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历史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南宋处于中国封建社会变革与转型期,伴随着民间争言财利的好讼风尚以及无审级限制诉讼制度所引发的非法越诉、安诉现象对司法秩序的冲击,南宋对原有相关法律进行了改革。新律规定:州县、监司的司法官员必须在民事案件审结后给争论双方当事人出具包含有案情事实,法律适用和审断理由的法律文书“断由”,以此作为诉讼当事人依次上诉的法定依据。南宋司法官员的民事审判虽然经常会参酌人情,以使判决更加圆润,但人伦情理仅是对法律的补充,而不是颠覆,更不是所谓的“伦理法”、“父母官诉讼”等传统学说所能涵括。实际上南宋司法官员早已践行了依据证据判决的成文法传统。南宋司法理性化、近世化趋势,对当下的司法改革亦不乏历史启迪与思考。

——摘编自张本顺《变革与转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宋法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南宋的法制改革特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1958年,国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条例》规定农业税平均税率为常年产量的15.5%(60年代初国家大幅调减了农业税,此后基本稳定在此水平上)。同时,在征收农业税(正税)的同时,还允许地方征收一定的农业税地方附加。据统计,从1949年至2000年,农民给国家缴纳了7000多亿公斤粮食,农业税成为国家财力的重要支柱。

材料二   2004年,国家开始大幅度降低农业税税率,并选择吉林、黑龙江进行全部免除农业税的试点,农业税附加随正税同步降低或取消。一些地方还根据本地的财力状况,自主决定多降税率或进行免征农业税改革试点。2005年,国家对592个扶贫重点县实行免征农业税,并进一步降低其他地区农业税税率。2006年,废止《农业税条例》,并全面取消了农业税。至此,中国农民告别了缴纳农业税的历史,而我国沿袭两千年之久的这项传统税收也宣告终结。

——根据《中国人大网》等相关资料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农业税条例》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该时期我国农业税收政策调整的趋势,并分析政策调整的原因。
2019-05-29更新 | 116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重庆市南开中学2019届高三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皇太极继汗位后,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形势,后金政权陷入了空前危机的境地。

这大多是由于努尔哈赤晚年一些错误政策所造成的。以血腥镇压为特征的错误政策的推行,使得后金辖区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日益激化。致使战乱中的辽东经济受到空前破坏。成千上万的汉民纷纷起来进行反抗,就连女真人也有逃亡。后金社会的严酷现状求统治集团刻不容缓地全面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皇太极适应社会历史趋势,决心改革。他启用汉官,在其辅佐下以汉、金为榜样,有选择地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首先,在农业政策上,改变努尔哈赤时期采取的“掠民为奴”,把辽沈地区农民附庸在女真族的庄园中进行耕作的政策。申明法令,让汉民“分屯别居,编为民户,择汉官之清正者辖之”。这种改变实际是使广大汉民摆脱奴隶或农奴的地位,重新恢复他们自耕农身份,从而稳定和激发他们生产的积极性。其次,在政治上,限制女真贵族任意无法度的横征暴敛,约束女真人的行为。同时,吸收大批汉族知识分子和明降官降将参与政事,注意缓和女真人与汉人之间的矛盾。以明朝为样板,建立封建化制度。在文化思想上,从本民族固有文化特点出发,有选择地接受汉族先进的封建文化,提高女真人的文化素质,希求较快地改变后金文化落后的社会面貌。由于皇太极全面实行改革,很快地稳定了后金的统治秩序。

——摘自袁闾琨、魏鉴勋《试论皇太极的文化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皇太极改革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皇太极改革的历史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   北魏短暂统一北方后,分裂为东魏(北齐)和西魏(北周)。以宇文泰为首的西魏北周统治集团进行了军事改革,建立起府兵制度。宇文泰设置六个柱国大将军,以合周礼六军之制。周武帝宇文邕时,将柱国统帅的兵士改称为侍官,使兵士具有皇帝卫队的性质。士兵最初由豪强子弟充任,后以平民子弟为主。士兵装备自给,免除课税,战时打仗,闲隙农耕,有了兵农合一的趋势。府兵制的确立是北周军制的重大改革,周武帝死后,北周大权落入外戚杨坚手中。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府兵制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府兵制度改革的主要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5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明武宗正德年间,明朝已濒临崩溃的边缘。明臣张原言:“盖以正德年间,国柄潜移,权幸用事,祖宗之制度,朝廷之纪纲,荡废殆尽。”诸王、勋戚、官僚“请求及夺占民田者无算”。地主豪族隐匿土地、人口的大量流失,政府财政经常处于入不敷出的境地。朝中向各地派出镇守太监,他们鱼肉百姓,大肆搜刮,导致百姓流亡,农民起义遍及各省。世宗嘉靖皇帝即位后,重用张璁对社会时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至嘉靖九年,已查勘京畿勋戚庄田计57400余顷,其中26000余顷分别还给业主等。嘉靖十年,浙江、两广等处的镇守太监因“贪纵害事”皆被裁革,不久,陕西、四川镇守太监以“贪肄”亦被裁革。与此同时,对两税法进行了改革,把田赋和徭役合起来,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张璁改革以最大限度扫除了百余年来的明代积弊,激发了明统治阶层的活力,遏制并扭转了国势日衰的趋势。

