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城市分布的变化

(一)满天星斗——远古至夏商时期。

根据已经发掘的早期古城的分布看,中国城市的分布不仅只集中在黄河流域,而是遍布中国东西南北各个区域……

(二)北多南少——周朝至战国时期。

西周时期的城市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其次是长江流域。

(三)重心南移——秦汉至魏晋时期。

城市的空间分布逐渐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扩展;向西北以游牧为主的地区扩张,内蒙古、新疆地区的城市数量增长。

(四)南多北少——唐宋时期。

南多北少的城市分布格局已经形成。唐宋时期,中国西部农牧地区的城市数量也出现一定程度的增长。

(五)趋向平衡——元明清时期。

蒙古、新疆、西藏及云贵地区城市数量有了明显的增加,清代城市向东南沿海地区集中……

——据何一民王立华《论中国古代城市空间分布的变化与特点》

材料中将中国古代城市分布的变化分为五个阶段,结合所学知识,对城市分布的变化作出合理解释。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33年,英国皇家委员会经调查后,认为应进行大规模的公共空间建设,建议由私营业主来负责具体的建设工作,由政府给予必要的支持。据此,1835年,议会通过了《私人法令》,允许在任何一个大多数纳税人要求建公园的城镇建立公共园林;1838年要求在所有未来的圈地中,必需留出足够的开敞空间,“足够为当地居民的锻炼和娱乐之用”,“以提高居民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舒适”。1845年,柴郡切斯特市获得议会法令,建设公园与娱乐用地;1846年,曼彻斯特也获得此项权利。1859年,议会通过《娱乐地法》允许地方当局为建设公园而征收地方税。在全国上下形成共识的情况下,全国范围内各城市掀起了公园建设的热潮。

——摘编自陆伟芳《城市公共空间与大众健康》

材料二   民国时期,公园已成为城镇比较普及的娱乐场所。民国政府通过公园向民众灌输现代观念,使公园兼具了社会政治教育空间的功能。民国公园一般都有古典式的亭台、楼阁、荷池、花坞等,有的还辅以假山,保持了传统园林的格局。国民政府将南京原来的玄武湖公园改为“五洲公园”,湖上五个小洲分别被改名为亚、欧、美、澳、非五大洲。1925年建成的北京京兆公园建有世界园,中有中国地图,题有“要有国家思想,须具世界眼光”;横批为“莫忘国耻”的对联;公园内还建有共和亭,书有“共和国之主权在民,共和国之元气在道德”。

——摘编自陈蕴茜《论清末民国旅游娱乐空间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英国公园建设热潮形成的特点并分析英国加强城市公园建设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相比,民国时期公园向民众宣扬了怎样的观念并简析其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面为伦敦、纽约、上海城市人口变化示意图(以千人为单位),对该示意图分析合理的是
A.19世纪初伦敦城市化快速发展得益于重商主义推行
B.19世纪80年代美国工业生产迅猛发展促进纽约城市化
C.伦数、纽约、上海城市人口变化示意图是国家人口政策的反映
D.1842年(南京条约》上海开埠是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原因
2020-12-13更新 | 437次组卷 | 11卷引用: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都成为首都的次数(部分)



解读材料,围绕”中国古代都城的发展变迁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性强)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 中国古代城市的基本布局

图2 中国近代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模式
比较图1和图2,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如图为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演变简图,此组图片可用来说明
A.专制政治与商品经济的联系B.农耕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区别
C.国家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D.政府监管与市场调节的结合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一 16 世纪,消除封建割据、摆脱教会控制、实现国家统一成为市民阶层同国王合作的政治基础,议会中新兴乡绅和市民阶层的席位大大增加。乡村工业、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国内市场实现统一,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在反对罗马教会及与法兰西等其他民族的斗争中,英国的民族意识得到迅猛发展:有人公开提出“.上帝是英国人”,《圣经》也被翻译成英语;英语得到上至国王,下至普通市民的大力推崇;到15世纪时,英国各地的英语学校已多达300多所。

——摘编自陈同文《浅析近代英国民族国家形成中市民阶层的作用》

材料二   在明清社会研究中 ,有明清“市民社会”之说。有学者认为,在当时出现的诸多特征已具备社会转型的意义。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出现多种类型的富户,市民阶层初步形成并在反专制、反封建的斗争中崭露头角。明清士绅、商人在许多公共领域发挥作用,形成具有自治特征的团体生活,甚至发挥出批评政府的功能。出现的这股新生的力量,或能打破中国传统社会的桎梏,走向新的变革时代。

