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921年4月,列宁在《论粮食税》中说:“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上述观点所体现的分析方法是(     
A.历史分析法B.辩证唯物主义C.阶级分析法D.历史唯物主义
2023-02-21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19世纪后期以来,西方国家大多规定:文官不得参加党派政治活动和捐助政党活动经费,不得参加竞选和兼为议员。该规定
A.消除了文官队伍的贪污腐败B.推动了政治和管理分离
C.降低了文官制度的权威地位D.导致了文官人数的膨胀
2020-11-19更新 | 444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五十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1912年年初,南京临时政府在官方文书《对外宣言书》中最早正式使用了"中华民族"这一概念,此后,"盖吾中华民族和平守法,根于天性,非出于自卫之不得已,决不肯轻启战争""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的思想不断发展。南京临时政府这些举措利于(     
A.塑造国民的宪政观念B.削弱政府的社会影响
C.激发民族认同的意识D.消弭满汉利益的冲突
2023-02-12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会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不但结束了30年战争的长期纷争局面,而且在欧洲大陆形成了一个以国际法为国家间关系规范的政治格局。它规定了各国在其领土范围内拥有主权,彼此间平等,且不接受任何更高的外部权威。从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开始,到1815年的维也纳和会、1878年的柏林会议,直至一战后的巴黎和会可谓是以威斯特伐利亚和会为样板。20世纪以来,公共事务的领域从解决争端扩展至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人权几乎人类生活的所有方面。维持和平与促进发展不仅靠国家,也靠各国共同创立的国际组织,后来一些非政府组织也争取加入进来,逐步形成了整套的国际治理机制。

——摘编自刘衡《国际法之治:从国际法治到全球治理》

材料二   有清一代,世界东西两端同时并立着两种秩序体系:一个是东方宗藩体系,另一个是西方公法体系,它们建筑在完全不同的经济文化基础之上,其内部之间的结构体系与制约机制也截然不同。18世纪末19世纪初,世界格局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两种体系的碰撞导致了一系列的断裂与变革。有学者概括其为“英国的主权平等,外交观与清朝的差序包容,天下观的碰撞。也有学者提出“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摘编自张卫明《晚清中国对国际法的运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国际治理的两个阶段,并分析这两个阶段治理机制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近代中国外交转型”这一主题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01-08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图为经济学家刘逖对清代人均GDP的详细测算,测算结果显示:“有清一代,人均收入也在其经济恢复后即开始下降,并在乾隆盛世时一度跌至最低点。”对此合理解释是
A.封建经济持续衰落
B.自然灾害的频发
C.封建赋税盘剥沉重
D.人口爆炸式增长
2019-03-24更新 | 485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西省汾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6 . 公元6世纪,地中海沿岸地区爆发了大规模鼠疫,史称"查士丁尼瘟疫",造成大量人员死亡。文献资料显示,当时活跃的地中海贸易和海上谷物运输与这次鼠疫的爆发有直接关系。据此可知,"查士丁尼瘟疫"
A.直接导致拜占庭帝国的衰落B.表明古罗马卫生立法的滞后
C.迫使罗马帝国废除了奴隶制D.因海外贸易发展而广泛蔓延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梁启超无疑是受到孟德斯鸠、黑格尔及达尔文等人“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影响,他在多篇论述中指出“地理与历史,最有密切之关系,是读史者所最当留意也。高原适于牧业,平原适于农业,海滨河渠适于商业。寒带之民,擅长战;温带之民,能生文明。凡此皆地理历史之公例也”“地理影响形成民族特别性格,而此种性格,递代遗传,旋为历史上主要之原动力”。但他同时认为“谓物质的环境县万能力”仅“含有一部分真理”“人类之所以秀于万物,能以心力改造环境,而非偶然悉听环境所宰制”。

——摘编自梁启超《地理与文明之关系》(1902)等

材料二   二战后,为了批判法西斯与西方地缘政治学说,斯大林在《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文中指出“地理环境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的进程,但对社会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或‘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即人们生存所必须的谋得方式”;“地理环境不可能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原因,因为在几万年间几乎保持不变的(自然地理)现象,决不能成为几百年间就发生根本性变化的(社会制度)现象的主要原因”。

——据《斯大林文选》上卷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与斯大林二人观点的不同之处,并简要分析其历史原因。
(2)请以中国史与世界史各举一例,简要说明“地理与历史,最具有密切之关系”。
2023-03-27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举是中国文明的最好方面,它的突出特征令人钦佩,这一制度在成千年中缓慢演进;但它需要(就如它将要的那样)移植一些西方的理念以使之适应变化了的现代生存环境。当今在英国、法国和美国正在取得进展的文官考试制度,是从中国的经验中借鉴而来的。

——美国传教士丁韪良1896著《中国环行记》

材料二   英国实行文官考试制度初期军校学员考试科目及分值表

科目

分值

科目

分值

科目

分值

初试

希腊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任选一门)

300

英文写作(包括写摘要)

400

拉丁文

300

复试

纯粹数学和混合数学

600

古代历史

400

现代历史

100

地理

200

宪法基本理论

200

国际法

200

政治经济学

600

地理

200

土木工程

200

测量

200

任意两门语言

各300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英国文官制度起源与中国科举制的关系”提出你的见解,并说明理由。
9 . 在世界历史上,5—15世纪一般被称为“中古时期”。在欧洲,西欧出现了封建社会,东欧拜占庭一度强大;在亚洲,突厥人建立了德里苏丹国,日本“大化改新”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在西非,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国先后兴起;在中南美洲,印第安人创造了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这表明世界各区域文明
A.具有多元面貌B.完全没有联系
C.不存在阶级斗争D.宗教信仰相同
2020-08-18更新 | 396次组卷 | 30卷引用:山西省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下表出示了不同人对宋朝王安石的评价,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A.对人物的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
B.同时代人因有直观感受评价更加准确
C.后人因掌握丰富资料评价较为全面
D.外国人因文化背景不同评价更为客观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