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代社会救济的主体是掌握大量资源的政府,民间社会处于辅助地位。汉朝建立常平仓制度,积谷备仓,调节粮价。隋唐时期,政府既重视官方储备,也大力提倡民间积储。隋文帝置仓积谷,预防荒年,还鼓励民间自置公共粮仓“义仓”,令各州百姓在收获时按贫富分三等出粮,于当地造仓积蓄。官仓救大灾,义仓防小灾。宋朝以降,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逐渐兴起。北宋范仲淹在族内创设义田,赈济族人,影响深远。宗族通过设立义田、义学、义宅等族产,在衣食、住行、婚娶、蒙养等方面资助族中贫困者。明清时期,慈善组织开始兴起,出现了善堂、善会等慈善机构。在古代社会,政府救济的重点在救灾,核心在于保证粮食供应。社会力量的救济活动侧重于日常生活中的赈济,如收养弃婴、寡妇和孤儿,接济贫民,资助贫困人口的教育等。

——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17世纪初,英国颁布了济贫法。此后,欧洲各国纷纷建立保险制度,涉及疾病、工伤和养老等方面。19世纪80年代,德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率先构建了包括家庭津贴、养老、疾病、失业、伤残和死亡等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大大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此后,瑞典、挪威、芬兰、丹麦等北欧国家以及法国、德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都建成了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全民就业、社会保障和服务等方面的内容,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高度时产生的社会和经济制度。但是,过度的社会保障,加大了国家财政支出的负担,容易助长懒惰行为,使得整个社会缺乏工作动力,效率低下。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社会救济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现代欧美国家社会救济的方式相较于古代中国的不同之处,并说明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
2024-05-09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押题(二)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 . 下表为2008年至2019年德国住房成本经济负担统计表。表中数据的变化可用于说明这一时期的德国(       
项目2008年2010年2013年2016年2019年
无负担人口总体情况16.4%23.2%22.4%28.9%30.9%
处于贫困线人口情况12.1%17.9%17.5%21.5%25.0%
有一些负担人口总体情况59.8%58.6%59.5%57.6%57.0%
处于贫困线人口情况51.7%51.4%52.4%53.3%53.2%
负担较重人口总体情况23.8%18.2%18.2%13.5%12.2%
处于贫困线人口情况36.2%30.7%30.1%25.2%21.8%
注:“负担较重”表示住房成本超过家庭可支配收入的40%;“无负担”为低于10%,“有一些负担”则居于二者之间。“贫困线”按照德国平均收入中位数的60%划定。
A.中等收入群体趋于缩小B.房产市场供给基本饱和
C.公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D.民生保障力度有所增强
2024-05-07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3 . 有人形象地说,高福利国家是“资本主义的生产,社会主义的分配”。出现了“主动失业现象”,连失业者的地位都很高,导致了有些人不愿意去干活。“主动失业现象”说明(     
A.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提高了生产率B.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向深广发展
C.“福利国家”制度存在着一定的弊端D.高福利国家劳动者道德品质低下
2024-02-22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区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我国1982年宪法规定,企业事业和国家机关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2004年,宪法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这说明我国(     
A.法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B.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
C.公民社会福利水平降低D.仅保障弱势群体的生活
2024-02-21更新 | 42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城关中学大学区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表是1960—1980年欧美部分国家公共福利支出(包括现金支出和健康保险)占GDP的比重情况(%)。由此可知,这些国家(     

1960年1970年1980年
瑞典10.816.725.9
德国18.119.525.7
英国10.213.216.4
美国7.310.415.0
A.社会结构发生新的变化B.国家制度已被部分破坏
C.人民斗争取得显著成果D.政府社会保障不断发展
6 . 19世纪末到20世纪70年代,西方社会保障理念由强调个人自助发展到过分强调政府责任;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社会保障理念则开始强调政府、社会与个人的共同责任。这一理念的变化(     
A.与经济发展的状况密切相关B.体现了民众对政府由依赖到不信任
C.有助于建立起国家福利制度D.反映出人们对未来社会发展的焦虑
2024-02-08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

