程?
2023-05-04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国际法的演变。

随着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国际法也逐渐形成并成熟。

材料一   在佛得角群岛以西370里格处划定一条从北极点直到南极点的分界线……葡萄牙国王及其船只发现或未来发现之所有陆地及岛屿……若其位于分界线之东侧且未越过分界线,则永久归葡萄牙国王及其继承人所有。卡斯蒂利亚女王及阿拉贡国王(注:西班牙国家元首)及其所属船只探明或未来探明之所有陆地及岛屿……若其位于分界线之西侧且未越过分界线,则永久归……国王及其继承人所有。

——1494年《托德西利亚斯条约》


(1)材料一中“分界线”被称为什么?据材料归纳当时处理国家间纠纷的方式。

材料二   



(2)结合所学,完善上面示意图内容。
(3)材料二较之材料一,处理国家间关系的方式有了哪些新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看待国际法的发展?
2023-04-12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