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45 道试题
1 . 元代《市舶则法》明确官吏必须依例抽解征税,“粗货十五分中抽二分,细货十分中抽二分”,使“与海外互通有无,官府和民众均能从中各得其利”,并明确“市舶司的勾当,哏(很)是国家大得济的勾当”。这折射出(     
A.海洋路径外向型经济已经建立B.游牧民族对外征伐政策调整
C.政府发挥海外贸易的主导作用D.外贸税成为国家的重要财源
7日内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 . 唐诗中出现了饮酒与舞乐活动的诗句(如下表)。表格中的诗句可以印证唐朝(     
诗句出处
“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王建《凉州行》
“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笑春风,舞罗衣,君今不醉将安归”李白《前有樽酒行二首》
“来时长道贯,惭愧酒家胡”王绩《过酒家五首》
A.中外交流日益频繁B.儒家文化渐趋没落
C.社会风气包容开放D.市民文化成为主流
7日内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3 . 春秋战国时期,“圣王卑礼以下天下之贤而王之,均分以钓天下之众而臣之”成为各诸侯国的共识。例如燕昭王“与百姓同甘苦,卑身厚币以招贤者”;秦孝公也曾下令“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社会层级之间流动渐趋强化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出现
C.社会转型促使人才需求增加D.平民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
2024-05-1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绥棱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历史试题
4 . 唐贞观三年,设立宰相共同议事机构——政事堂。通常是中书令取旨后,执行主席(轮流担任)于政事堂主持讨论,讨论结束后秘书协助“执笔”,综合整理成诏敕文书。凡属皇帝命令,必须经政事堂会议正式议决通过,并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方可颁行生效。据此可知,政事堂的设置(     
①体现出中央集权逐渐强化趋势   ②侵夺了尚书省长官的行政权力
③有助于保障中央决策的合理性   ④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的滥用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24-05-15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绥棱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安城的文化特色

唐代长安城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25条大街将全城分为2市108坊,108坊对应寓意108神灵的108颗星曜;它也将一年四季、周礼之制,皆寓于坊列。城垣门阙、宫殿楼阁、离宫行馆是唐长安的主流建筑,唐西内太极宫承天门五个门道,宽度比起明清天安门五个门道分别高出3.25米、2米、2.37米。唐长安里坊制度下,与皇宫内苑越近,里坊建制规模越大,反之则逐渐缩小。在长安的中央政府里,有来自当时各少数民族,如契丹、回鹃、吐蕃等族人员充当唐朝廷的文武官员,也有亚洲许多国家,例如大食、波斯、天竺、高丽、新罗、百济、日本   等各国人士接受唐朝的职事。长安两市商贾多达220行,买卖非常兴盛。唐人笔记、《太平广记》中都多次提到“胡店”“波斯肆”,由于商贸兴隆,市上甚至有专卖穿钱绳为生的人。唐代是一个诸教共同发展的时代,其中长安城就有124所毒院。40余处道观,另外还先后建有5座袄祠。

——摘编自史向军《唐长安城市文化特征探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唐代长安城市的文化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唐代长安城文化特征形成的原因。
2024-05-15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宋代诗僧释智圆(976年—1022年)曾指出“厚人伦,移风俗者,莫大于诗教”;诗之功能在于“正君臣,明父子,辨得丧,示邪正而已”。这一思想(     
A.适应了儒学复兴的需要B.受到了程朱理学的影响
C.反映了佛教影响的削弱D.抨击了现实政治的黑暗
2024-05-15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下表统计了唐宋五代时期宰相中进士出身的占比情况。由此可知,唐宋时期(     
时期唐朝五代宋朝
武则天唐玄宗唐肃宗
北宋南宋
宰相人数733416467263
进士出身占比(%)152125527688
A.社会阶层流动增强B.宰相权力呈扩大趋势
C.贵族政治得以强化D.科举录取的人数增加
2024-05-15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五)历史试题
8 . 据1989年《股墟甲骨刻词类纂》统计,在出土的甲骨文中出现“蜀”字的卜辞有“登人(召集士 兵)征蜀”“王登人征蜀”“王敦(打击)岳(蜀地的岳人)于蜀”“至蜀无祸”“臣子来蜀”“蜀受年(丰收)”"蜀不其受年"等67条。这表明当时(     
A.商朝领土已至四川地区B.区域间存在交流与互动
C.内外服制度受到了冲击D.多元一体文化格局形成
2024-05-15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五)历史试题
9 . 某一历史学习小组探究隋唐时期的佛教中国化问题,找到了以下材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史料一

史料二   洛阳龙门石窟之卢舍那大佛(始建于唐高宗咸亨三年(672年)四月)史料二开皇元年,高祖普召天下,任听出家,仍令计口出钱,营造佛像。

——《隋志》

史料三   落日山水好,漾舟信归风。探奇不觉远,因以缘源穷。

——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

(1)指出材料中的三则史料对研究魏晋隋唐时期佛教中国化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佛教中国化的原因。
10 . 目前所见汉代诏书大都典雅温润,坦荡诚挚,既含风雨之润,又有君王之威。同时,汉诏亦多“惧词”,整体表现出唯恐德不配位的谨慎和克制,与秦始皇诏令的刚硬俊朗、气势凌人形成鲜明对比。出现这种不同的重要原因是(     
A.汉朝君主集权程度弱于秦朝B.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C.秦汉王朝建立路径存在差异D.内外局势日趋稳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