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是荷兰画家梵高创作于1885年的油画《吃马铃薯的人》,描绘了底层农民的日常生活:一家人、一盘土豆、一壶咖啡、一盏煤油灯、一面挂钟。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19世纪八十年代荷兰社会生活有哪些史料价值。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退想斋日记

(日记的作者刘大鹏,山西太原人,生在清末。和当时的知识分子一样,作者幼年读四书五经求取功名。1884年中举,后又三次参加会试,未中。一生没有做过官吏,基本上生活在晋中农村。)

光绪二十九年正月二十六日(1903年2月23日)

所到之处,人心莫不思乱,每闻人谈论,动辄曰:世道如此,不若大乱之好也。虽系愤激之言,究见人心离散矣。

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初六日(1903年12月24日)

现在正太铁路之工已开,迨至工已告竣,铁路成而轮车通,矿务大兴,取煤取铁,其势纷如,三晋人民非但不能安枕而卧,且必受夷人之凌辱,即欲逃避而莫能矣。

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904年1月8日)

当此之时,四民失业者多,士为四民之首,现在穷困者十之七、八,故凡为聪慧子弟悉为商贾,不令读书。

光绪三十一年八月十三日(1905年9月11日)

现在出洋留学者纷纷,毕业而归即授职为官,其学孔孟之道并一切词章家,俱指为顽固党,屏之黜之,近又停止乡、会、小考等试,世道亦可见矣。

光绪三十三年正月二十日(1907年3月4日)

人心不正,莫甚于斯时。至学堂之学生,尤不正之至者矣。学生所学,一以西人之学为宗旨,无父无君,皆习为固然,故入革命党者十之八九,时局不甚可畏哉!

——摘自刘大鹏《退想斋日记》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变迁有哪些史料价值。
2021-03-15更新 | 173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2021届高考模拟考历史精选题2
3 . 清末民初时期的征婚广告展示了近代思想的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征婚广告一征婚广告二
访求天下有志女子,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如能合以上诸格及自愿出嫁,又有完全自主权者,勿论满汉新旧,贫富贵贱,长幼妍媸(yánchī,美和丑),均可。

―《求偶》,《大公报》19027

在“高士满”里有一位静淑温柔的姑娘,列入舞女的阵线,她是初出道的小姐,还没有染上时下欢场女子的坏脾气,芳名叫罗雯,二九年华,生下来艳丽大方,像一朵刚出水面的芙蓉,为了生活不得意而货腰度日,近来,她已渐渐地厌倦这种红灯绿酒夜的伴舞生活,她想最近公开征婚,以便择一良好的终身伴侣早得归宿,未知谁家好郎君,能有福气去做这护花使者呢!

―《罗雯公开征婚》,《革新》193318


提取表中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近代中国西学东渐及社会生活变迁有哪些史料价值。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盖伪材料亦有时与真材料同一可贵。如某种伪材料,若径认为其所依托之时代及作者之真产物,固不可也,但能考出其作伪时代及作者,即据以说明此时代及作者之思想,则变为一真材料矣。

——陈寅恪:《陈寅恪集:金明馆丛稿二编》

材料二   由于集体农庄制度的巩固,农村中的贫穷和生活无保障的现象已经消灭。三年以前,每个劳动日只能分到一两公斤粮食,而现在(1935年),产粮区的的大多数集体农庄庄员每个劳动日已能分到五至十二公斤粮食,许多人甚至能分到二十公斤,此外还能分到其他产品和现金。已有几百万集体农庄农户,在产粮区每年分到五百至一千五百普特粮食……集体农庄富裕起来了。建筑新粮仓和仓库已成为集体农庄农户所关心的主要问题,因为原有的储藏室的设计只考虑到每年分到少量产品,对于现在集体农庄庄员的新的需要是十分之一也不能满足的。

——摘自《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经斯大林亲自修订,1938年出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史料真伪与史料价值的关系。
(2)请运用材料一关于史料辨析的思想对材料二的史料价值进行评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马可·波罗游记》记载,波斯的君主阿鲁浑派遣兀鲁台解、阿必失呵、火者三人为专使,带着大批的扈从来到中国,请求忽必烈大汗为他选择一名淑女为配偶,大汗答应了这个请求,选择了一位十七岁的姑娘,叫阔阔真,并派遣已来到帝国多年的马可·波罗一家由海路护送他们而去。

据《永乐大典》记载,(至元二十七年八月)十七日,尚书阿难答、都事别不花等奏:“今年三月奉旨,遣兀鲁台解、阿必失呵、火者,取道马八儿(今印度东南岸一带),往阿鲁浑大王位下”。

《马可·波罗游记》的作者是否真的到过中国,人们一直持怀疑态度。怀疑者认为游记只是据传闻写成,但吴芳思在《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一文中提出:“我倾向于他可能从来没有到过中国,但这并不能否认有关中国和远东的资料来源,他把本来会散失的情况记录了下来,这与希罗多德所著的《历史》相似,希罗多德并没有去过他所记述的所有地方,可他的著作绝不可以轻率地摒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马可·波罗游记》的史料价值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2019-05-14更新 | 542次组卷 | 13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华侨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人类文明交流史料(部分)

