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初实行府兵制,在长安附近各州设置军府,选拣均田农民担任府兵卫士。府兵卫士免除租调力役,自备资粮,定期轮流宿卫京师或充当边兵。随着均田制的逐渐破坏,农民为躲避沉重的徭役和兵役,逃亡日多,府兵的兵源枯竭;卫士不能按时更番轮替,边兵久征不还,难以自备资粮,“浸以贫弱,逃亡略尽”,府兵制濒于瓦解。开元十年,唐玄宗接受张说建议,募兵13万,充当京师宿卫;开元二十五年,根据边防需要,“招募丁壮,长充边军,增给田宅,务加优恤”,由朝廷供给资粮,长期戍边。次年又下令遣返原有非招募而来的边兵。至此,征发均田农民担任卫士的府兵制演变为朝廷供给资粮的募兵制。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等
(1)根据材料,说明唐玄宗时期兵制改革的原因和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玄宗时期兵制改革的影响。
2019-01-30更新 | 1648次组卷 | 29卷引用:湖北省钢城四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清代前期,正一品文官年薪俸银180两,正七品知县45两,正九品官员33两。这些银两除养家糊口外,还要支付随从、幕僚的酬金及办公费用,普遍入不敷出。各级官员在征收田赋等税收时,以各种名义额外加征。这些税外之税,小部分作为各级衙门的办公经费,大部分被各级官员据为己有。“大州上县,每正赋一两”,额外加征“银一钱五分、二钱不等”;部分州县“数倍于正额”,以致引发民变。雍正帝认为,与其暗取而多征,不若明定其数;与其营私而中饱,不若责其办公。他决定改革,明确规定加征的税额,统一管理,用于发放以“养廉”为名的津贴。养廉银的数目,视职位的高低及岗位的重要程度而定。总督每年约二万两,州县官每年也有两千两左右。用作办公经费与官员薪水补贴。官员的合法收入大幅提高。
——摘编自黄惠贤等《中国俸禄制度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政府建立养廉银制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养廉银制度的作用。
2019-01-30更新 | 3524次组卷 | 37卷引用:2016届湖北枣阳一中高三上期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改革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曲不朽旋律。下列关于改革的说法和认识正确的是
①改革就是要彻底革除旧的、传统的一切东西     
②改革一般所采用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
③改革是统治者希望通过和平的、没有暴力的方式来完善社会制度并巩固自己的统治
④改革充满了复杂性、多样性与艰巨性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②③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金朝第四代皇帝完颜亮(1122—1161年),从小就仰慕汉文化,他拜汉儒张用直为师。完颜亮少年时爱读书,能吟诗、作文,喜欢下棋、点茶,交结儒士。因此对封建王朝的政治思想比较熟悉。
完颜亮年轻时“英锐有大志”,想干一番事业,这从他年轻时所写的“蛟龙潜匿隐沧波,且与虾蟆作混和。等待一朝头角就,撼摇霹雳震山河”等诗中可以反映出来。
金熙宗(完颜亮的祖父)当政时,关于继续推行奴隶制,还是转向封建制的政治斗争相当激烈。完颜亮即帝位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主要内容有:
领域
具体内容
政治制度的改革
废除熙宗及其以前在汉族地区设置的行台尚书省,使政令统一于朝廷;废除权力极大的都元帅府,仿汉制设立枢密院,任命枢密使、枢密副使主管军事;废除中书、门下两省,只设尚书省,主管朝廷政务;改革和加强科举制度;等等。
迁都燕京
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重心的南移,上京会宁府日益失去了驾驭全国的地位,完颜亮下诏迁都燕京,金朝统治中心由女真故地迁到中原汉人居住地区。
社会经济方面
派人到各地拘收原侵官地和荒闲的牧地,授予南迁的女真人耕作,多余的土地允许汉人租佃;印钞铸钱,改革币制:下令印制交钞(纸币),又下令铸造铜钱“正隆通宝”,与旧钱通用。

