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和西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西周时,只有周天子才称王,春秋时期的楚、吴国君开始称王,而到战国时,齐、韩、赵、魏、秦、燕、宋、中山等国的国君也都称王。这一变化表明(  )
A.宗法等级秩序不断加强B.政治重心南移速度加快
C.诸侯集权趋势日益明显D.分封诸侯数量迅速增加
2 . 下表是不同史籍关于夏商周时期的记载。据此可知,夏商周时期
史实出处
“禹崩……朝觐讼狱者不之益而之启,曰:‘吾君之子也。’”启“灭有扈氏”,天下来朝《孟子·万章上》
“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方命厥后,奄有九有……四海来假,来假祁祁”《诗经·玄鸟》
“先王(周王)制诸侯,使五年四王、一相朝。终则讲于会,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国语·鲁语上》

A.王室有效掌控边疆B.宗法等级体制森严
C.君主集权趋势凸显.D.共主秩序得以维系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

——摘自《左传》《史记》等

材料二: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如下简表)

时期秦汉隋唐
高层政区州(东汉)布政使司(省)
统县政区路、府、州府、州府、直隶州
县级政区州、县

——据人民版《历史必修Ⅰ》《历史必修Ⅰ图册》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周、秦地方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地方政治制度“使后无战攻之患”的原因。
(2)请完成材料二表格中括号部分的填空。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元朝“高层政区”设置的历史意义。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战国时期,士人一旦受到国君赏识,便可提拔为国之重臣。魏文侯重用李悝,吴起,魏国首霸中原;燕昭王尊郭隗为师,用乐毅等士,燕国得以振兴。这类做法
A.导致战国七雄局面形成
B.改变了天下分裂的趋势
C.冲击了传统的血缘政治
D.反映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载,在周公摄政时就分封了71国,其中大部分都是周的同姓子弟。

分封时要举行隆重的册封仪式,天子“授民授疆土”,将某地区的土地连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封赐给诸侯,由他们去建立国家。诸侯要对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屏藩王室、缴纳贡物、朝觐述职、发兵从征等义务。

周朝的分封则主要是由统治部族对被征服地区主动进行的武装拓展,大大加强了王室对全国疆域的控制,巩固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即所谓“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摘编自张帆著《中国古代简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建立分封制度的内容与影响。

材料二   《史记˙商君列传》所说的:“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此举体现了国野制度崩溃,国人与野人界线泯灭的变化。

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事在孝公十二年(前350年)。

户籍相伍与集乡聚为县两事,是秦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转折点。

县既由基层的乡聚组成,乡聚以下又有什伍之组织,这样一来,就将过去血缘关系的氏族组织,改造成为从户开始经什伍到乡聚再到县的严密的地缘关系组织,形成了完成意义上的基层地方行政组织体系。

从秦统一天下后将县的幅员定为“大率方百里”的原则看来,在商鞅集小乡聚为县时,必然也已有某种分划的原则。

同时每一县都由国君任命的县令担任长官,也标志着官僚制的完善。

——摘编自周振鹤著《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2)秦国地方行政制度有何重大变化?对秦国加强统治有何意义?
6 . 中国古代治理国家的准则和规范历经变化,逐渐形成中国特有的法律传统。到了近代,受西方的冲击和影响,近代法律制度逐渐在中国形成。

材料一: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礼”实际上是一种等级制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专为贵族所有,即所谓“礼不下庶人”。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

材料二:中国传统的法律体系从秦汉时开始形成,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十五讲》说:“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

材料三:“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一国之政事,依于宪法以行之”。


(1)材料一反映了先秦时期治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发生什么变化?
(2)根据材料二,说明秦汉以来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
(3)和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反映出来的法制观念有什么不同?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春秋时,各诸侯国的国君一般称为“公”或“侯”,而到战国时却自称为“王”,国王是最高权力的代表,总揽国家的统治权,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战国时期
A.分封制遭到破坏B.官僚政治正式确立
C.井田制开始瓦解D.宗法制影响扩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洪武元年颁布的《大明令》申明,“不许乞养异姓为嗣,以乱宗族”。明朝后期修订的《问刑条例》则规定,“其财买义男,如恩养年久,配有室家者,照例同子孙论”。这一变化可以说明当时
A.纲常伦理受到严重冲击
B.宗法关系渐趋松弛
C.异姓承继取代嫡子继承
D.社会风俗急剧转变
2019-05-14更新 | 1026次组卷 | 30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2019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9 . 西周时只有周天子才称王,春秋时期楚、吴国君开始称王,而到战国时齐、韩、赵、魏、秦、燕、宋、中山等国的国君也都称王。这一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A.宗法等级秩序不断加强
B.诸侯国的实力不断增强
C.分封诸侯数量迅速增加
D.分封宗法体制逐渐解体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西周以前,贵族社会流行多妻婚姻;西周时期,一夫多妻制被一夫一妻多妾制取代。这一变化的主要影响是
A.强化周天子的权威
B.增强权力传承的稳定性
C.降低了女性的地位
D.削弱了贵族的特权地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