区域时间史料
非洲公元前13世纪埃及雕刻中出现赫梯战车形象
欧洲公元前5—公元前1世纪塞浦路斯、撒丁岛和马赛出现许多用腓尼基字母书写的碑文
亚洲1世纪《汉书.地理志》关于“殷道衰,箕子去朝鲜建国,教其民以田蚕织作”的记载
亚洲646日本颁布《改新之诏》,全面学习“法式备定”的唐代制度
亚洲771阿拉伯天文学著作《信德欣德》运用了大量的印度数字
15世纪哥伦布给国王的信中提到“携带有种马、母马、骡子和其他的禽类、大麦和各种果树等”运往美洲
1750鲁士政府法令规定:“所有王公贵族和庶民百姓要充分理解种植马铃薯的益处,并把马铃薯作为今春主要食物。”
亚洲1912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践行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等原则

——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文明的交流与进步”为主题,从经济、文化、制度交流中任选一个角度拟定具体论题,并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论据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3-05-06更新 | 225次组卷 | 2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华侨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建立后,洋务运动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专题。最初,学者往往依据范文澜与胡绳对洋务运动的描述与评判进行研究。但在1954年胡绳提出“三次革命高潮”论后,洋务运动由此被打入学术研究的“冷宫”。直到1961—1964年,洋务运动研究迎来小高潮,除了对洋务运动宏观意义上的性质讨论关外,在具体史实和相关洋务人物研究上取得了一定进展。然而,随着政治形势的不断恶化,小高潮昙花一现。

1979之后的二十年,学界发表洋务运动史的专论超过623篇,综合性专著、论文集、史料资料集,等等,举凡也有数十种之多,此外,全国性乃至国际性洋务运动史学术讨论会相继召开。这些研究既有对洋务运动研究范式理论宏观意义上的检讨与检讨,也有个案实证研究的深入与新专题领域的拓展,这些研究丰富了人们对洋务运动史乃至整个中国近代史的认识。

——摘编自邱志红《60余年来国内洋务运动史研究述评》

综合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情晰。)
2022-05-07更新 | 264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史学史是历史学科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西方史学大致经历了五个重大转折时期(如表所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项目时期西方史学特点
第一次公元前5世纪史学“是人类历史的叙述,是人的事迹、人的目的、人的成功与失败的历史”,“希腊人虽不是记录人类历史的第一人,却是批判史实的第一人”
第二次5世纪前后“历史不是归结于人的主观能动性,而是归之于早已命定的上帝的安排”
第三次15世纪“史学思想又一次把人放在它的画面的中心地位”
第四次19世纪至20世纪“史料至上”“如实直书”构成客观主义和实证主义史学的主要特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的阶级斗争学说逐渐形成
第五次20世纪50年代前后有别于传统史学眼光,“从整体上研究人类历史”。“跳出欧洲,跳出西方,将视线投射到所有的地区与所有的时代”

——摘编自张广智《西方史学通史》(第一卷)

针对部分或全部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9 . 搜集史料进行主题研究是重要的历史学习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党的诞生

董必武在回忆中共一大召开时间时说:“有些事情缺乏文字根据,71日这个日子,也是后来定的。”据谢觉哉当年的日记记载:“(629日)午后六时叔衡往上海,偕行者润之。”据考证当时长沙至上海的轮班,他们到达上海最早也应为74日。

一份从苏联收集来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档案中,明确记载了大会在723日开幕,并提到了在会议第八天“侦探闯会”的史事。《上海生活报》刊登的“730日法国巡捕闯会”的报道印证了这一点。

周佛海、陈公博的回忆提到,会场被搜查的第二天黎明,大东旅馆发生了孔阿琴命案。

《申报》等几家报纸对孔阿琴命案均有详细报道,明确记载着时间为731日凌晨。

据此判断,中共一大开幕应是在723日。

——据邵维正《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日期和出席人数的考证》


主题二党的建设
共产党内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这对于执行党的正确路线妨碍极大……教育党员用马列主义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势的分析和阶级势力的估量。
红军的打仗不是单纯地为了打仗而打仗,而是为了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并帮助群众建设革命政权才去打仗的。
每连建设一个支部,每班建设一个小组,这是红军中党的组织的重要原则之一。

——摘自1929年毛泽东《古田会议决议案》

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
首先,我党对于国内和国际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任何一方面,并没有作过系统的周密地研究,缺乏调查研究客观实际状况的浓厚空气。
其次,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者是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忘记了,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百年史,真正懂得的很少。

——摘自1941年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1)举例说明主题一研究中体现出的史料搜集和辨析方法。
(2)从主题二搜集的史料中,提炼出有关党建工作的三点有益做法并分别说明其意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德国著名历史哲学家斯宾格勒对西方和整个世界的历史进行了认真的反思,他的历史观是建立在自然主义的基础之上。他反对理性,崇尚直觉,人类历史被他看作是一种纯粹自然状态的“生命历程的总和”,像任何有机物一样有自发的生老病死的过程。他认为文化是历史的主因和起源,民族和国家的母体;世界各大文化是独立发生和成长的个体形态,每个文化都贯穿自己独有的,不能更改的精神个性,是封闭的系统,没有相互影响、融合的可能性,即使有相交,也是表面上的,文化的内在精神之间始终有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他还强调每一文化体系都是等值共时的,并不因存在时间的先后以及个性的不同而有高低不同的价值。

   ——摘编自郭小凌:《西方史学史》


评析上述材料中斯宾格勒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2021-12-26更新 | 57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四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