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人类文明交流史料(部分)

区域时间史料
非洲公元前13世纪埃及雕刻中出现赫梯战车形象
欧洲公元前5—公元前1世纪塞浦路斯、撒丁岛和马赛出现许多用腓尼基字母书写的碑文
亚洲1世纪《汉书.地理志》关于“殷道衰,箕子去朝鲜建国,教其民以田蚕织作”的记载
亚洲646日本颁布《改新之诏》,全面学习“法式备定”的唐代制度
亚洲771阿拉伯天文学著作《信德欣德》运用了大量的印度数字
15世纪哥伦布给国王的信中提到“携带有种马、母马、骡子和其他的禽类、大麦和各种果树等”运往美洲
1750鲁士政府法令规定:“所有王公贵族和庶民百姓要充分理解种植马铃薯的益处,并把马铃薯作为今春主要食物。”
亚洲1912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践行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等原则

——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文明的交流与进步”为主题,从经济、文化、制度交流中任选一个角度拟定具体论题,并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论据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3-05-06更新 | 225次组卷 | 2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建立后,洋务运动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专题。最初,学者往往依据范文澜与胡绳对洋务运动的描述与评判进行研究。但在1954年胡绳提出“三次革命高潮”论后,洋务运动由此被打入学术研究的“冷宫”。直到1961—1964年,洋务运动研究迎来小高潮,除了对洋务运动宏观意义上的性质讨论关外,在具体史实和相关洋务人物研究上取得了一定进展。然而,随着政治形势的不断恶化,小高潮昙花一现。

1979之后的二十年,学界发表洋务运动史的专论超过623篇,综合性专著、论文集、史料资料集,等等,举凡也有数十种之多,此外,全国性乃至国际性洋务运动史学术讨论会相继召开。这些研究既有对洋务运动研究范式理论宏观意义上的检讨与检讨,也有个案实证研究的深入与新专题领域的拓展,这些研究丰富了人们对洋务运动史乃至整个中国近代史的认识。

——摘编自邱志红《60余年来国内洋务运动史研究述评》

综合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情晰。)
2022-05-07更新 | 264次组卷 | 7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南充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认为,人们复原和认识历史只能依靠史料,文献中的历史是“心理的痕迹”,实物中的历史是“行为的痕迹”。这就是使得“历史”,一词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过去发生的事,另一种是指历史著作。

——摘自《史学概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述。(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是历史研究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68年,住于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汉武市统治后期的诸侯王)墓中首次发现金缕玉衣,玉衣为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的效服,一般用金缕,银缕、铜缕来缝制玉衣,在探究“刘胜金缕玉衣能否作为‘侯王僭越’证据”这一主题时,有同学搜集并整理了如下史料。

材料一 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未见关于“玉衣”的记载。

材料二 记述西汉历史的《汉旧仪》记载,不仅皇帝的“玉衣”缝以黄金缕,而且诸侯的“玉衣”也“缀以黄金缕为之”。

材料三 记述西汉历史的《汉书》中只见“玉衣”,而无金缕、银缕、铜缕之分的记载。

材料四 记述东汉历史《后汉书。礼仪志下》记载,皇帝的“玉衣”用金缕,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用银缕,大贵人用铜缕。

材料五 截至2011年,两汉时期诸侯王墓葬中出土的玉衣统计数据如下表



请就“刘胜金缕玉衣能否作为‘候王僭越’证据”这一主题,谈谈你的看法,并运用以上材料说明理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   人类社会逐步迈入后工业化时代。后工业化时代的文明,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比如在物质达到一定水平以后,鼓励人们多花点时间思考:什么是“较高的生活质量”?对人类而言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事情?人类在权力与市场的夹击下如何做到增进团结、消除矛盾、协调社会?怎样提升公共道德?对文明的思考说来也简单,那就是重现“人文精神、人的自由发展和自然化的理论体系”,人不仅仅是物质的动物,它还追求意义,追求崇高,过度夸大和消费带来的负面效应是:鼓励贪欲容易对人类价值形成误导;地球承载不了人类所有的欲望;罗马帝国的衰亡和中世纪黑死病都是对人类贪欲的惩罚。

——摘编自金雁《东欧剧变的思考》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中外历史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1-12-10更新 | 41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遂宁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022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到图3反映了我国计时器的使用历程。



图1

图2

图3

1所示为日晷。日晷是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采用干支计时,从上古沿用至明清。

2所示为铜镀金珐琅人物画自鸣钟,18世纪英国造,现藏故宫博物院。据记载,17世纪上半叶的自鸣钟“中样者每架价银五十两,大者及小而精工者价值甚多”,这个价格在后来或许有所下降,但中国最便宜的计时器香漏“一盘香可用二十四小时,所费不过三文”。

3所示为1939年亨达利洋行在报纸上刊登的修理钟表广告。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计时器的变迁”提出一个观点并予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盘尼西林又称青霉素,是一种广谱抗菌药。20世纪40年代以前,人类一直未能掌握一种能高效治疗细菌性感染且副作用小的药物,一般的肺炎、肺结核,就能致人死亡,直到盘尼西林的出现。

时间

盘尼西林发明及应用

盘尼西林的价值

1928年

英国科学家佛莱明意外发现青霉菌可以抑制引发气管炎、伤口化脓等各种炎症的葡萄球菌。因无法量产,未受重视而搁浅。 盘尼西林被认为是二战时期26项技术革新中最重要的发明。完全改变了人类与传染病之间生死搏斗的历史,挽救了数以千百万计的生命。

1943年

美国制药公司发现了批量生产青霉素的方法,并应用于临床。盟国各国未自主研制,基本都是从美国手中获取。

1944年

在美国的援助下,中国第一个卫生防疫机构——中防处研制出第一批国产青霉素,揭开了中国生产抗生素的历史。

2001年

中国的青霉素年产量已占世界青霉素年总产量的60%,居世界首位。

阅读上述材料,从中提出两个观点,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