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孔子和老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百家争鸣

材料一: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

材料二:兼相爱,交相利。

材料三:明其法禁,必其赏罚,尽其地力以多其积,致其民死以坚其城守

材料四: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材料五:以善至者待之以礼;以不善至者待之以刑

以上五则材料最有可能出自以下哪一位思想家,请在括号里填写该思想家所对应的字母。


A:孔子B:孟子C:荀子D:韩非E:老子F:墨子G:邹衍
材料一:(     )
材料二:(     )
材料三:(     )
材料四:(     )
材料五:(     )(请填写字母)
2023-01-19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辇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

——《管子·海王》

材料二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

材料三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尽心下》


(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时期生产工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这一变化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
(2)材料二和材料三是我国古代思想家们关于和谐社会的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请分别概括出他们所代表的的学派及各自主张。
3 . 根据下列材料信息及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

发展阶段历史时期代表人物主要思想
思想源流西周礼、乐
儒学创立孔子
成为官学西汉天人感应、大-统
奉为哲学朱熹明天理、灭人欲

(1)完成上面“儒家思想的发展流变”表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儒家文化对古代中国产生的深远影响:政治上形成了以⑥专制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统治。司法上,北宋司马光的《⑦》等史书体现了儒家思想对传统史学的观念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12-2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4 .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

材料二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

材料三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韩非子》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
(2)指出材料二、三中的老子、韩非子分别是哪一思想流派的代表。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时代背景。
2022-11-28更新 | 665次组卷 | 23卷引用: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宝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材料二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道德经》

材料三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废先王之教”“以法为教”。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韩非子》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儒家学派的哪些思想主张?
(2)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史料反映的道家和法家的治国主张。
6 . 儒家和法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的治国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奴隶社会开始瓦解,他希望维护奴隶制统治,期望统治者能够“为政以德”。由于当时铁器和牛耕的出现,生产力得到一定的发展,原来的“公田”逐渐转化为“私田”。诸侯的争霸战争日益频繁,奴隶主贵族势力也大大地削弱。“学在官府”的局面逐渐被打破,鲁国在文化上仍旧保留着最多的周文化传统,享有“周礼尽在鲁”的名声。孔子把西周以来奴隶主贵族的文化思想,改造成为以“仁”为核心的社会政治、伦理道德和文化教育的儒学,从而创立了儒家学派。

——根据百度改编

材料二   纵观中国秦代以来的历史,政府运转一直是两大中枢点,一是中央权力,二是君主权力,简言之,即地方权力归于中央,中央权力归于君主,这一政治结构的设计师是战国时代的韩非,韩非认为国家权力的运行与管理的实现,应当做到:“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改编自齐涛《集权与专制下的政府职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儒家学派产生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中的“政治结构”并简述其产生的积极影响。指出商鞅在治国方面的其它主张。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材料二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废先王之……以法为.”

——《韩非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相关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
(2)上述材料中的相关思想对当今国家治理有何借鉴意义?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篇》

材料二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

材料三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尽心下》

材料四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1)材料一到材料四是我国古代思想家们关于和谐社会的观点,请分别概括出其侧重点。
(2)从上述材料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9 . 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材料二 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

材料三 宣圣谕。圣谕曰:“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能遵守的便是好人。有一件不曾遵守便是恶人。愿我一族长幼会集祠(堂)中,敬听宣读,悉心向善,皆作好人,有过即改,共为盛世良民,贻子孙无穷福泽。

——明《虎墩崔氏族谱·族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
(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界存在的问题,说明这一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2020-11-10更新 | 137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庆阳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摘编自《论语》

材料二   城邦的公民显然彼此是兄弟,但他们的构成和能力各不相同,因此他们在城邦中的职责和地位也不同。……统治者以自己的智慧统治城邦,辅助者以自己的勇敢保卫城邦,工匠商人农民等节制欲望、接受哲学家的智慧统治。……当城邦的这三种自然的人各做各事时,城邦被认为是正义的。

——柏拉图《理想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孔子思想的核心及其欲达到的目的。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孔子和柏拉图的政治思想的相同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孔子的主张不被当时统治者接受的主要原因。
2020-04-03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