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主要包括高等专科学校与职业学院两种类型的院校。1919年后德国颁布一系列诸如《职业教育法》、《联邦德国职业学校总协定》的法律法规,立法体系完备详细。“双元制”为学生提供很多进入企业实践的机会,在生产实践的一线平台学习,既能及时消化课堂知识,又能快速发现和掌握新的学问。2003年,德国的职业教育经费中企业投入103亿欧元,国家投入56亿欧元,企业占72%。

——摘编自吴建国《中外高等职业教育法治化比较研究》等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召开了六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但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还没有系统化,没有广覆盖,配套性地方法律法规少。虽然国家明确规定“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许多人的心目中,职业教育是低于普通教育的职业教育以学科本位或者知识本位为主,知识与现实工作联系不紧密。近十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经费占全国教育总经费投入的比例,几乎都在11%~13%之间徘徊,远低于国际上25%的比例标准。当前我国财政性经费依然是职业教育经费的最主要来源.

——摘编自孙希《中外高校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对比分析》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德国职业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外职业教育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2 . 1917年,苏维埃政府宣布“俄国无产阶级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给雇佣工人以及城乡贫民实行完全的社会保险”。随后就发布公报将保险制度扩大至所有雇佣工人和城乡贫民,包括各种丧失劳动能力的人、鳏寡孤独者及失业者。这体现了苏维埃政府(     
A.为工业化建设奠定基础B.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利
C.实行指令性的计划体制D.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原则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在借鉴苏联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和法规,逐步建立了与计划经济相适应、以“国家全保、企业负担”为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分别实施国企职工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两套社保体系,主要是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保障立法工作不断推进。1984年以后.职工养老金社会统筹的办法在全国推行。后又将我国的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纳入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中。1986年,作为国营企业劳动合同制改革的配套措施,失业保险制度开始实施。进入20世纪90年代.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从国有企业改革的配套措施转到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进行体制创新的阶段。

——摘编自赵康《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相比,新时期社会保障制度的变化。
2024-03-02更新 | 145次组卷 | 3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3 -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黑龙江、吉林专用)
4 . 英国于1834年修改了济贫法;184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法;1833年至1856年期间,为增加国民的福利,设立了20个中央委员会、董事会及视察团;1870年通过的教育法普及了小学教育。上述事实说明(     
A.经济发展强化了英国政府的社会责任B.当时英国社会福利制度已经相当完善
C.英国是最早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的国家D.美国民主制度在实践中逐步得到完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85年,英国撒切尔政府宣布,压缩社会保障费用,规定只有低收入家庭才能享受产妇津贴、死亡津贴,取消洗衣和供暖津贴等内容。此做法(     
A.有利于减少政府财政开支B.扩大了社会保障的范围
C.说明英国已经消灭了贫困D.有利于提高妇女的地位
2023-12-19更新 | 60次组卷 | 26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如图《英国社会保障投入构成百分比(20世纪50年代)》,可以看出英国社会保障(     
A.资金主要来源于资本家纳税B.损害了雇主的利益
C.覆盖面比较广而且日渐完备D.实质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7 . 1994年,国务院发布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规定: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扶养义务人,或者虽有法定扶养义务人,但是扶养义务人无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在吃、穿、住、医、葬方面给予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这反映出我国(     
A.开始关注困难人群生活B.重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C.农村贫困现象十分普遍D.初步形成社会保障体系
2023-11-15更新 | 58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我国1982年宪法规定,企业事业和国家机关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2004年,宪法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这说明我国(     
A.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B.仅保障弱势群体的生活
C.公民社会福利水平降低D.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
2023-11-08更新 | 290次组卷 | 26卷引用:吉林省汪清县汪清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使英国有了一个较好的国际环境。英国的福利国家体制,终于得以在这样的基础上稳定下来。二战后,英国历届工党、保守党政府都以凯恩斯主义为基础,在充分就业、福利国家、混合经济及需求管理等方面形成妥协,遵循“中间道路”,奉行“共识政治”,在二战结束后的若干年间,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英国步入了“丰裕时代”,并建成了“福利国家”。

——摘编自吕磊、陈晓律《当代西方福利国家的危机——以英国为例》

材料二   1951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对养老基金来源、职工领取养老金年龄和退休金待遇作出了明确规定。1955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这实际上将城镇养老制度分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二者在养老基金来源、退休待遇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区别。然而,1958年由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草案)》写明该暂行规定适用于国营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所有员工,表明分立的养老保险制度又统一了起来。农村养老制度的建立则以农业合作化制度与农村合作社为基石,《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和《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中均提到农村合作社对于社内缺乏劳动力、生活没有依靠的鳏寡孤独的社员要做到“五保”。

——摘编自邓大松、李芸慧《新中国70年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基本历程与取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建成“福利国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与完善的表现。综合上述材料,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的意义。
23-24高三上·河南·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20世纪80年代,里根强调美国的“志愿者精神”。他表示,“家庭和社区仍然是我们社会的道德核心……私人价值观必须成为公共政策的核心”。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美国(       
A.政府减少社会保障的力度B.民权运动轰轰烈烈
C.政府致力于缩小贫富差距D.社区治理的单一化
2023-11-05更新 | 166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集安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