——摘编自林文勋、张锦鹏《“市民社会”抑或“富民社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英国市民阶层崛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市民社会”说的依据,并对此加以评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蒸汽机是18世纪机械方面最重要的发明之一。蒸汽机的使用改变了过去以水力作为工业动力主要来源的局面,并推动原有城市的扩大。19世纪50年代,美国在新兴工厂工业的推动下,城市化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这样城市人口与城市数量迅猛增长。1820-1860年,大约有5000万移民来到美国,广大的移民不仅给工业革命带来了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城市化得到了推动。19世纪初美国开始第一次改善交通远输的浪潮,其中包括修筑公路、铁路和开凿运河,交通运输业的巨大变革,使许多城市都繁荣起来,如芝加哥纽约等城市。

——摘编自 赵明杰《浅析美国的工业革命与城市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美国城市化进程的原因。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的城市化进程

正常推进阶段(1949-1956年)城市化水平由10.5%上升到15.4%,全国城市得到恢复和发展。
剧烈波动阶段(1957-1965年)1958年大量人口涌入城市,1960年比1958年城市化水平急升至19.7%,1961年至1963年城市化水平骤降到16.8%,1964年到1965年恢复到18.0%。
徘徊停滞阶段(1956-1978年)1966年的城市化水平17.5%,1978年仍停留在17.5%。
加速阶段(1979年至今)1994年城市化水平已升至28.6%,比1978年提高了10.7%城市化速度加快是相当明显的。

——摘编 自李珍刚《建国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回顾与前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并分析“加速阶段城市化速度加快的原因。

9 . 材料   在中国传统城市中并没有严格的道路交通规则,行路各凭所愿,因此在繁华商埠,往往车马拥挤,秩序混乱,甚至会造成严重的伤亡。特别是至晚清随着西方物质文明的引入,新式交通工具日益普及,交通事故频频发生。而自从警察出现以后,开始有了近代意义上的路规路则。……如天津警察“南局”颁布了《道路管理办法》《管理洋车办法》《管理电车四条禁例》等;北京内外城总厅制订了《改定清道章程》《清道执行细则》《管理地排车专则》《管理大车规则》《管理人力车规则》《车辆夜行不燃灯处罚章程》等。制订了道路交通规则和车辆管理办法,并规定了违反交通规则的处罚办法。

——摘编自周执前《清末警政与中国城市管理的法治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城市交通管理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城市交通管理改革的意义。
2020-07-25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川师大万达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人口迁移是人类历史上的常见现象,人口迁移的过程既是不同生产方式传播交流的过程,也是不同文明碰撞、交流融合的过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乾隆、嘉庆、道光三朝的人口迁移,呈愈演愈烈之势。人口的急剧增长,人地关系日益紧张,同时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边疆和内地联系加强,城市工商业繁荣,赋役制度的改革等成为了自发的人口迁移运动的推力和拉力。迁移的种类,基本分农垦型、商贩型、工匠及佣工型三大类,其中,农垦型指流向(东北、内蒙、新疆、云桂黔、台湾及东南等)边地或(内地各省区)山区,开垦土地,务农为生计的迁移,这是迁移的主流。“长期的超省际移民和大量开山垦荒”,大大拓展了全国耕地面积,生产了足以维持三四亿人口的粮食。“农桑本业人余于地,不能耕种者,不得不逐末谋生”,也推动人口流向异地城乡。清代中期的工商业空前繁荣,与大量过剩农村人口广开谋生路,从事各项非农产业密切相关。

——摘编自《清代中期的人口迁移》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中期人口迁移的特点与历史影响。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批的军人就地复员。大规模的建设开始后,很多农民就到城市做了工人。当时北方建了很多大规模的棉纺厂,很多农民、女工就进了城做了工人。还有很多人支援东北重工业,所以也有大批的流动。……北京成为首都以后,文化名人、服务业都到北京去了。

——葛剑雄《人往高处走,社会离不开迁徙自由》


(2)从1949年到上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是什么?这一时期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近代英国城乡人口变迁表

时间1750年1800年1850年
城市人口(%)21.0%27.5%52.0%
农村人口(%)79.0%73.5.0%48.0%

——引自《近代早期英国的圈地运动与制度变迁》


(3)归纳材料三的现象并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2020-07-21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