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25 道试题
1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封常清(?—756年),山西临猗县人,自幼与外祖父相依为命。在外祖父的教导下,常清博览群书,少年时便在心里种下了爱国的种子。外祖父去世后,封常清毛遂自荐,成为高仙芝的随从。天宝初年,达奚诸部叛乱,唐玄宗命令夫蒙灵察前去平叛,夫蒙灵察派高仙芝出击叛军,取得胜利。封常清在帐中私下写好捷报,详细记述了他们快速取得战争胜利的过程,呈给高仙芝,捷报深得高仙芝满意。此后,封常清的名声在军中逐渐为人所知,后来又以破达奚之功,任叠州(今甘肃迭部)地下戍主,并继续任判官一职。之后他多次率军平定威胁西域的反叛活动,为唐朝经略西域和进行屯垦开发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力促进了唐朝西域屯垦事业的发展。

—摘编自《旧唐书》《资治通鉴》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封常清受到重用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封常清身上体现的优秀品质。
2024-04-07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 . 明中期起,江南已开始从长江中游输入粮食,从江淮、华北地区输入杂粮豆麦。清前期,江南每年要从长江上中游输入米粮达上千万石。对此的合理解释是,明清时期江南地区(     )
A.整体经济地位下降B.农业生产模式更新
C.人地矛盾大为缓解D.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2024-04-07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3 . 西汉时期,国家的政治中心在关中的长安,而文化中心在齐鲁及其周边地区,当时关中地区的世族主要来自齐鲁地区,他们在学术文化上也直接仰承齐鲁经学。这一现象(     )
A.根源于齐鲁地区经济繁荣B.说明政局变动利于文化传承
C.受到西汉文化政策的影响D.反映世族迁徙促进文化发展
2024-04-0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4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春秋中叶,郑国内部发生变乱,国势中衰。加之郑国地处晋楚等大国之间,“国小而逼”,处境非常困难。公元前543年,子产出任郑国相位,执掌国政。他在施政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民的作用,“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论语·公冶长》)他特别强调当权者必须为政以德。他提出了许多改革的思想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实践。比如实行“田有封恤”“庐井有伍”的改革,封者,田界;恤者,水沟也。子产的“田有封恤”,除了整顿原有井田的沟恤系统之外,也有将新辟私田进行整治,开掘沟渠的内容。所谓“庐井有伍”,就是把原先贵族领主田地上耕种的农奴,按什伍编制成为国家直接控制的农民,并由国家来安排他们的兵役和劳役;“作丘赋”,创立按丘征赋的制度,居住在农村的居民有交军赋及服兵役的义务;“铸刑书”,把法律条文铸在鼎上公布;“择能而使之”,知人善任,用其所长;“不毁乡校”,当时的乡校既是地方学校,也是一个舆论机构。子产“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二年,市不豫贾。三年,门不夜关,道不拾遗”。

——摘编自李宝金《论子产及其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春秋时期郑国子产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春秋时期郑国子产改革的影响。
2024-04-07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联考(一)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人通过著书立说实现了文化的薪火相传。据不完全统计,从西汉到清代,古代中国人留下的典籍有18万种,236.7万卷,涉及经学、史学、地理、法律、医药、诗歌、农学等丰富的门类。在文化传承中,中国人的“书”也从单调的竹木简演变成了图文并茂的图书。

——肖东发《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

材料二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材料三   在唐宋两代,中国的工程师掀起了发明的热潮,中国引领着全世界的科学技术。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中国人“文化的薪火相传”主要依靠什么途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的“熠熠生辉”的局面指的是什么?请列举出春秋战国时期两例不同流派思想家及其主要主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列举两项唐宋时期“引领着全世界”的科技发明,并说说它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朝科举制度的演变,总的趋势是逐渐走向完备、成熟。宋朝科举制度的第一大特点,一系列措施,变“恩归有司”为“恩由主上”;第二大特点,是考试方法日益完备、严密,尽量实现“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用”的原则;第三大特点,是在考试科目和考试内容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尽量达到经世致用;第四大特点,是取士与育才统一,科举与学校相结合;第五大特点,是及第授官优待士人,使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这一演变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并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关于宋朝科举制度的特点,还有其他种种,也颇具特色,还都有待于进一步地揭示和研究。

——摘编自张希清《中国科举制通史·宋代卷》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自拟论题,并对所拟论题具体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4-07更新 | 12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联考(一)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清代公文书初沿明制,分题本与奏本二种。地方大小公事用题本,个人私事则用奏本;前者用印,后者不用印。康熙皇帝为了广耳目,防泄密,要求特定官员就所见所闻,亲自缮折,差人送至宫中,经其批阅后,发还当事人。康熙的做法(     
A.确保了朝廷决策的合理性B.消除了君臣之间的隔阂
C.强化了君主对政务的控制D.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2024-04-05更新 | 26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押题(一)文综试题 -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宋代朱熹在《劝农文》中对秋耕做了详细的阐述,“大凡秋间收成之后,须趁冬月以前,便将户下所有田段一例犁翻,冻令酥脆,至正月以后更多着遍数,节次犁杷,然后布种,自然田泥深熟,土肉肥厚,种禾易长,盛水难干。”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农业生产的环境不断改善B.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变化
C.重视耕作技术的宣传推广D.政府重视粮食作物的生产
2024-04-05更新 | 19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押题(一)文综试题 -高中历史
9 . 良渚古城遗址,是长江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城址。考古工作者在良渚古城南北主干道的钟家港古河道中获得北方传统作物遗存粟米7粒、枣核1粒。这一发现说明当时(     
A.中华文明具有多元特征B.区域文化可能存在交流
C.早期国家势力向北扩张D.南北方的农业经济趋同
10 . 有学者分析指出,从1567年“隆庆开关”到1644年明朝灭亡的七十多年间,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当白银过量流入则物贵银贱,当1630年后白银流入不足则迅速出现通货紧缩。学者意在说明(     
A.中国“银本位”形成的过程B.中国古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原因
C.世界经济影响中国社会发展D.明朝实行“海禁”政策产生消极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