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诸子”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夏官》:“诸子掌国子之倅。掌其戒令与其教治,辨其等,正其位。”其中认为职掌教导诸侯、卿、大夫、士之子的官员,是“王官之学”的重要参与者。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崛起并纷纷著书立说,相互辩难,“诸子”逐渐成为他们的代称。“诸子”内涵的变化(       
A.体现了政府职能的不断优化B.说明传统政治秩序逐步瓦解
C.奠定了华夷关系的基本框架D.反映了官僚政治的迫切需求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韩非子•五蠹》中有;周文王行仁义而能统治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亡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这一主张体现了(       
A.与时俱进B.道法自然C.内儒外法D.和而不同
3 . 从西周到战国,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西周分封形势图

   
图二战国形势图

材料二   



   
图三铁制农具

   
图四穿有鼻环的牛尊

材料三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和发展。

——摘自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1)观察材料一中的地图,图一主要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什么政治制度?该制度有什么影响?
(2)图二反映出当时社会出现了什么现象?指出从图一到图二的转变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
(3)根据材料二中图三和图四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概括这一新现象对中国古代产生的影响。
(4)根据材料三,概括百家争鸣的历史作用。
4 . 有同学这样形容战国时期先秦诸子的思想,有的一股正气,平治天下;有的爱好和平,讲求实际功利;有的刻薄严苛,法度严明;有的带着逍遥魂儿,避世寻自由。这些思想分别是指哪家学派(     
A.道家、儒家、法家、墨家B.儒家、墨家、法家、道家
C.墨家、儒家、法家、道家D.墨家、法家、道家、儒家
2023-08-01更新 | 1743次组卷 | 132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华文化主张和而不同,西周末年史伯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认为不同事物之间彼此配合才能达到平衡。孔子和孟子则提出了“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思想。这反映了(     
A.求同存异是中华文化的根本B.传统的道德准则形成于西周
C.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D.传统文化突出共性否定个性
2023-04-17更新 | 342次组卷 | 44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荆州中学、荆门市龙泉中学三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6 . 孔子说:“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孟子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荀子说:“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上述义利观(     
A.是重农抑商政策的理论来源B.是先秦儒学批判现实的产物
C.是先秦儒学对利的完全否定D.体现天理和伦理道德的融合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早年以“儒”为业,兴办私学,授徒讲学,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孔子提出“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思想以“仁”和“礼”为核心。

材料二       孟子将孔子的思想系统化并建立起完整的理论体系,其提出了“人唯有不忍人之心”的性善论,“不忍人之政”的仁政论,“尽心、知性、知天”的天道观,“由博返约”的认识论,“养吾浩然正气”的人格论,其主要学说体现在《孟子》一书中。荀子一方面强调人自身的修养,强调圣人、君主对人民的教化作用,另一方面,他又看到只讲礼义,不讲法度,只重教化,不重刑罚,并不能维持社会统治秩序。因而他的思想不局限于个体的仁义孝悌,而且强调集体的礼法纲常,主张礼法并重。

——选自《中外历史纲要》(上)部分内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孔子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先秦儒学产生发展的过程。
2022-11-15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秦儒学是在特定的时代气候之下,植根于前代文化的丰厚土壤而成长起来的。它既承担着前代文化传统传承接续的历史使命,也必须回答当时社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春秋时代剧烈变化着的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军事、伦理、文化等方面都向当时的思想家们提出了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是由于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之上以后,人群之间的社会关系、社会交往、社会组织日趋复杂化而引发出来的,而其核心问题是社会政治与伦理道德问题。这也是先秦儒学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摘编自徐克谦《先奏儒学及其现代阐释》

材料二   韩非子曾说:“世之显学,儒、墨也。”然而,实际情况却复杂得很。孔子为了宣传自己的学术理想,寄希望于周游列国,却以失败告终;孟子时代,则是“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秦始皇更是实行了“焚书坑儒”的决策。虽然,汉初儒学偶有机会露面,但很快就被道、法强势逼退,至汉武帝时,这一局面才逐渐被打破。公元前134年,董仲舒在武帝举贤良对策中崭露头角,并提出“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的主张,获得汉武帝的采纳,“五经”成为法定的经典。

——摘编自钱耕森《董仲舒:儒学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先秦儒学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先秦至汉代儒学地位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
2022-10-15更新 | 396次组卷 | 16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     
A.君子、侠客、英雄、隐士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
C.君子、侠客、隐士、英雄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
2022-09-28更新 | 851次组卷 | 76卷引用:湖北省宜昌英杰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