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历史——选修1:中外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898年,维新派在湖南建立了近代中国第一个专门的警察机构——湖南保卫局,警察制度改革被首次提出,但并未引起清政府重视。八国联军占领天津期间,由殖民统治机构“都统衙门”设立巡警。1902年,袁世凯仿照西法创设保定警务局,并设警务学堂培养巡警骨干以推行警政。随后,联军撤销都统衙门,但要求清朝当局不得在天津及其周围20里内驻军。袁世凯以“维护治安”为名,把军队变为警察进驻天津,设立天津巡警总局,取得一定成效。1903年,设立巡警部,以署兵部左侍郎徐世昌为尚书,并谕令各省设立巡警。预备立宪时期,清政府通令各省开办警政,但大都徒有虚名,且存在以“巡警捐”的名义大肆勒索的现象。

——据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警察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警察制度改革的影响。
2024-03-01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西充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诊断性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763年,唐代宗升任刘晏为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安史之乱后物价飞涨、财政极度困难,刘晏“以养民为先”发展生产,开源节流。为提高运粮效率,改革漕运,改直运法为段运法,降低了运费。削减盐务机构,调整食盐专卖制度,国家掌握统购、批发环节来控制盐政,在各地设常平盐仓,盐价下跌,万民称颂,税收也激增。他改革财政体制,建立经济情报网。在诸道选勤廉干练的士人管理诸巡院,让其随时上报当地物价的涨落等。推行常平法,用“丰则贵取,饥则贱与”的办法,防止谷贱伤农、水旱民散,他还在各州县储粮三百万石,以作备荒之用。这样既救了灾,又不损国用,还刺激了生产。刘晏真正做到了“敛不及民而用度足”,使唐朝经济迅速恢复。780年,刘晏因杨炎所陷被害,抄家财物唯书两车粮食几斛。

——摘编自《中唐刘晏经济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刘晏经济改革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刘晏经济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
2022-08-02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在一次讲话中重点强调,“党对文艺工作的领……是据文学艺术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帮助文艺工作者获得条件来不断繁荣文学艺术事业,提高文学艺术水平”。1983年,中央提出了文化体制改革的具体目标,即“改革是为了促进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提高作家、艺术家的思想艺术素质,提高作品的思想艺术质量”,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文化体制改革的进程。1988年,文化部第一次在政府文件中使用了“文化市场”的概念,文化市场开始在国内孕育成长,中国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在改革的起步阶段,我国确立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根本的政治原则。在这一时期,党对如何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文化体制改革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文化体制改革所取得的成就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摘编自孙泽海《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历程及内在逻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方向。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背景。
2022-07-23更新 | 51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南充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汉建国之初,刘邦为防止同姓诸侯王坐大谋反,欲以“孝”道牵制诸侯王觊觎皇位之心,却没能及时具体施行。汉文帝即位后,决定从心理层面教化民众,他把《孝经》提到与《论语》和《孟子》同等高度,并列为官学,使之成为社会教化的方式。他又颁布“养老令”,通过受鬻法对年迈者给予衣食方面的供应;通过赐物存问对八九十岁的老人赏赐帛絮和酒肉等日常物品,以表示对高龄老人的尊重与慰问。汉文帝对具备一定年龄条件、政治地位的老人赐予王杖,给予一定的政治、经济和法律等方面的特殊待遇。汉文帝通过法律手段推行“孝老”与“尊老”,举孝廉入仕,对不孝者严惩,形成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

——摘编自徐鑫鑫、岳燕雪《汉文帝孝亲养老政策探析》


(1)根据材料,概括汉文帝养老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汉文帝的养老政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初到唐中叶百余年间,随着政治方面诸多矛盾的滋长,社会经济也发生了许多变化,这使得现行的财政制度无法继续执行。唐前期长期实行的均田制,至安史之乱后已完全崩溃,庄园制逐渐形成。唐政府在财政改革中为了适应土地制度的发展形势,废除了均田制,确立了庄园制。庄园制是随着两税法的确立而确立的,私人田庄、皇庄、寺院田庄大量出现,庄田制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土地制度。庄园制下的土地可以买卖,唐后期丞相李德裕的平泉庄,经过三次转卖才到了他手中。出卖土地不限于贫苦农民,买入土地的也不限于富贵之家。土地进入流通领域为土地再分配提供了条件。这种分配不是由统治阶级的主观意志即政府部门的行政手段支配的,而是由经济手段完成的。土地占有在自我调节的再分配中,同样存在着占有不公的现象,如有的人所占有的田庄达上万亩,而有的人只有十几亩;地主阶级普遍占有土地,而不少农民却失去了土地,为庄园主当佃农和雇工。

——摘编自叶振鹏主编《中国历代财政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中叶土地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唐中叶土地制度改革。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官员建议不宜像这样“一元”“二元”表述纪年,而应以祥瑞为每一纪元命名。武帝遂陆续追改其纪元为“建元”、“元光”等。此外,西汉前期各诸侯王也和皇帝的纪年形式一样,以自己王国内诸侯王的在位年数来纪年,皇帝与诸侯间便颇有分庭抗礼之势。汉武帝用年号纪年后,历朝历代皇帝纪年都有年号而诸侯没有,年号从其诞生时起就成了皇帝神圣统治权威的突出象征。