——摘编自田澍《嘉靖革新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璁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张璁改革的影响。
2019-01-28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2019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历史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南宋处于中国封建社会变革与转型期,伴随着民间争言财利的好讼风尚以及无审级限制诉讼制度所引发的非法越诉、安诉现象对司法秩序的冲击,南宋对原有相关法律进行了改革。新律规定:州县、监司的司法官员必须在民事案件审结后给争论双方当事人出具包含有案情事实、法律适用和审断理由的法律文书“断由”,以此作为诉讼当事人依次上诉的法定依据。南宋司法官员的民事审判虽然经常会参酌人情,以使判决更加圆润,但人伦情理仅是对法律的补充,而不是颠覆,更不是所谓的“伦理法”、“父母官诉讼”等传统学说所能涵括。实际上南宋司法官员早已践行了依据证据判决的成文法传统。南宋司法理性化、近世化趋势,对当下的司法改革亦不乏历史启迪与思考。

——摘编自张本顺《变革与转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宋法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宋法制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81年,国务院的工作部门有100个,达到建国以来的最高峰。1982年,从国务院做起,自上而下地展开各级机构改革。这次改革首先以精兵简政为主,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办事机构从100个减为6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工作部门从50~60个减为30~40个;城市政府机构从50~60个减为45个左右;行署办事机构从40个左右减为30个左右,县政府部门从40多个减为25个左右;在人员编制方面,国务院各部门从原来的5.1万人减为3万人;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政机关人员从18万人减为12万余人。市县机关工作人员约减20%。其次,改革领导班子,优化干部队伍。逐步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建立干部离退休制度,减少各级各部门领导的副职。同时,加快了干部队伍年轻化建设步伐,选拔能够开创局面的干部进入领导班子。这次改革之后,部委领导班子成员的平均年龄从64岁降到60岁,局级干部平均年龄从58岁降到54岁。但是,由于当时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在农村,对于行政管理没有提出全面变革的要求,所以政府机构不久又呈膨胀趋势。

——摘编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次政府机构改革》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1982年政府机构改革的背景和特点。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1982年政府机构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55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关于城乡划分标准的规定》,对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做出明确划分,国家解决城镇户口的粮食供应,每月发给相应的柴米油盐,我国城乡二元分离的户口结构由此开始。1984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出《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颁布自理口粮户口,这种户口与城市户口同属于非农业户口。1992年8月,公安部发出《关于实行当地有效城镇居民户口的通知》,决定在小城镇、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行当地有效城镇居民户口制度。农民进城自理口粮,到2000年止,我国城镇人口达到45594万人,占全国人口的36.09%,与1990年相比,增加了将近10%。

——摘编自任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与城市化进租的阶段性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和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影响。
2017-10-30更新 | 408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唐德宗时推行新税制,措施之一:凡财产超过万贯之家,万贯以上的部分要被借做军费,针对的是“泉货所聚”的富商大贾之家产。措施之二:僦柜纳质积钱货贮粟麦等,一切借四分之一。针对的是从事商业经营的主体和实物。建中四年又推出“税间架”和“算除陌”两项措施。“税间架”相当于房产税,因当时条件所限,仅在京师地区推行。“算除陌”属于交易税,涉及所有的商品买卖,禁止私下交易,违者重罚。四项实际推行的举措,方要在京师地区,但涉及面非常宽泛,几乎所有的城市居民有关,以工商业为主的城市居民,用“罢市”、“遮道”等方式来表达了对这类额外征敛的不满及怨恨之情,改革最终以卢杞、赵赞等被贬而告终。

——宁欣《唐德宗财税新举措析论》

(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德宗财税改革的背景以及财税改革所反映的中国财税改革的趋势。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德宗财税改革失败的原因。

2018-04-21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改联盟学校2017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府兵制创始于西魏北周。起初,府兵是职业兵,不属于州县管理,“兵民分治”给州县治理带来不便。早期的府兵,不是六镇鲜卑,便是关陇豪右,后来,地方豪强私家武装的乡兵也被纳入府兵系统,“兵民合一”的趋势加强。590年,隋文帝颁诏改革府兵制,

下诏军人既保留军籍,连同家属又隶属于州县,可以按均田令分得土地;其次,沿袭“魏周十二大将军之遗制”,设置十二卫府,卫府各置大将军,享领兵权,但调兵权总隶属于皇帝,武官选授、兵籍管理和军械保管等具体事务归尚书省兵部。

——据漆侠主编《中国改革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文帝兵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文帝兵制改革的积极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