社会治理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古今中外的各国都是依据国情随时代变迁通过特定的政治制度和法律文献来实现社会治理,从而推动历史传承、社会发展的。

材料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建设

章节目录
第五章古代中央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
第一节(先秦)中央行政体制的演进
第二节
第三节(隋唐)三省六部体制的巩固与发展
第四节(宋元)三省制向一省制的演进
第五节

——整理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通史》

材料二   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依据,法官的地位突出,因此,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律也被称为“法官制定的法律”。其主要涵盖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等国。

大陆法系以成文法为主要法律渊源,强调宪法的根本法地位,法律体系比较完整;明确立法和司法的分工,法官的作用不太突出。大陆体系国家的代表是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

——《选择性必修1“历史纵横”》

材料三   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

材料四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将单位之外的社会个体重新组织起来,便于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民政部于1986年提出要争取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事业,由此提出了社区的概念,随后1991年提出了社区建设的政策构想,并在上海、武汉、北京等地进行社区建设实验。为了从更高层次力推社区建设,在1998年的政府机构改革中,整合成立了民政部基层政权与社区建设司,统筹推进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工作,到90年代末期,基本完成了社区制的建章立制。2001年开始,农村社区进入地方自发试点阶段;2006年中共中央首次完整地提出了农村社区建设的概念。

——摘编自李春根、罗家为《从动员到统合:中国共产党百年基层治理的回顾与前瞻》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表格,领会作者的编写思路和意图。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空白时期进行补写,并简要阐述。(要求:补写内容简明扼要,准确把握因袭变迁的阶段特征,论证明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异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新发展。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区建设的特点。
2024-02-04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德国政府于1883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保险法——《疾病保险法》。1884年和1889年,德国又相继颁布了《工伤保险法》和《养老、残疾、死亡保险法》。这三项法律于1911年合并为《德国保险制度》。德国政府的这些举措(     
A.基本解决了贫富差距问题B.顺应了工业化的发展要求
C.促成福利国家的最终建立D.减轻了政府巨大财政负担
2024-02-01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先秦储粮备荒的基础上,汉代建立了常平仓制度,积谷备仓,并以假田、减免租税、以工代赈等方式对弱势群体加以照顾。隋唐进一步完善了仓廪制度,广建义仓。宋代在此基础上添设了惠民仓、广惠仓等。唐代设悲田养病坊,专门对鳏寡孤独、老弱病残者实施救助。宋代根据唐代经验,先后设立福田院、居养院、慈幼局、安济坊、漏泽园等救济机构。同时,还针对老人、乞丐、流民、婴幼儿等特殊群体制定法令,而族田、族产和族学的出现,为长期性的宗族救助提供了保障。

——摘编自张文《宋代社会救济研究》等

材料二   西欧国家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工业革命时期。一般认为德国的“三部曲”是现代“福利国家”制度的最早雏形。20世纪,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物质前提。凯恩斯主义的诞生,为推行“福利国家”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西欧各国已经建立起较为发达的、覆盖面较广的、规范化的社会福利制度,从而为社会民主党长期执政提供了重要保证。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社会福利制度的消极影响日益显现,各国政府陷入社会福利发展和经济“滞胀”现实等重重“福利困境”中。

——摘编自刘颖《西欧社会福利制度浅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到宋代社会救济发展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西方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
10 . 如表是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对“福利国家”的一些认识。这说明(     
代表人物主张
【美】米尔顿·弗里德曼(1912—2006)认为“福利国家”巨大的日常开支成为国民经济中沉重的财政负担。实行这种制度,就会有“太多的人终生依赖他人生活”,主张废除“福利国家”。
【美】保罗·萨缪尔逊(1915—2009)认为“福利国家”实现了充分就业,实行了公平的财富和收入分配,创办了各种福利设施。断言“福利国家会长期存在下去”。
A.福利制度的实施激化社会矛盾B.应寻求社会效益和公平间的新平衡
C.西方国家的贫富差距逐步扩大D.美国学者更重视对福利国家的研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