——摘编自辛德勇《年号背后的玄机与深意》

材料二 清末,很多知识分子提出了革新纪年方式的主张。戊戌变法前夕,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写道“孔子卒后二千三百七十六年”,改立孔子纪年亦成为其变法的一项重要主张。1903年,刘师培强调“黄帝纪年”对于汉民族保持“特立之性质”的重要作用。1903年,高梦旦提出中国应该使用西方通行的“耶稣纪年”,认为纪年仅仅只是符号,符号就应该使用简便而又通行之例,“耶稣纪年”正代表这一趋势。各种歧异的纪年主张,都借用了西方宗教的例证作为自己合理性的依据。如康有为认为:“大地各国,皆以教主纪年。”刘师培说:“吾观泰西各国,莫不用耶稣降世纪年。”1919年底,钱玄同认为中国当采用世界通用之公历纪年(即耶稣纪年),公历纪年和基督教是不相干的。此想法在当时得到很多人的认同。1949年,新中国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

——摘编自朱文哲《从“耶稣”到“公元”:近代中国纪年公理之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采用年号纪年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其主要意图。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民初知识分子提出革新纪年方式的原因及作用。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你对近代以来耶稣(公元)纪年在中国最终确立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道光、咸丰以来,四川吏治腐败,盐政废坏。1876年,丁宝桢任四川总督,经全面调查了解,缜密谋划,奏疏朝廷,改革川省盐政。1877年起,他在泸州建立滇黔边官运盐务总局,总理川盐的采购、运输、批发、征税等事务;批准由商民自愿捐资筹款,采取以工代赈的形式,对川江险滩进行了疏凿修淘,重点整治了河道共2000余里线路,50余处险滩;融通畅滞,清理积引,调剂盐场与销岸的供求平衡;为确保运道畅通,组建安定营五营,专司黔滇边岸缉私和巡护,派巡防营在水路要隘驻扎,“穷民称便,枭匪势散”。丁宝桢督川十年,共上奏有关盐政的奏疏60余折片,虽谤声四起,备受攻击,仍大义凛然,独持正义,辟众谤而谋全局。但对以官运商销为核心的盐政改革,时人褒贬不一。有人认为“改行官运,办运者则扣费以入私囊,批销者则卖私以取盈余,上下分肥”。1901年清朝在电旨中指出“从前四川盐务,经丁宝桢破除情面,切实整顿,至今增款甚钜”,并要求各省督抚“仿照妥办”。

——摘编自王红《清末丁宝桢四川盐政改革及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丁宝桢四川盐政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丁宝桢在四川的盐政改革。
2022-03-16更新 | 183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宣德年间,江南地区积欠大量赋税。宣德五年(1430年)二月,明宣宗开始整顿赋税制度,下诏“自今年始,每田一亩,旧额纳粮一至四斗者,各减十之二,自四斗一升至一石以上者,减十分之三,永为定例”。这年九月,宣宗派周忱到税粮积欠严重的苏松地区,以江南巡抚身份总督税粮。周忱到江南后,深入社会实际,调查研究税粮积欠的原因。周忱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平米法”,并责成官、民田各种税户,不论大户或小户,同律交纳。实行折征法,将一部分贫弱下户和重赋官田税粮折纳金银,以每金花银一两折税米四石,凡每亩科则在四斗以上的田土,可以改纳金花银,使官、民田赋税的负担一定程度上得到均平,将马草每束折银三分征收。周忱还推行了一系列其他辅助措施,对改革的每一个细节都很注重。周忱在江南巡抚任上22年,赋役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功,当周忱在世时,当地百姓就为他建立了生祠。

——摘编自周志斌《明代周忱苏松赋役改革述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周忱赋役改革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周忱赋役改革。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的屋舍之税起源很早,且与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先秦的“廛布”首向官府管辖市场中的商业用房征税。汉代的“市肆之税”指向官府和私人用房,既有商业性用房也有居住用房,具有城市土地利用、屋舍和经营税共征的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店舍之征开始对房屋划分等级,屋舍之税的征收办法开始具体化。唐代“间架税”具有单一屋税的性质,征税办法的操作性强。五代十国时期“屋税”之名正式出现,且成为国家常赋。宋代确立城郭之赋以及宅税和地税的分野。由此,屋税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税目,改变了此前屋舍、土地利用和经营税混而征之的情况。这一嬗变,是我国古代城市不断发展、人口增多、城市建筑用途多样、城市空间结构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结果。

——据吴晓亮等《先秦至唐宋屋舍之税嬗变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到唐宋房产税制度演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房产税改革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由于计划经济下并无“市场主体退出”的需要,因此我国长期缺乏统一的破产立法。1985年,国务院在沈阳等地开始破产制度的试点工作。次年,长期经营不善、连续亏损的沈阳防爆器材厂成为全国首家正式破产的国有企业。同年年底,《企业破产法(试行)》颁布,但仅适用于全民所有制企业,难以全面回应实践需求。2006年,经过二十多年的积淀,从立法体例、结构到内容都充分反映世界破产法最新理念的、为市场经济量身定做的《企业破产法》得以通过。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进一步对中级人民法院设立“清算与破产审判庭”进行了系统全面规定,并开通“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综合平台”。

——摘编自张玉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法治建设的进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破产制度建立健全过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破产制度建立健全的意义。
2022-01-10更新 | 159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