       ——摘编自《女真族杰出的改革家完颜亮》
(1)根据材料,说明完颜亮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完颜亮改革的历史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材料
西汉后期,大商人、大地主兼并土地,占有奴婢,社会矛盾加剧,“改制”呼声高涨。以改革家形象出现的的王莽代汉创立“新”朝,以《周礼》为依据进行改革。“新”政权建立前后七八年间,推行了四次币制改革。公元7年,铸错刀、契刀、大钱,与五铢钱并行。三种新铸钱币的含铜量与五铢钱差别不大,但兑换价分别为一比五千、一比五百、一比五十。公元9年,废除五铢钱、错刀、契刀,另铸造小钱,与大钱并行。公元10年,推行总名为“宝货”的钱币,分金货、银货、龟货、贝货、钱货、布货等质地、形制各不相同的六大类,共计28个品种,相互间兑换标准复杂。公元14年,废止大、小钱,发行重二十五铢的“货布”与重五铢的“货泉”。“每一易钱,民用(因此)破业,而陷大刑”。币制改革与王莽的其他改革,均告失败。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莽改革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莽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
2019-01-30更新 | 2149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6届湖北公安县三中高三8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6 . 吴起在楚国实行变法,提出了“使私不害公,馋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义不顾毁誉”的主张。此主张旨在(   
A.废除世卿世禄制B.整顿官场风气
C.削弱王室的特权D.废除分封制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7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唐代鼓励对外贸易,“结好使”、“押蕃舶使”、“监舶使”、“市舶使”等官制相应产生。唐代市舶使或以岭南帅臣兼任,或以专官充任,开元后又有宦官出任。宋代先后在广州等七地设市舶司,主要由地方知州兼任长官。根据《宋会要市舶部》载:“颁发凭引目,查处漏舶”。市舶司负责对进出境货物进行检查、抽税,还管理进出口贸易和招徕互市。此制度一直沿用。清康熙年间,清廷以云台山、宁波、漳州和广州四处为对外贸易口岸,分设江浙闽粤四海关管制贸易与收取关税,外商贺易由官商性质广州十三行包办.从此,市舶司制度退出历史舞台。海关除海关监督住所外,还建银库和吏舍。最大粤海关有省城大关和七个地方关口。主要关口设一名海防官员常驻,并有将军衙门每年调军队协管。地方关口还共管有五十多个小关,负责稽查内地、本港船只出入。

——摘编自周熊《论我国海关的起源和发展》


(1)根据材料,概括我国唐宋时期市舶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评清康熙年间海关制度改革。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继秦国商鞅变法之后,毗邻的赵国又发生了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革。当时实力稍逊的赵国夹在齐、秦两个大国之间,变法之后的秦国对东方正虎视眈眈,北方的楼烦,林胡和东胡等游牧部落也是赵国的重大威胁。面对这种不利的战略态势,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下达“胡服令”,将传统的大袖长袍改为胡人的小袖短褂,腰系皮带,下身长裤皮靴;同时模仿“三胡”骑兵的装备和训练方法,组建骑兵部队,取代春秋以来惯用的丰兵和步兵。

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商鞅变法类似于“对内改革”,而“胡服骑射”则类似于“对外开放”。因此“胡服骑射”不单是服饰文化和军事改革,它更使人们的心理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打击了“先王之道不可变”的保守思想,缩短了胡人和华夏族二者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了二者之间的文化交流,为以后的民族大融合和国家大统一奠定了心理基础。

——摘编自扬波《商鞅变法和“胡服骑射”的现代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意义,并指出相对于商鞅变法,赵武灵王改革的有何不足之处。
2019-01-23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湖北省宜昌市2019届高三年级元月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匠籍,是封建国家为手工业者所专立的户籍。早在元朝,统治者就把工匠编入“匠籍”,使他们沦为国家工奴,在官吏的监督下从事生产,子孙世承其业。这种奴役手工工匠的制度,明中叶以来,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这种工匠的徭役制度,愈来愈使工匠们不堪忍受,怠工、逃亡的现象急剧增长。嘉靖八年下令,按“匠籍”向匠户征收银两,谓之“班匠银”,以此代替工匠轮班服役的制度。在明末农民大起义中,广大手工工匠,纷纷摆脱了匠籍的束缚。清初匠籍混乱不堪,清政府已无法按匠籍征收“班匠银”了。康熙三年,为了保住“班匠银”这笔收入,下令“班匠价银,改入条鞭内征收”。此后,各地陆续将“班匠银,摊入地亩中征收”。“匠籍”也就随之逐渐废除。随着“匠籍”的废除,官府手工业进一步削弱,民营手工业在整个手工业中的优势地位更加巩固了。

——摘自《清史简编(上编)》

(1)根据材料,概括明清时期“班匠改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初废除“匠籍”制度的积极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新中国成立初期,三联书店和新华书店重印和再版了一批马列著作,同时,也翻译和从苏联引进了一些俄文版著作。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号召下,从中央到地方,从机关到厂矿、企业、学校、部队,全国各部门各行业都掀起了学习热潮。当时学习教材主要有《从猿到人》《历史唯物论——社会发展史》《政治经济学》等。同年底,《人民日报》相继发表毛泽东在1937年写的《实践论》和《矛盾论》。全国迅速掀起学习“两论”的高潮,在此基础上,中共中央于1955年1月发出关于在干部和知识分子中宣传唯物主义思想、批判唯心主义思想的通知,号召全体人民树立唯物主义思想,批判唯心主义思想。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文化建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