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早期(15世纪晚期至18世纪末)的英国经历诸多变革,从处于欧洲偏远蛮荒并以暴政著称的小国,逐渐发展成为有影响力的专制国家。这样多变的环境使原有的社会生产生活模式被打破,亦对传统的养老模式带来了冲击,它自以家庭为主,机构、私人等为辅的养老模式组合历经社会发展和执政者的政策,褪去了诸多宗教外衣,转型为以家庭为主,教区、机构、私人等为辅的新型养老模式组合。转型后的养老模式更加规范化、体系化,并具有伴随重商主义烙印。事实上,英国养老模式的转型并不是主动的,而是在当时的人口情况、经济发展、政策调整和父权制回归等因素综合影响下的被动调整。

——摘编自刘曼慈、张晓华《近代早期英国养老模式转型特点及原因探析》

材料二   德国是最早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已经形成体系完备、法律健全、运行良好的社会保险制度,过分优裕的福利制度甚至使德国的劳动者养成了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生活态度。如今德国经济发展陷入低谷.高福利、高工资、高税收日益成为企业负担,造成产品成本过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国际音争力,政府不得不用大部分的税收来偿还债务、支付失业救济金和养老金,这样势必导致政府无力改善经济发展状况,使经济发展和政府管理陷入恶性循环。

——摘编自陈南雁《德国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策略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早期英国养老模式转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当今德国社会保险制度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两个相关的解决方案。
2 . 20世纪80年代初,荷兰的失业工人在两年内可以得到相当于工资的80%的津贴,以后还可以获得较低比率的福利支持费用。英国伦敦一家医院的32岁看守阿兰·马尔在失业的11个月里,每周所得的津贴比他的薪金还多8美元。这些福利政策(     
A.体现出国家干预经济的加强B.反映了欧洲就业率的下降
C.说明英国经济发展优于荷兰D.纵容了公民对国家的依赖
3 . 据下图可知,20世纪50年代英国的社会保障(     
A.推动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B.实质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C.覆盖面比较广而且日渐完备D.资金主要来源于资本家纳税
2024-01-21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20世纪80年代,联邦德国政府调整社会保障政策,推迟养老金随工资增长而提高的时间,同时严审申请养老金的条件,增加个人交纳额度。该政策(     
A.反映了德国严峻的财政现状B.推动了德国社会保障体系建立
C.减缓了德国社会老龄化进程D.提高了工人的生产劳动积极性
2024-01-1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15年,袁世凯政府仿照英国《济贫法》制定《游民习艺所章程》,收容贫苦无依者。1943年,国民党政府借鉴德国《社会救济法》,将社会上极度贫困群体与灾民作为优先照顾的对象。但是,这些做法都收效甚微,出现这一结果最主要的原因是(     
A.传统文化缺乏慈善救助观念B.西方经验脱离中国发展需要
C.二战造成中国政治局势动荡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实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国初年(1912—1928年),工人群体是社会保险的主要对象;针对其他群体(如急需救济补助的灾民、难民)的社会保险极少。北京政府于1914年颁布《矿业条例》,其中就含有工伤补偿的社会保险因素。在劳动立法运动的推动下,劳工提出,“一切保险事业,需由工人参加规定之,以保障所有在政府的、公共的、私人的企业和机构内的工人之损失或危险”,劳工希望以此推动北京政府建立雇主和国家分担保险费的社会保险制度。这迫使北京政府在1925年颁布了设有劳动保险条款的《工会条例草案》。1927年颁布的《工厂条例》涉及工伤、医疗及生育等劳动保险内容。这一时期本应由政府主导并强制推行的社会保险,实际上主要由企业主导。

——摘编自王爱兵《民国初期社会保障实践研究(1912-1928)》

材料二   我国工伤保险覆盖面发展统计图

——整理自《2007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8—2020)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工伤保险制度得以确立和发展的原因及其实施效果,并简述判断其实施效果的依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07—2020年我国贯彻实施工伤保险制度的特点。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土地占有不均问题十分突出,大量自耕农破产沦为佃农。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兴的富民阶层在调控贫富分化与社会救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富民阶层通过乡约和社仓建立起有效的救济组织和制度。乡约明确宣示“患难相恤”是自治事业的一部分,约中之人互助互爱,为需要救助的人提供社会保障。社仓以人民户主的方法组成自治性组织,平年扶贫、灾年赈济。这些自治性的制度弥补了政府缺位的问题。宋代的富民认为在家族层次上应该相互扶持,很多家族都建立了族田义庄用于抚恤孤老、资助贫穷的学子求学科举,如范仲淹创办的范氏义庄就有良田千亩,用以资助范氏子弟。宋代的富民既占用巨额的财富,同时又拥有相应的文化水平,是宋代的“地方精英”,成为社会稳定的调节器。

