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孔子和老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8 道试题
2024·浙江宁波·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春秋战国时期,有学派主张:“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故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据此可知该学派是(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
2024-05-14更新 | 297次组卷 | 3卷引用:(5大核心考点+70道高频选择题)专题01 先秦时期: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孔子主张以仁为核心,人君修身治世,人臣尊君尽忠;荀子则倡导以“礼法”为核心,臣民都只能以君为规范,将“尊君”“忠君”极端化。从孔子到荀子,儒家思想的这种变化(     
A.迎合了封建贵族的政治诉求B.意在强化儒学的主流地位
C.反映了儒家与法家思想分歧D.脱离了孔子仁礼思想内核
2024-04-16更新 | 32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猜题卷(二)历史试题
3 . 儒家与墨家的言论(节选)

言论

出处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论语》

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墨子》

上表体现出儒墨两家主张的共同点是(       
A.用忠君理念推进国家治理B.借兼爱思想减少各国争端
C.以道德自律促进社会和谐D.因社会动荡同情平民阶层
2024-03-30更新 | 255次组卷 | 9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2024·江西九江·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孔子认为统治者不仅要怀德,而且要怀刑,并高度赞扬郑国政治家子产“宽以济猛,猛以济宽”的治绩。据此可知,孔子认为国家治理应(     
A.隆礼重法B.为政以德C.外儒内法D.德法兼行
2024-03-27更新 | 163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3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查漏补缺】2024年高考历史复习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4·浙江·二模
5 . 人地关系,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话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思想家观点
老子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庄子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庄子》)

荀子

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荀子》)

材料二马克思说:“土地是人类伟大的实验场所”。……每当一个国家或者民族要着手来表述他们自己历史的时候,人们总是把这种环绕着土地而引发的人与土地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作为分析和处理其他历史现象的一条脊骨。

案例举证: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富者田连阡陌”;汉为护农计,令“贾人毋得衣锦绣绮縠絺纻罽,操兵,乘骑马。”“重租税以困辱之”;在政府政令的号召下,情愿离开“狭乡”远涉关山去到“宽乡”落户的人们,是北魏的自耕农;至唐前期,狭乡不足者,听于宽乡遥授。为了改变“千年田八百主”的小生产状态,中国共产党在“改地换天”的过程中,成功地找到了一条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编自《赵俪生文集》、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

(1)人地关系,也是天人关系。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荀子在天人关系上的思想主张。在老子看来,天地人关系中的“有”和“无”“难”和“易”“福”和“祸”都可以相互转化,其据以分析的方法论是什么?请说明庄子“齐物”追求的精神境界。
(2)在人地关系的图景中,古往今来许多政治家或政党通过田制改革,调整人地关系。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指出商鞅于“帝王之制”“改”的是什么?说明北魏至唐前期田制的变化。为了改变小生产状态,“改地换天”的新中国,开展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请用一句话概括“改造”的内涵。
2024-03-18更新 | 40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15 中国古代史(50道高频非选择题)-【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和西塞罗是古代中国和罗马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都生活在社会动荡之中。孔子认为经济发展是社会稳定的物质基础,同时认识到社会公正至关重要,主张财富分配要体现出社会公正。西塞罗认为建立国家的目的就是要实现社会的正义,并指出共和国是人民的财产。孔子始终把道德品行的教育放在首位,而且也看到了法令法规对人们行为的约束作用。西塞罗宣扬那种为国家献身的精神,他认为罗马共和国是稳固地建立在古罗马的那种传统美德之上,国家只有按照法律行事才是正当和合理的,也就是说他认为法治的另一个要求就是制订的良法要得到普遍的遵循。他们针对各自国家面临的问题设计了种种解决方案,虽然二人都未能解除当时社会长久积聚的种种痼疾,但他们的社会和谐思想却足以称得上是人类永恒的财富。

——摘编自王芳《孔子与西塞罗的社会和谐思想之比较》

材料二   辽宁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西方国家开始了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了经济的迅速增长,因此二战后西方国家积极推行促进社会和谐的政策,对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等行为课税。西方国家又在进行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将用料多、耗能高、污染重的产业大举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并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为缓和利益矛盾、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还采取了一系列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政策,比如提供均等的受教育机会、征收个人所得税等。战后西方国家采取了对农业实行价格支持和补贴制度帮助农民增收,还采取了区城开发政策来帮助落后地区摆脱贫困。这些措施既缓和了社会矛盾,还保证了社会劳动力再生产正常进行所必要的条件,即满足垄断资本扩大再生产和利润增长的共同需要。

——摘编自王启云《战后西方国家促进社会和谐的政策、动因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和西塞罗和谐思想的相同点,并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二战后西方国家为促进社会和谐而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动因。
2024-03-12更新 | 83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压轴卷(四)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当然,西方文明并非没有优点。对于这些优点,中国人总归是要学习、研究、接受和吸纳的。西方文明最大的优点,莫过于其法治精神与法治文化,以及在法律的规范下使个人意志得到充分表达、个人能动性得到最大程度发挥的有效机制。……衡量一个文明是否底蕴深厚,一个重要的尺度就是看它是否有海纳百川、包容万象的气度。不妨把文明看作一个有机的动态过程,或一个长时段的有机结构。不吐故纳新,不因时因势地变革、更新、创造、发展,便不可能有传承至今的伟大文明。

——摘编自阮炜《文明的表现——对5000年人类文明的评估》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结合中国史相关内容,围绕“文明发展”拟定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据准确,阐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4-02-09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六)历史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综观孔子的“仁”,包括孝悌、忠恕、智勇、“刚、毅、木、讷”、“恭、宽、信、敏、惠”等一切美德。在孔子看来,仁不仅是统涵诸德之德,而且具有极高的道德价值,是个极高的道德境界,值得用生命去换取。在老子看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墨子批评儒家“言亲疏尊卑之异”的爱,主张“爱无差等”。面对时局,墨子提出了“利天下”“利人民”的观点,提倡“他人之利,天下之利”,在《墨子·贵义》中还提到“利”的最高追求就是“兴天下之利”。同时,他认为“万事莫贵于义也……顺天意者,义政也”,认为“义”是至高无上的道德正义。

——摘编自刘培育主编《中国古代哲学精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孔子、老子、墨子在社会治理方面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三人的主张进行整体评价。
2024-02-05更新 | 8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二)历史试题
9 . 孔子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孟子也有言:“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这些思想(     
A.促成了古代民本思想的产生B.反映了思想家目空一切
C.适应了春秋战国的政治需求D.体现了文化自信的气质
2024-01-07更新 | 231次组卷 | 4卷引用:押新高考第1题 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 - 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新高考通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孔子认为,先王按土地的肥瘠分配土地,按照劳力的强弱征收田赋⋯⋯按照利润和财产征收商税;“任力以夫,而议其老幼。于是乎有鳏、寡、孤、疾,有军旅之出则征之,无则已(有战事才征召他们,无战事时则免除)……先王以为是。”据此可知,孔子(       
A.代表了下层百姓的利益B.倡导敬天保民的治国理念
C.意在恢复西周礼乐制度D.主张赋役征收应注重实际
2024-01-02更新 | 324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九师联盟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