——摘编自杨华星《宋代的贫富分化与社会调控》

材料二   亚当斯密的思想在英国的救济制度中得到了贯彻,他认为富人的富裕和穷人的贫穷都是天经地义,任何人都无法改变,政府不应该承担社会救济的责任。到了19世纪,伴随工业革命而来的是严重的失业问题和工资下降,为此英国政府在报告中提出了“劣等处置原则和济贫院检验原则”,并出台了相关法律,意图通过惩治“懒惰贫民根治贫穷问题。贫困者必须进入济贫院才能获得救济,接受救济者不再拥有选举权以作为政治上的惩罚,意在让贫民通过个人努力而非政府和社会帮助来摆脱贫困。但很多贫民并不愿意进济贫院,因为那里的处境比在工厂劳动还要更差。苛刻的制度并未体现公平和正义,贫困和贫富差距问题反而愈演愈烈。

——摘编自腾淑娜《公平与效率视域下的近代英国济贫》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社会救济发展的背景并简析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述19世纪英国济贫制度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解决贫困问题的认识。
2023-11-16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西部四校2021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代中国乡村社会的管理主要依托乡里组织展开和进行。乡里组织不是一级政权单位,它没有政权赋予的立法权、司法权及法定的执法权,也没有组织体制的上下级隶属关系,但却在乡村公共事务治理中居于主导,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以相近地域和血缘结合起来的古代乡村、宗族组织及宗族制度占有显著地位,它们交织缠绕、影响以至操纵乡里组织。在古代中国乡村社会中,乡绅拥有基层社会赋予的“天然”权威,乡绅的特殊地位使其具有抗衡地方官吏的资本,当朝廷过分干预乡村事务时,他们往往会作为民众的代表与官府抗衡。

——摘编自薛冰、岳成浩《古代中国基层自治实践对现代公共管理的意义》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通过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成功实现了对乡村社会的政治动页。1950年12月,政务院通过了《乡(行政村)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和《乡(行政村)人民政府组织通则》,以规范乡村治理秩序;1951年4月,政务院要求“已完成土改的地区,应酌情缩小区、乡行政范困,以便利人民管理政权,密切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为了给民众的政治、生产、生活作出全面的指导,党和政府分门别类组建各种工作队、工作组深入基层社会,无论是党群、民政、财贸还是教育、政法等系统,回家都对干部队伍进行了全面的培养与组建。

——摘编自杨娜《1949—1956:中国乡村社会政治权利结构的变迁》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0多年的实践,我国农村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基层民主建设取行巨大成就。截至2007年年底,我国绝大多数地区都普遍完成了六届以上村委会换届选举。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基层民主实践正蓬勃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农村居民的平均参选率在有的地方高达90%。广大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逐渐探索出“海选”“两票制”“无候选人选举”“组合竞选”等村委会选举模式、中国85%的农村已经建立了实施民主决策的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真正实现了民主决策和自我管理。

——摘编自王久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民主自治建设的考察)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府、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在推进基层自治方面的举措。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和政府在农村基层自治方面取得的成就。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评价中国古代政府和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和政府在推动农村基层自治方面的做法。
9 . 人口管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国家治理的智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户律》“单独成章,成为封建国家根本法的重要篇章之一”。特殊户籍在秦的基础上,增加了“侯籍”、“博士弟子籍”等。平民户籍第一次被称为“编户齐民”。户籍登记一般为姓名、籍贯、爵级、住址、年龄等,户籍迁移也有一定的程序。还制定了“舍匿(首匿)”法,打击范围从逃亡者扩大到藏匿者。中央仍以上计检查地方的户口等。

——整理自林浩《中国户籍制度变迁:个人权利与社会控制》

材料二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廷议:“(康熙)五十年以后,谓之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仍五岁一编审。”
雍正四年
1726年)
直隶总督李绂《改编审行保甲》一疏略云:“编审五年一举,虽意在济户口,不如保甲更为详密。既可稽察游民,且不必另查户口。请自后严饬编排人丁。”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停编审造册。时丁银既摊入地粮,而续生人丁又不加赋。五年编审,不过沿袭虚文,无裨实政。

——整理自《清史稿·食货志》

材料三   对我国而言,改革开放以来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和少子高龄化、人口高流动性现象等带来了人口结构的深刻变化,也给社会保障改革与制度建设带来诸多重大挑战。有鉴于此,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步入成熟、定型的关键时期,特别需要树立适应人口发展变化的新思维,高度重视从人口变化的视角来谋划其发展方略与具体措施。只有真正全面把握人口变化态势并在适应其变化规律的条件下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真正成为维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世代福祉的稳定可靠保障。

——摘编自张赢方《社会保障制度设计应适应人口变化新趋势》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户籍管理的举措。结合所学,分析汉代户籍管理在促进社会治理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康乾时期户籍编审的变化及导致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
(3)概述材料三所揭示的人口变化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关系。结合所学,概括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起的作用。
2023-04-09更新 | 253次组卷 | 5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1871年德国统一后,俾斯麦政府以立法的形式建立了医疗、养老、意外事故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但同时规定没有犯罪记录、没有酗酒闹事等不良记录,行为端正的人才能享受社会福利。这揭示出俾斯麦(    
A.推行国家干预经济B.注重缓和社会矛盾
C.致力健全民主法制D.意在实现社会公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